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长勺之战齐国的主将是谁

卫文分享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巩固了自己的君主地位后,开始对曾经自己的敌人展开讨伐,而鲁国就是他眼中钉的一个。于是便发动了长勺之战,那么他派出的主将是谁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勺之战齐国的主将,希望大家喜欢!

  长勺之战齐国主将

  齐桓公用人不避嫌,管仲曾经是自己的死敌公子纠的部下,管仲还曾经差点将齐桓公刺杀,后来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就没地方去了。但是听说管仲要来,齐桓公表示欢迎,这体现了一代君王的大度,也许管仲也正是因为看重了齐桓公的这一点。

  所以在齐桓公执意要攻打鲁国的时候,管仲念在这份情谊,曾经劝说过齐桓公不要盲目开战,但是齐桓公不听,或许是他又想起了当初管仲刺自己的那一剑。

  齐国对于这一战的定义是志在必得,部下进攻的步伐也是势如破竹,但让齐桓公没有想到的是,面对毫无胜算的大军压制,鲁国为什么这么能沉得住气,齐军先后两次鸣鼓进军,都被鲁国用弓箭手挡了下来。

  不仅颗粒无收,士兵也渐渐失去了先前的斗志,再拖下去必定对齐军不利,在犹豫要不要撤军的时候,鲁国开始还手了,这时候,齐国的士兵将领都失去了战斗的欲望,作战靠的是勇气,现在齐国的士兵看到鲁国的士兵逃都来不及,还哪有功夫去战斗。

  这会不撤退都不行,因为准备不充分,齐军在撤退的时候,毫无规章,这正给鲁国乘胜追击的好机会,长勺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确是对齐国扩张的一次打击,对鲁国实力的一次证明,给鲁庄公积极为民的肯定。

  长勺之战兵力对比

  长勺之战是一场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这一次战役是在干时之战后齐鲁的另一次重要战役,但对长勺之战兵力对比之后,大家都表示比较震惊。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著名的战乱时代,诸侯兼并、大国争霸,齐、鲁两国都是重要的诸侯国,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不免的会发生矛盾冲突,而长勺之战就是这个特殊时期的产物。齐国经过简化礼节而进行修改,又发展工商业,使得当地的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得其果成为当时的大国。

  在公元前685年,鲁庄公为了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大战于干时后大败,齐国便随后计划再次攻鲁。两军对战时,齐国30万,而鲁国却只有3万,在这场战役中,陆工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在这一场战役中,最有名的就是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就是这场战战争中的真实写照,曹刿是鲁国的指挥官,他用指出用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勇气,等到鲁国将齐国军队的士气耗尽,就可以一举进攻,看到齐国的旌旗歪歪倒倒,这才大胆的建议鲁庄公乘胜追击。

  其实这场战役的胜利,还离不开鲁庄公任人以贤,重用无官职无名望的曹刿,还能定下心来面对干时之战的失败,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虽然鲁国方面兵力过少,但丝毫不影响作战的最后结局,一场以少胜多、弱军战胜强军的战役。

  长勺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

  长勺之战发生在齐国和鲁国之间,交战双方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齐国是当时的大国,拥有绝对的实力,鲁国自古以来就是周天子的领地,历史渊源深,虽然比不上齐国,但是鲁庄公取信于民,树立威信,鲁国实力也不弱。

  从古至今两国渊源不断,因为国土相邻,纷争时有发生,当年齐桓公公子小白即位的时候,鲁庄公更是公开反对,他拥立公子纠,齐桓公从此和他结下怨气。

  要知道这公子小白可差点命丧公子纠的谋士管仲之手,好在鲍叔牙机智营救,小白抢先回到首都临淄,才让公子纠的计划没有得逞,自己当了皇帝。

  即位后的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有名的齐桓公,对鲁国更是痛狠,在鲁庄公送公子纠返国的时候,狠狠教训了他一顿,鲁庄公将鲁国的大旗插在将领车上,才捡回一条命。

  鲁庄公回国后,认识到自己与齐国的差距,他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加强自己的国力,树立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长勺之战中,齐国大军压制,手下曹刿冷静判断,准确的把握了战机,在齐军士气低落的时候,吹响反攻的号角,在判断齐军没有埋伏后,乘胜追击,彻底摧垮齐军的自信心,为鲁庄公报仇,维护鲁国的安危。

  这也是齐桓公当时为数不多的败仗,不得不说鲁国的确是有勇有谋的国家,鲁庄公采取的一些措施确是起到了有效作用。


猜你喜欢:

1.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

2.曹刿个人简介

3.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不灭国

4.春秋时期著名战役

5.长勺之战的发生经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