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参合陂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卫文分享

  参合陂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大败后燕的一场重大战役。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合陂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参合陂之战结果

  熟悉历史的人,都或多或少对十六国这个历史上的战乱时期有所了解,这些在东晋时期强大起来的小国家,在疆域上囊括了华北、辽东、漠北等地。而参合陂之战则正是十六国时期发生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重大战役。那么参合陂之战结果究竟如何呢?

  众所周知,在西晋灭亡之后,华北多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登国十年,野心勃勃的慕容垂力排众议出兵八万进攻北魏,气势汹汹。北魏拓跋珪采纳了大臣的建议从都城转移示敌以弱。以致后燕的军队一路之上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地,顺利地进军收降五原。而此时拓跋珪派人去后秦求援,一边继续诱敌深入伺机而动。而后长途奔袭疲惫不堪的后燕军队又被慕容垂已死的谣言所影响发生内乱,军队内部互相猜忌无心恋战,终被拓跋珪和后秦赶来的支援军队在参合陂击败。参合陂之战结果就是如此,北魏在大胜的同时,也为日后对于北方地区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合陂之战结果的失败,成为了慕容宝心中难以启齿的耻辱。他与大臣联合向慕容垂请求再次出兵北魏,得到了慕容垂的首肯。于是登国十一年,慕容垂亲自率兵进攻北魏。慕容隆所率领的前锋部队骁勇善战不畏强敌,一举攻陷了平城并收编了平城的军队,使拓跋珪大为震惊。然而好景不长,慕容垂不幸病重,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便一命呜呼。他的儿子慕容宝继位之后,后燕内乱不断,国力减弱,终在皇始元年被北魏所灭。

  参合陂之战评价

  在对参合陂之战评价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后燕将领慕容宝的骄傲轻敌而造成的。在这场战争中,有谋臣曾经向慕容垂分析过以慕容宝的性格,如果让他带领大军去攻打北魏,必然会因轻敌而导致失败,没想到他一语成戳。

  然而,慕容垂并没有听谋臣高湖的建议,甚至罢免了他的官职。后来,慕容宝带领着几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去攻打北魏,这场为了争夺北方霸权的战争终于爆发。

  后人们对参合陂之战评价极高的就是对北魏国君拓跋珪,他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极为沉稳和足智多谋。面对北燕军队的入侵,拓跋珪并没有惊慌,而是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的优劣,而且对慕容宝的性格进行了深入的深吸,最终确定了诱敌深入,将敌军引入他布置的天罗地网的计划,步步为营,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很多学者在对参合陂之战评价中都认为是慕容宝的不负责任和轻率莽撞造成了北燕军队的惨败,慕容宝认为自身实力强大,犯了兵家之大忌,最终紧追不舍北魏的军队,最后落入了北燕军丢给他们布置的天罗地网。

  拓跋珪一方面在敌军前方诱敌深入,另一方面又在慕容宝的部队里散播慕容垂去世的消息,使得北燕军队内部势力相互猜忌,各方势力出蠢蠢欲动,搅乱他们的军心。在北燕军队撤退的过程中,伏击北燕军队,最后活埋几万北燕军。

  燕国经过这次参合陂之战,元气大伤,内部打乱,最后被北魏收复。

  参合陂之战背景

  参合陂之战背景是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二阶段,那时候前秦灭亡后,北方重新分裂,慕容垂复国后燕,继而拓跋珪在他的支持下建起北魏,本来鲜卑慕容部和拓跋部是世家姻亲,然而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哪里会有持久的和平共处呢。

  因为后燕无理扣留拓跋珪的弟弟,两国关系渐渐僵化,待到势力日渐雄厚时,北魏联合西燕与后燕对立,但是不久西燕便被后燕攻陷,北魏则屡次侵扰后燕附塞诸部,正是在这参合陂之战背景下,后燕太子慕容宝奉命率军讨伐北魏。可惜这个太子为人骄傲自负,又年轻气盛,在对北魏作战中过于轻敌,考虑不周,甚至没有派出侦查部队。自大的慕容宝碰上极富谋略的拓跋珪,结果是燕军被北魏连夜部署的军队成功袭击,遇袭的燕军草木皆兵,混乱中不堪一击,最后五万人左右的军队只能逃出去几千人,被俘虏的将士惨遭魏军活埋。

  在此之前,后燕军队由于在滑台和长子两次战役中均获胜,征战北魏的士气显著高扬,然而这个参合陂之战背景却被北魏所利用,聪明的拓跋珪故意先让燕军长驱直入北魏地界,长其志气,使燕军骄纵,低估北魏实力。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拓跋珪故意捏造慕容垂的死讯并散布给燕军,这无疑重挫了燕军的士气,尤其严重影响了其领导者慕容宝的精神状态,才有了参合陂之战的大获全胜。


猜你喜欢:

1.中国南北朝怎么划分

2.参合陂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3.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出自哪一场战役

4.即墨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5.顺昌之战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