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屿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横屿之战是发生在1562年的战争。戚继光率军捣倭寇巢穴横屿岛。戚继光利用倭寇的心态,率6000浙兵秘密进至海边,乘退潮之机,命士卒负草铺路,涉海进攻,出奇制胜,迅速登岛,一举捣其巢穴,斩倭寇2600余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横屿之战的意义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横屿之战的意义
横屿之战的意义在明中期历史上是不容忽视的,这是一场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明朝军队抵抗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次重大胜利,这一仗的意义不亚于对明中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惨状的一次提振,不仅大大鼓舞了军民的士气,而且也为随后的明朝后期的改革创造了和平的局面。
横屿之战的意义首先在于,这是一场由多民族精心配合,共同抵御外敌的战斗。东南沿海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倭寇之患使沿海居民都损失严重,因此各族人民反抗倭寇的决心非常强烈,他们积极配合明政府的抗倭斗争,尤其是倭寇最后败退到台湾,当地的高山族同胞,同仇敌忾,终于把倭寇彻底赶出中国。
横屿之战的意义还在于,这一仗使得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崭露头角,他不仅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善于作战的戚家军,而且还创造了能够有效抵御敌人的鸳鸯阵,他很重视改善与当地百姓的关系,正是军民一心才能最终赶走倭寇。横屿之战为后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族入侵提供了宝贵经验。
横屿之战的意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明政府思考海禁带来的危害,这一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断了沿海居民的生路,而且还滋生了倭寇之祸,因此明朝上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放开海禁,重新允许沿海居民开发海洋,开展海外贸易,这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横屿之战简介
横屿之战简介上提到横屿之战发生在公元1562年,这场战役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的戚继光。1562年戚继光带领军队捣掉倭寇的巢穴横屿岛即现在的福建宁德东,成功斩杀倭寇2600多人,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浙江的倭寇被平息之后,福建的倭寇又开始猖獗起来。福宁到漳州、泉州沿海千里的区域有很多的倭寇巢穴,当时的明朝驻守在海边的将士非常怯懦,不敢和倭寇对抗。于是明朝的朝廷就派戚继光带6000人马前往闽南,并让督府戴冲霄带1600人马辅助戚继光。162年八月初一,戚继光便带兵从温州到达福宁。戚继光观察完地形后便决定先捣毁横屿岛的倭寇,然后再收复福清的牛田、莆田的林墩。横屿四面都是水,东南北三个方向距离陆地约有10里,只有西面是最靠近地面的,而且退潮时,很多淤泥会堆积,易守难攻,倭寇就看准了这个地形,一直躲在里面企图长久占据。
戚继光最后决定从张湾方向寻找登岛的机会,于是制定了作战计划,并积极备战。戚继光下令不许将士争功,还在民间传檄文,防止民间有倭寇的奸细。八月六日,戚继光带领军队在东墙铺安营扎寨,初八,戚继光利用小潮退朝的机会,带兵从张湾出发,开始攻岛。戚继光命令张谏在东墙铺留守,防止倭寇偷袭戚家军后方,自己率领主力部队直面进攻,最后大获全胜。
戚继光与横屿之战
戚继光,明朝的一位军事家,同时也是明朝击退倭寇的领军人物。历史上,戚继光通过招募新兵而训练出了“戚家军”,戚家军则是戚继光击退倭寇的主力兵。戚继光指挥戚家军多次击退倭寇,为明朝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并且在这些胜利中,戚继光创造出了不同凡响的阵法:鸳鸯阵。“鸳鸯阵”的创立又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1562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去了横屿,打算捣毁倭寇在横屿的基地,戚继光横屿之战就此展开。
戚继光到达横屿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去打探倭寇的敌情,而是将横屿的地形情况探了个遍。在摸清楚了横屿的地形条件后,戚继光才开始决定怎样对付倭寇。“孤立倭寇”是戚继光想到的第一个想法,将这些倭寇困在岛上,没有物资的倭寇,就如同掌心里的蚂蚁一样弱小。在决定好一切之后,戚继光在当地百姓的口中知道了横屿到固定的时候会发生一些自然现象,并且还知道了下次发生的具体时间是中秋节。戚继光决定好好利用这一次的自然景象。于是,戚继光就在训练兵力的同时,等待着中秋节的到来。戚继光横屿之战在中秋节的夜晚,开始了。
戚继光横屿之战发生在那年的中秋节,经过一晚的劳累,所有人都休息的时候,戚继光带领着他的戚家军摸上了倭寇的基地。此时的倭寇在自认为敌方已经累倒了,于是放松了戒备。倭寇被击败了,没有意外的结局。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再次赢得了胜利,欢呼声响彻在月圆的夜晚。在之后的几年,倭寇再次袭击了横屿,这次戚继光不是以将军的身份来击退倭寇,而是以副将军的身份来的。与他同到横屿的还有俞大猷将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两军的默契合作,彻底将倭寇剿灭。
猜你喜欢:
上一篇:钓鱼城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下一篇:仙游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