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民国政治家谭延闿生平简介

卫文分享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 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国政治家谭延闿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谭延闿生平简介

  谭延闿(注:常被误写为谭延恺,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生于浙江杭州。

  其父谭钟麟为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他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其父规定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考中秀才,谭父当时年事已高,谭延闿在陪同家父安渡晚年的同时,继续跟从各地名师学习时文等。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从此具备迈入政坛的资本。

  延闿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少年临池,颇有笔力,翁同龢见而爱之,尝语谭父曰:“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后果如其言。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府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三十年中进士,入翰林,旋授编修,返湖南办学。慈禧太后晚年,曾亲自主持改革,即所谓“丁未新政”,延闿积极呼应,属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谘议局”议长。

  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湖南省都督。1912年7月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9月兼湖南省民政长,加入国民党任支部长。1916年8月后任湖南省长兼督军、湖南参议院院长。二次革命中保持中立,被袁世凯免职。袁死后,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省长,1920年下台。1922年投奔孙中山,再次加入中国国民党,6月任全湘讨贼军总司令。1923年后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大本营秘书长。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委员、常委,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9月署理广州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4月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7月又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1927年3月后任国民党中常委、中政会主席团成员、军委会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委员、常委、武汉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委员会委员。9月宁汉沪三方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任大会主席。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院长,兼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嫁给了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在台湾时期的副总统陈诚。

  谭延闿与毛泽东的关系

  谭延闿和毛泽东的关系有许多重,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事,但同时他们还是对手。

  谭延闿是湖南茶陵人,毛泽东是湖南湘潭人,两个地方相距不远,所以从地域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是同乡。

  谭延闿曾跟随孙中山一起来到广州,在广州革命政权中任职。而这个时候,中共在广州的办事处正好在他们的隔壁。据称,毛泽东当时正在追寻国共合作的道路,这个时候他就找到了自己的老乡谭延闿,两人一起商谈有关国共合作的大事。谭延闿对当时的毛泽东十分赞赏,而且他也很支持毛泽东关于合作的想法,所以两人往来十分密切。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当时加入国民党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第二年出任宣传部部长。这时的谭延闿,正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所以两人在同乡的基础上,又成了同僚。之后谭延闿的政见和蒋介石相合,而与毛泽东的思想背道而驰,所以他们又走上了政敌的道路。1928年,红军进入湘南,发动湘南起义,并在那里建立根据地。而他们的所在和谭延闿的老家茶陵很近。有一天,毛泽东忽然想重新读一读《三国演义》,以补充他个人的军事知识,但是找遍整个湘南都没有找到。这时有人跟他说,谭延闿家中藏书很丰富,也有他想要的《三国演义》。于是毛泽东就和资料员龙开富一起,带兵抄了谭延闿的家,果然找到了那部《三国演义》,欣喜若狂。此时的谭延闿不在老家,得到这个消息后很愤怒,却分身乏术,无可奈何。

  谭延闿书法介绍

  谭延闿和胡汉民、吴稚晖、于右任并后人并称为“民国四大书法家”。其中谭延闿擅长写楷书,胡汉民擅长隶书,吴稚晖擅长篆书,于右任擅长草书

  谭延闿书法,主要以颜体见长。他书法的字体雄壮,结构也宽博,气势如虹,隐约现一种王者之气。据说从民国起,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人写颜体能比得上谭延闿的。

  颜体出自颜真卿,颜真卿擅长楷书,而之后被米南宫批判后,颜体就逐渐不被人所重视。历经宋、元、明三代,几乎没有写颜体出色的人。清朝初期,书法称雄天下的是董其昌,直到中期才有刘石庵、钱沣、何绍基、翁同龢等人复兴了颜体。而谭延闿正是继他们之后,唯一写颜体的能手。

  谭延闿书法终其一生,都在研究颜体。无论是写诗联、小楷等,他都无一不精。目前传世的作品大多聚集在湖南,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颜体书法上的造诣,谭延闿堪称一代宗师。他的代表作有《讱庵诗稿》、《组庵诗集》、《非翁诗稿》、《慈卫室诗草》等,但目前流传市面的,大多是手稿的影印版本。人们得到他的手稿,既可以读着他创作的诗文,同时又可以欣赏他的书法,神形俱佳。

  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半山腰一个碑亭里,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碑石。碑石上题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十三个大字,系出自于谭延闿的手笔。


猜你喜欢:

1.唐朝政治家褚遂良的生平简介

2.民国奇人杨度生平

3.晚清政治家荣禄生平简介

4.南宋政治家宇文虚中生平简介

5.唐朝著名政治家李泌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