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唐朝著名乐工李龟年生平简介

卫文分享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著名乐工李龟年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龟年生平简介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唐玄宗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份,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 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玄宗已是风烛残年。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还有是热气,其妻不忍心殡殓他。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李龟年作品

  作品一:

  赠李龟年(李端)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

  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

  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李端简介: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大历十才子。尝客驸马郭暧第,赋诗冠其坐客。初授校书郎,后移疾江南,官杭州司马卒。集三卷,今编诗三卷。

  作品二:

  《江南逢李龟年》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在唐朝广大的疆土里,渔阳只是很小的一个村镇,在如今天津的蓟县附近,距离著名的盘山很近。但是身具胡人和突厥血统的安禄山却在大唐的眼皮底下屯兵15万,这15万兵马“以一日六十里的行军速率南下取洛阳”(黄仁宇语),转瞬之间就席卷了唐朝的半壁江山。这一场内战一打就是七年,在战争中,人民流离失所,山河日遭蹂躏,玄宗失去了宠爱的贵妃,杜甫则尽力向南去,顺水漂流到湖南潭州。许是那天杜甫独自在人烟稀落的石板路上散步,许是正在为自己的茅屋寻找加固的绳索,许是正去当一件旧衣服粜米做饭,欣然望见久违的炊烟。总之正是在这里,杜甫突然看见了李龟年,一个乞者,一个盲流,一个名闻大内的音乐家。很多时候语言的描写非常乏力,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一个时代,很久没有谋面的一个旧友,异地的巷子里,阳光很慵懒,麻雀很惆怅,杜甫很悲伤。写下这首《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关于诗的作者杜甫,前人之述备矣,有兴趣自可以泅渡在深不可测的书海里自行寻觅无法计数的典籍。需要说明的是对这位尊为“诗圣”的大宗师,历来就分为崇杜派和反杜派两大阵营。黄庭坚说“杜诗无一无出处”,有点过分,引得后人耗时费力在字词句上细细研诘。比如《又呈吴郎》一句:“无食无儿一妇人”,这么直白的一句,仇兆鳌竟然翻到宋玉《神女赋》里去。明代着《旅书》的陈璜说:“盖多读书则落笔自无杜撰,岂择其为某人之句字而用之哉?”从理论上反驳山谷的教条古板。反杜派另外一个经常祭出来的法宝是说杜甫向李白献媚,说杜诗有20多首写给、或者写道李白,给李白却不屑一顾,只有6首诗提到过杜甫。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释,杜甫要比李白小11岁,而古人特别讲究年龄的长幼,所以杜甫给“兄长”问候很自然,不存在献媚这个恶俗的说法。 这首诗里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一是岐王李范,唐玄宗的弟弟;二是崔九崔涤,官居殿中监,是玄宗眼中和高力士一样的宠臣;三是“君”,也就是李龟年,曾经常受御招的歌唱家。这首诗比较奇特的地方是没有诸如“丧乱流离之类词眼” (金性尧语),读来却忧伤得紧。“落花时节”也不一定是指伤感零落,往往诗意盎然。想象当年杜工部和李龟年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的多次不期而遇(“几度闻”的“闻”字是听见李龟年歌声嘹亮的意思,不是“听说这个人”的意思),影射出大唐盛世的繁华壮丽,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阵地一派灿烂景象。可是如今呢?饱经忧患和战火摧残的杜甫眼中“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而当年经常给玄宗内宫和各个王府演唱的李龟年也已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载)。飘摇的江山一碧万顷都化作土,乱世的臣民两眼望穿却是渔阳的鼙鼓;两个皓首老者,一对他乡旧友,就此一别,不知今生还能不能再回到思念中的长安故都!

  作品三:

  《江上赠李龟年》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着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李龟年的职业

  李龟年的职业是一名乐工,也就是在唐朝的宫廷中掌管音乐的小吏,而在古代的时候这种乐工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尽管是在宫中为上层人士服务,但是其实人们并不是十分地看重这种人。然而李龟年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和信任,因为他不仅擅长唱歌,对于吹筚篥、奏羯鼓也都十分擅长,而在所有的才能中他最厉害的还是作曲,曾经和李彭年等人共同创造了《渭川曲》,也正是因为这首歌让他在宫廷乐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唐玄宗最喜欢和最看重的人。

  身为乐工李龟年有着非常奢华的宅邸,这些都是因为唐玄宗的看重,然而在安史之乱之后原本在唐朝宫中担任乐工的人大多都各自逃命去了,而李龟年也离开了这里,辗转流落到了江南地区,在那个时候他每次遇到美景就会唱几首曲子,大多都是十分伤感的,也经常让听到的人们留下泪水,让他人深受曲子的感染。李龟年和王维、杜甫等人都有着很好的交情,他曾经多次演唱过他们的作品。在流落到民间靠卖唱为生的时候,李龟年对于唐玄宗更是十分地想念,最后也正是为他唱了一首《相思》之后昏迷不醒,因为长期的抑郁李龟年在醒来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人世。


猜你喜欢:

1.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2.中国古代舞蹈史考题

3.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

4.唐代著名宫廷舞蹈家谢阿蛮简介

5.唐朝梨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