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著名音乐家李叔同生平简介

卫文分享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著名音乐家李叔同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叔同生平简介

  李叔同简介主要是李叔同一生的简要介绍。他生活的时间是1880年到1942年。祖上是浙江人,后来到天津,父亲乐善好施和爱好禅道对童年的李叔同产生很深的影响,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他留下很大的家产。

  1898年,李叔同听从母亲的命令和俞氏结婚,女方是做茶叶生意的商人家庭。同年六月,发生有名的百日维新事件,他认为康有为关于变法的言论是正确的,遭到当时朝廷中人的迫害,他无奈之下,带着家人到上海。

  1901年,李叔同在上海有名的南洋公学读书,老师是蔡元培。学校也是新旧思想激烈竞争的地方,学校领导不给学生阅读书籍和报纸的自由,学生和学校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蔡元培是支持学生的代表人物,多方争取后都没有效果,蔡元培带着部分学生和老师离开南洋公学,其中包括李叔同。

  1905年,李叔同到日本留学,他学习的是美术系油画专业,同时抓住机会学习音乐,还和一帮中国学生一起创造话剧社“春柳剧社”。

  1910年,李叔同回到中国,在天津当图案教员,第二年当音乐教员,第三年任报纸的文艺编辑。1918年,李叔同结束他的教书生涯,在杭州落发为僧,开始到东南沿海的各个城市去讲经。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还把佛法与抗击日军结合起来,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

  从李叔同简介可以看出李叔同擅长的方面很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任何一样在该领域里面都是翘楚,战争的缘故,留下来的作品很少。

  李叔同作品

  李叔同是个多领域都很有成就的名家,他的作品涉及美术、音乐、文学、书法和话剧等等,他的作品由于战乱,多有流失,保存下来的不多。

  李叔同绘画方面的作品,比如《自画像》,1911年创作的,高是60.6厘米,宽是45.5厘米,画中的李叔同是半身像,眉毛浓密,眼睛很有神,鼻子很大很挺,嘴巴上方留着胡须,留着中分头。这幅油画是他在日本画的,他曾经到日本留学,学习的是油画专业。绘画作品中还有一幅很出名,就是《半身裸女》,画中女子微闭着眼睛,脸部线条很柔和,躺在一张椅子上,椅子上铺着绿色的毯子,女子半裸上身,衣服褪到肚脐的位置,衣物是和绿色极为相反的红色,她的手里拿着一把团扇。这幅画收藏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是馆内的镇馆之宝。

  李叔同音乐上的作品有好几首,最有名的是《送别》,小编本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他的这首歌,描写的是古道边的长亭里,朋友之间要告别,远处是绿草连天,太阳快要西沉,再不分别就要天黑了,今天分开后,就各自奔天涯,喝完最后剩下的一点酒,就再见吧,以后难得再相聚,希望彼此都能保重。这首歌的传唱度高,是因为世间的人一生中总会经历过几次难忘的离别,《送别》恰好唱出了离人的心声。

  李叔同的话剧作品《茶花女》是中国人自己编演的第一部话剧,他创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他把话剧带到中国,给当时的中国文学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是我国话剧事业的先驱。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一是现实不如意,之前就说他在学校任职,他当过图案教员、音乐教员,在杂志社当过编辑,他的工作涉及得很广,包括美术、文学、音乐等等,他的才能和学识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是他工作不顺心,才想到出家,可能性不大。

  二是对红尘之事烦恼。他的家庭状况很好,父辈为他留下一大笔家产,他妻子的娘家也很富裕,他在生活上应该没有烦恼。

  三是对佛教的向往。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到中国,到李叔同时期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发展得非常成熟,中国历史上爱好佛家文化的名人不在少数,比如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连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就是爱好佛教思想之人,年幼的时候受父亲影响,对佛教有好感。后来接触到佛家教义,被深深吸引,觉得追求红尘名利都没有意义。这应该就是李叔同坚决出家的原因。

  李叔同出家后,一心一意专研佛家教义,几乎走遍中国东南地区的绝大部分城市去传播佛经。他的作品也受佛家思想影响,意境高远,非普通人能够达到。

  所以说关于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只能说是他看破了红尘,一心钻研佛教去了。


猜你喜欢:

1.黄宾虹的生平简介人物资料介绍

2.王安石的简介

3.丰子恺生平简介及故事介绍

4.林语堂生平简介

5.李叔同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