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野史>

古代宠臣和珅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邱惠分享

  古代宠臣和珅的最大难题:讨好了老皇帝却得罪了太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古代宠臣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希望你喜欢。

  古代宠臣和珅的最大难题

  在古代,要做一名受皇帝待见的宠臣,没有点拍马屁的功夫是不行的。可有时候,你把皇帝拍舒服了,却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为何?因为你拍得太专一了,无形中就得罪了皇帝的接班人——太子。老皇帝一死,太子一即位,你的死期也就到了。

  这方面,最著名的两个例子是西汉的邓通和清朝的和珅。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宠到什么程度呢?汉文帝亲自授予邓通铸钱权,让他可以肆无忌惮地铸造钱币。这相当于给你一台印钞机啊,想要钱,随便印就是。

  当然,邓通对于汉文帝也是一往情深。有一回,汉文帝身上长了一个大疮,又痒又痛。为了减轻汉文帝的痛苦,邓通硬是把嘴凑上去,一口一口地帮汉文帝把大疮里的脓液吸出来。而且甘之如饴,脸上没有一丝勉强的表情。

  这可把汉文帝给感动坏了。

  碰巧,不一会儿,文帝的儿子刘启过来探视。这个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汉文帝为了试一下儿子的孝心,就让刘启为自己吸疮。刘启哪干过这种事儿啊,可是父皇发话了,他也不敢违逆,只好硬着头皮、皱着眉头吸了两口,而且还差点当场吐了。

  这一切,都被文帝看在了眼里。他觉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如邓通呢,于是对邓通更加宠爱。

  后来,刘启知道了邓通为汉文帝吸脓的事情,也知道了他比自己吸得更好。一瞬间,一股怨恨之情填满了刘启的胸膛。待汉文帝死去后,刘启一登皇位,就开始对付邓通。很快,原本富可敌国的邓通,就被活活饿死了。

  和邓通相比,乾隆的宠臣和珅虽然没有那么恶心,但受宠的程度却是不相上下的,拍马屁的功夫也是十分了得。

  可是,和珅只是专注讨好乾隆了,却忽略了乾隆的接班人——嘉庆。不但忽略了,而且为了讨好乾隆,还敢用嘉庆做垫脚石,这简直是找死啊。

  话说,乾隆八十岁寿辰的时候,嘉庆的师傅朱玉圭正好过六十大寿。嘉庆为了给老师祝寿,就写了一首祝寿诗。在诗中,他一时疏忽,竟然把朱玉圭与乾隆并列在了一起,这可是大不敬啊。

  不知怎么的,这首诗就落到了和珅手里。他如获至宝,忙不迭地就把此诗送到了乾隆的手里,乾隆一瞧,龙颜震怒,不但处分了朱玉圭,还差点处分嘉庆。

  从此,本就看和珅不爽的嘉庆,内心就种下仇恨的种子了。可是乾隆活着一天,他就不能把和珅怎么着。不但不能怎么着,还得对和珅笑脸相迎。于是,和珅更加忘乎所以了,而嘉庆对他的恨日渐加深。

  等乾隆一死,嘉庆就收起了笑脸,把和珅弄进了大牢。最终,还是看在乾隆的面子上,赐了和珅一个自尽身亡。

  邓通与和珅两位老先生,用血一般的事实提醒我们:在给一把手拍马屁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角落里恨恨的二把手啊,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当然,我觉得,最好是一把手、二把手的马屁都不要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拍马屁,也应该是这个道理。

  嘉庆帝诛杀和珅的背后隐情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而且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他以一个跟在轿子后面的扈从,一跃而为主持朝政的宰相,靠的全是拍马屁的功夫。嘉庆在做皇子时,就深恨这个人。做了皇帝以后,一心想除掉这个乱国的奸臣,但因碍于乾隆这个太上皇还在,无法下手。

  和珅也意识到这位未来的皇上不喜欢他,心中惴惴不安。乾隆要禅位给太子,和珅竭力劝阻,无效,又反过来讨好皇太子。在乾隆决意禅位,但册封皇太子的诏书尚未宣布时,和珅就早一日到太子宫祝贺,并进献如意,企图邀“拥戴”之功。他见皇太子对他冷淡,又听说太子在他走后就立即传令,今后和珅求见,不准通报,心中就更加惶恐。

  乾隆六十年,清高宗觉得已经在位六十年了,总不能等于,更不能超过清开基以来在位最长,达到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他决定禅位给太子。

  和珅知道乾隆要禅位给太子,意识到这位未来的皇上不喜欢他,心中惴惴不安,便竭力劝阻,但乾隆决心已定,不听和珅劝阻。和珅见劝阻乾隆无效,又反过来讨好皇太子。在乾隆决意禅位,但册封皇太子的诏书尚未宣布时,和珅就早一日到太子宫祝贺,并进献如意,企图邀“拥戴”之功。他见皇太子对他冷淡,又听说太子在他走后就立即传令,今后和珅求见,不准通报,心中就更加惶恐。

  乾隆六十年,清高宗禅位给太子颙琰,即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虽然颙琰已经禅位,但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依然是主持朝政的宰相。嘉庆在做皇太子时,就深恨这个靠拍马屁的功夫,从一个跟在轿子后面的扈从,爬到主持朝政宰相的和珅。做了皇帝以后,一心想除掉这个乱国的奸臣,但因碍于乾隆这个太上皇还在,无法下手。

  乾隆要禅位给太子,和珅竭力劝阻无效,又反过来讨好皇太子。在乾隆决意禅位,但册封皇太子的诏书尚未宣布时,和珅就早一日到太子宫祝贺,并进献如意,企图邀“拥戴”之功。他见皇太子对他冷淡,又听说太子在他走后就立即传令,今后和珅求见,不准通报,心中就更加惶恐。嘉庆做了皇帝,但朝政大事还得听命于太上皇乾隆,所以对和珅还不得不加以周旋。

  这时,和珅依然位居相国,嘉庆称他为相公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每当有什么事情要奏明太上皇,嘉庆有意叫和珅代奏。有人提出非议,嘉庆说:“朕方依相国理四海,何可轻也。”其实,这是稳住和珅。和珅为了探听嘉庆的真意和动静,特意推荐他的老师吴省兰帮嘉庆抄录诗章。嘉庆看穿他的用心,所以写诗也不露声色。和珅以为嘉庆不会有什么不利于他的举动,就安下心来。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归西,嘉庆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制裁和珅的计划,自然启动。把和珅抓起来交大臣会审,下诏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其中第一条大罪是“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可见和珅弄巧成拙。嘉庆又派人抄和珅的家,整整抄了五天五夜才点清楚。发现和珅聚敛的家财竟然超过了大内,连嘉庆也为之震惊。和珅家财的总值达到了八亿两白银,相当于甲午、庚子两次赔款的总和。当时全国年收入才七千万两白银,和珅一家的财产就相当于全国十余年的总收入。嘉庆的诏书说列举就可谓惊人。

  如:“珍珠手串二百余,多余大内数倍”,“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藏银、衣服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银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等等。所以当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言。关于和珅的富有和贪婪,也有史料记载和许多流传。比如:内宫陈设有有一碧玉盘,直径有一次多,是乾隆喜爱之物,有一天被七皇子打碎,七皇子向和珅求助,和珅立即从家中拿来一碧玉盘,色泽尺寸,都超过打碎的那一只。

  和珅清晨有食珍珠的嗜好,有一个叫石远梅的珍珠商贩,为了笼络和珅,献给和珅的大珍珠,重者一粒就值二十万金。当时所有朝贡,都要经过和珅之手,上等的都被和珅中饱私囊,其次才送进宫中。有一次,两广总督孙士毅从安南归来,在宫门外遇见和珅,和珅问孙士毅手中拿的什么。孙士毅说是一只鼻烟壶。打开一看,是一颗大如雀卵的明珠。原来鼻烟壶就是用这颗明珠雕琢而成。和珅见了赞不绝口,说“送给我好吗?”孙士毅十分为难地说:“这是献给皇上的,我已经给皇上说过,现在要马上送去,怎么办呢?”和珅笑着说同你开玩笑罢了。过了几天,孙士毅见到和珅,和珅对孙士毅说:“昨天也得到一珠壶,不知是否比得上你的那一只?”孙士毅一看,全然就是自己敬献给皇帝的那一只。孙士毅还以为是乾隆皇帝转赐给了和珅,后来他暗中查访,乾隆皇帝却并无转赐给他。可见是和珅“不告而取”。

  嘉庆皇帝曾问军机大臣吴熊光:“人说和珅有异志,究竟有没有?”吴说:“凡心怀不轨的人,必收买人心。而和珅这个人,无论满人、汉人,几乎没有人归附他的,他即使想图谋不轨,又有谁肯依从他/”嘉庆又问:“那么,我治他的罪,是否操之过急了?”吴光熊说:“不敢快治他的罪,恐怕会另生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之至。”和珅被抓经过审讯,内外大臣都主张按大逆罪凌迟处死。嘉庆终因他是父亲的宠臣,如押赴刑场,有所不便,改为赐他自尽。并下谕廷臣:“凡为和珅荐举以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 改,咸与自新。”

  和珅的大儿子丰绅殷德是固伦和孝公主的驸马。这位公主是嘉庆的妹妹。逮捕和珅,公主进宫向嘉庆再三求情,由于嘉庆要除掉和珅的决心不可动摇,公主的请求也无济于事。不过嘉庆还是顾全妹子的颜面,没有治丰绅殷德的罪,还保留了他的爵位。

古代宠臣和珅的最大难题是什么相关文章:

1.古代宠臣的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