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图腾文化>

布依族的图腾

蓝俊分享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正如布依族也有自己的图腾。布依族文化形成于高原,因此布依族人民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崇拜之情。为了延续自己的信仰,便产生了图腾。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布依族的图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布依族的图腾

  布依族聚居在云贵高原,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绮丽,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并盛行图腾崇拜,认为万物有灵。布依族的传说中,认为人的诞生是因为女祖先偶然感受到某种动植物的灵气,故将竹、牛、鱼等常见动植物假定为祖先加以膜拜。族徽上,大楠竹的图腾柱高耸挺拔,气势磅礴,竹体两侧雕饰的盘绕双龙精美异常,象征着布依族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腾崇拜是比自然崇拜较为高级的一种信仰形式。从人类认识发展角度来看,它晚于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这与人们的原始生产有着这十分密切的联系。布依族的图腾崇拜,主要有对龙、竹和鱼的崇拜等。

  龙图腾

  汉代许慎在《说文》中说:“闽、东南越,蛇种”。这里的“蛇种”就是指信仰蛇图腾。在母系社会时代,布依族的氏族中就有以蛇为图腾的,蛇龙相近,传承至今,变成了龙的形象.布依族把龙视为本民族的图腾,民间每年要祭龙王,在喜庆的日子里还要“玩龙”。

  关岭地区的布依族认为山和家中都有龙,当建房开山取石时,要把龙“请走”,房屋建好后,要举行“迎龙”仪式,烧香烧纸,请龙回来。布依族的铜铸“龙宝”,被视为神物,常被无后人家重礼请去作保,以祈求生育男孩.如生育男孩。则视为“龙子”。此外,布依族妇女的衣裙、头巾等物上,也常见到龙的图案。说明了布依族对龙图腾的崇拜。

  竹图腾

  布依族产生竹图腾的原因,不仅有社会根源,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关。布依族聚居的盘江流域,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河谷两岸生长着茂盛的竹类。《祭祖词》叙述了布依族古代曾普遍用竹子盖房:“用水竹作柱,用楠竹作才匝……”这就造就了布依族先民产生了对竹图腾的崇拜。

  关于竹图腾还有一个传说。布依族始祖出生三个月,藏于竹节中,躲过了巨大的灾祸,始祖长大后,成为布衣王,他带领族人抵御外来的侵害,于是布依族崇拜竹,视其为图腾。此外,在一些布依族地区,还有这样一些关于竹的习俗:妇女婚后如果不育,要到娘家去要竹子花,要回的竹子花用围腰兜着往夫家走,并且一路上不许和任何人说话,到家后把其放在枕头下,这样就会生育。

  鱼图腾

  布依族关于鱼图腾崇拜有这么两则传说:一说在镇宁、关岭两县境内的扁担山、坡贡山一带,布依族祖先“鲍尔陀”之子同南海神鱼姑娘相恋私奔到此,繁衍了很多子孙,龙王查知后,派一对龙前来保佑,因神鱼子孙分两地分住,故雄龙化成扁担山,雌龙化成坡贡山。

  另一则是说古时候,布依族一首领与鱼女相恋成婚,生有一子,母亲对孩子说,母一生有一忌,要他千万不能捞鱼食鱼,幼子好奇,捞鱼食之,母亲一气之下跳回江中,后来其子被首领后妻害死。成为游魂,后妻所生之子长大后,深知骨肉之亲,与父亲经过千辛万苦,把哥哥的游魂带回家来。

  这两则故事说明布依族祖先同鱼有血源关系,所以须禁食鱼,在布依族集居的一些地区,至今还有把鱼作为祖先祭祀的。每逢过节,要用面捏成花鱼,放在神龛上祭奠。

  布依族宗教信仰

  神灵

  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这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的残存,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农耕民族的某些意识特征。

  布依族”二月二“要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

  摩教

  摩教至今仍是大多数布依族群众信仰的传统宗教,它是一种介乎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之间的准人为宗教。摩教有专门的宗教职业者布摩,其宗教职业者分为“布摩”和“摩雅” ,布依族人称之为“老摩”或“摩公”。

  摩教不仅有较为完备的祭祀经典--摩经(被称为“布依五宝”之一),还有比较固定和规范的宗教礼仪。举行祭祀活动除了要履行一定的宗教礼仪外,还要辅以对摩教经典的诵读。典籍浩繁的摩经,大致可分为用于丧葬超度活动中的多卷本《殡之经》、《古谢经》等,也有用于驱邪祈福禳灾等目的相对应的种类繁多的各类杂经。

  传说

  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幸福和光明。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内容健康,语言生动,富于想像力。神话传说如《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黄果树瀑布的传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