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条约>

虎门条约影响_虎门条约有哪些影响

蓝俊分享

  《虎门条约》是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的,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那么虎门条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虎门条约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虎门条约影响

  中英《虎门条约》共16条,另附“小船定例”3条;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共15款,另将两国贸易中的26类货物的关税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

  1.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

  3.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

  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

  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此外,条约对中国的引水权、海关验货权等多有破坏,而条约中关于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后又被英方曲解为设置“租界”的法律依据。

  《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虎门条约签署背景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己方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双方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虎门条约主要内容

  1.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准许英人在五口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后来英国据此加以典解,于1845年在上海强迫清政府划定“租界”,各国相继效法,纷纷在通商口岸建立侵略据点。

  同一天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在虎门正式订立了已先于7月22日公布实施的《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

  1.明文规定了统一的五分税率,即肯定了无论何种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2.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虎门条约的关系现状

  中英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英国首相布朗2007年6月组建工党新政府以来,对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并有所发展。布朗政府重视中国的国际影响,继续视中国的发展为机遇,有挑战但不是威胁,并希望与中国加强全面合作。 目前,中英两国政府高层交往频繁,经贸合作不断加强,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中英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首先,两国高层对话密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

  布朗就任首相后两次与温家宝通电话,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外长在联大期间举行了会晤;英国首相的外交顾问和经济顾问联合访华,与中方举行战略对话;杨洁篪外长访问英国,同布朗首相以及财政大臣达林、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等英国官员就全面推动中英战略伙伴关系取得广泛共识。

  英国交通、贸易投资、财政部门等官员、伦敦金融城及保守党、议会中国小组代表团先后访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英国,与英国海军举行了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两国各层次交流密切,双边关系不断增强。

  第二,双边贸易等领域合作持续发展并不断加强,金融服务、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英国政府和工商企业界对加强两国金融投资领域合作持积极开放态度,在对华贸易中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希望发挥英国金融服务业的优势,吸引中国对英国的投资并购,扩大对华服务和技术贸易。

  双方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合作有所进展。中英启动可持续发展对华工作计划。中国武汉及中西部六省代表团访问英国,考察可持续城市综合治理项目。

  另外,两国奥运合作进展顺利。双方就北京奥运火炬明年在英传递有关安排保持良好沟通。大伦敦市政府欢迎中国建筑公司参与伦敦奥运设施及城市改造建设。

  第三,英国各界普遍希望加深对中国了解,“中国热”持续升温,两国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大伦敦市连续3年举行“中国在伦敦”活动,仅春节活动就吸引近30万公众参加。2006年9月,大英博物馆开始举办《秦始皇——中国兵马俑》展,布朗首相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英国公众对展览反响热烈,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迄今已有40多万人前往参观,在英引起轰动效应。

  当前,英国企业界正在积极筹办“时代中国”综合系列活动,从2月到7月间将在英国全境举办800多项活动,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大伦敦市政府也将在2月推出“2008中国在伦敦”文化季,来自北京的艺术家们将与伦敦主要文化机构联手推出一系列宣传中国文化的活动,“银幕上的北京”、中国当代设计展、中国地方戏剧讲座、中国茶品茗、奥运火炬接力等活动也将陆续展开,伦敦地铁内还将展示中国诗人的诗句。

  随着“中国热”在英国的悄然升温,英国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等都相继举办各类有关中国的研讨会。英国议会举办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对英国的影响”系列研讨会,政府官员、工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共600多人出席。英国各界十分关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情况,政府官员、政党领袖及议会议员纷纷希望了解十七大精神。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威尔顿公园、牛津大学等学校、研究机构相继举办以十七大为主体的研讨会。

  另外,两国教育交流也不断深入。英国目前吸引了近10万名中国留学生,每年有约一万名中国留学生来英。到目前,中国在英国建立了11所孔子学院,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英国社会和普通民众的欢迎。许多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纷纷开设中文课程。

猜你喜欢:

1.虎门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英国历史上重要的国王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论文

4.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5.虎门条约的签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