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卫文分享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战的导火线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甲午战争导火线

  甲午战争导火索其实源于日本对朝鲜发起的攻击,朝鲜无力反抗,向清朝求助。清朝给予援助,引发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役甲午中日战争。

  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之后,对于战争的发动更加迫切,于是将朝鲜和中国瞄准为主要的目标,于是朝鲜半岛的开战成为了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甲午战争中,中国海上军事力量损失惨重。武器装备方面的差异和军事管理方面的悬殊使得中国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战败国,并且承受了更重的债务负担。领土主权等方面也受到了严重侵害。

  朝鲜半岛的战争成为了甲午战争导火线。导火线只是一个借口,战争注定会发生。当时中国的颓废腐败使得中国逐步沦陷,中国的地大物博,封建落后使得列强们都想来瓜分。日本作为改革刚刚过后的国家,自然需要资源来壮大自己,所以来侵占中国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是沉重的外债负担和领土主权的侵犯,甲午战争导火线的点燃,使得这一场战争疯狂爆发。不仅仅是中国,朝鲜半岛同样也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只要是战争,对于百姓来说带来的都是无尽的灾难,不论何地,何时。

  甲午战争的目的

  甲午战争的目的很明显,对于日本来说就是想打开国外市场,来一次来缓解国内高速进行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压力。跟欧洲列强的目的差不多,经济利益的驱使永远是第一动力。而当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并且一样社会形势不是很好的中国就成了日本的目标。

  简单分析一下日本当时国内的情况,就可以得出甲午战争的目的。再对比一下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就知道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的日本经历过脱胎换骨的革命,一改过去旧习,从一个落后国家迅速成为发达国家。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日本国内也爆发了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高速发展的经济与国内的资源匮乏形成强烈冲突。缓解这种矛盾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动战争。日本统治者这时将罪恶的目光投向了积贫积弱却地大物博的中国。侵略中国,缓解国内矛盾这就是甲午战争的目的。

  而中国在被欧洲列强被迫轰开大门之后,社会形势紧张。但是清政府决定进行洋务运动,提出自强口号,并且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这样的中国最适合作为日本侵略的目标。

  甲午战争伤亡对比

  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犯中国清朝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为结局,并且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也是为日军正式侵犯中国领土打开了一道大门。但是看看甲午战争伤亡对比,以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力量真的打不过进犯的日本吗?

  当时的日本经历过明治维新,准备“脱亚入欧”,开始走资本主义道路,工业发展迅速,正在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此时的日本急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是日本本身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再加上当时社会转型中遇到的各种尖锐的矛盾。日本的领导阶层急需对外扩张开辟市场。因此就看上了当时的临近国,中国。日本在作战之前甚至指定了五步征服全世界的作战计划。

  而中国在被欧洲列强轰开大门之后,社会形势紧张。于是清政府决定进行洋务运动,提出自强口号,并且建立了北洋水师。处境差不多的两个国家,这一战无可避免。

  甲午战争伤亡对比中,中国陆海军伤亡官兵约35000人。日本陆海军伤亡官兵18542人,中国军队伤亡人员半数为死亡,所以中国军队死亡人数为约17500人。而日本军队也死亡了13619人,只比中国军队少约5000人。这样看下来,双方最终的伤亡人数差不了多少。而当时的清政府也只是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日本是已经在进行工业革命了。看看甲午战争伤亡对比的数据,清政府如果坚持作战,结果未必是战败。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日军伤亡的人数中有80%是因为疾病。


猜你喜欢:

1.甲午战争的介绍

2.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3.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

4.第一次甲午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