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官职>

直隶州的基本介绍

邱惠分享

  明、清的地方基层政权,以直隶于布政司而得名,与一般隶属于府的州不同。直隶州,中国古代地方机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直隶州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赵县直隶州

  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县入赵州,为真定府辖,领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赞皇六县。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赵州为直隶州,割赞皇归正定府,辖县有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

  民国元年(1912年)十月废府、州,改省、道、县三级制。民国2年(1913年)2月,赵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赵州为赵县,隶属冀南道。民国3年(1914年),冀南道改为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赵县直隶于河北省。

  济宁直隶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领三县直属山东省。

  上古为东夷昊族(太昊、少昊族裔)建立的有仍氏部落方国,夏相失国后,少康母有仍氏生少康于此,少康中兴后,约公元前2000夏少康时,封此地为任国。秦称任城县。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置济州,设治于巨野,任城县属济州。北宋仍之。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迁济州治所于任城。后或在任城或在巨野几经变迁,终因任城地势高亢可防水患,遂得安宁,而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定治于此,是为“济宁”得名之由来。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府,仍治任城。后降济宁府为州,任城遂废名入济宁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领三县直属山东省。

  1913年改直隶州为济宁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等,至抗战胜利后,属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以城区和郊区划为济宁市。同年9月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又复为县。

  1948年7月重获解放,仍称济宁市。

  1949年分属于鲁中南行署的尼山、台枣两个专区。

  1950年行署撤销后,尼山、台枣两专区合并为滕县专区。

  1953年滕县专区与湖西专区合并,改为济宁专区,辖十四个县市。

  1958年曾与菏泽合并。

  1959年济宁、菏泽两个专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开。

  1961年峄县改为枣庄市,归省直属。

  1978年又将滕县划归枣庄市。

  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撤销济宁县,将其辖区并入济宁市。济宁地区的兖州、曲阜、邹县、嘉祥、金乡、鱼台、微山等7个县划归济宁市;原济宁地区的汶上、泗水2县划归泰安地区。

  1985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将汶上县、泗水县归还济宁市管辖。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曲阜县,设立曲阜市

  1989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菏泽地区的梁山县划归济宁市管辖。

  1990年1月1日,嘉祥县的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管辖。

  1992年3月1日,撤销兖州县,设立兖州市。

  1992年10月4日,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

  1992年5月,批准设立济宁市省级高新区 。

  1993年12月14日,济宁市郊区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

  2008年2月批准设立济宁北湖新区,规划总面积约97平方公里,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办、28个村居、近4万人,赋予“特区特管、先行先试”的权力。

  2008年9月,调整两区行政区划:以洸河路为界,东起琵琶山路,沿洸河路西至环城西路,沿金城街道与古槐街道边界及金城街道与济阳街道边界至太白楼西路西至梁济运河。此线以南划归市中区,此线以北划归任城区。

  2010年7月,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2011年,济宁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泗州直隶州

  泗州直隶州:繁,疲,难。隶颍六泗道。明属凤阳府。寻复升直隶州,以临淮县省入。顺治初因之。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隶凤阳如故。十九年,州城圮,陷入洪泽湖,寄治盱眙。雍正二年,升直隶州,隶安徽省。乾隆四十二年,裁凤阳府之虹县,省入泗州为州治。

  泗州旧治在今州城东南百八十里。自明末清口久淤,旧黄河堤决,黄流夺淮,水倒灌入泗,州境时有水患。至清康熙十九年,城遂圮陷于湖。

  今州治即虹县旧城。东北距省治七百六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二十八分。京师偏东一度二十三分。领县三。北:屏山,下有湖。南:鹿鸣山。东:秦桥山,有双泉。东北:朱山,上有圣水井,下有峰山湖。南:淮水自凤阳废临淮入,迳五河入洪泽湖。汴河自灵壁入,东南入淮,即莨荡渠,一名浚仪渠,唐、宋通漕故道。睢河迳城北,东流,会安河洼,南注洪泽湖。潼河在故虹县西,俗曰南潼河,自万安湖流迳五河注淮。北潼水,在今州北,东流注骆马湖。沱河在今州西南,源出宿州紫芦湖,迳州东为南沱湖,州西为北沱河,二水合流入五湖。又石梁河、天井湖,西合漴水,过五河入淮。施家岗有汛。半城镇,州判驻。双沟镇,同知驻。驿二:泗水、龙窝。

  盱眙疲,难。州南百里,滨湖倚山,无城郭。康熙间,泗州陷于湖,乃寄州治于此。后以虹县省入泗州,乃复为属如故。东:盱眙山,县以此名。南:宝积山。北:陡山、龟山。东南:都梁。西北:浮山,滨淮水,故一名临淮山。淮河迳城北,汇洪泽湖。与泗州中流分界。自五河流入,东北至清河口合黄河。东北:运河。池河自合肥入,北注于淮。洪泽湖旧名破釜塘,亦古洪泽镇地,昔人开水门入以资灌田。自泗州陷入,湖界日巨,汪洋几三百里,延袤皖、苏二省。南以老子山、北以湖泊岗,与江苏桃源县分界。旧县有汛一。驿二:淮原、都梁。

  天长疲,难。州东南百五十七里。南:横山、冶山。西:望城岗。北:红山。西北:石梁河,自滁州来安入,汇为五湖。北合德胜河,又东接高邮寘沙湖,其分流为樊梁溪。白塔河自来安入,合汊涧,迳石梁镇,又东大河湾,至城西,右合白杨河,东北潴为丁溪湖,播为感荡、上泊、白马、沂洋诸湖。其南秦兰河,并入江苏,注寘沙湖。东北:下河镇。北:铜城镇。汊涧有汛一。城门乡巡司一。一驿:安淮。

  五河疲。州南百三十里。南:金岗。西南:翠柏。西:卧龙岗,下有龙潭。北:陡山岗。沱河水溢,淮水在城东一里。自故临淮县东北流迳此,又东入州境。浍河自灵壁入,旧迳城南一里,后水涨沙淤,徙于北浒,又迳城西北合沱河,又东入淮,或谓之澳水。东潼河自州入,迳天井湖,南至铁锁岭入淮。漴河在城南二里。南湖在城南七里,汇众流而成,流为此河,又东流入淮。以上所谓五河也。其交会处在城东二里,谓之五河口。西:临淮关,有汛。驿一:五河。

  太仓直隶州

  太仓直隶州是清代江苏省的一个行政建制。

  在明代,太仓州隶属于南直隶苏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太仓州升格为太仓直隶州。同时因人口、赋税繁多,而增设县份:分太仓州北部设镇洋县(同城而治);分嘉定县设宝山县(次年县治定为旧吴淞所城),因此太仓直隶州下辖镇洋县、嘉定县、宝山县、崇明县4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苏州市辖境以及上海市苏州河以北各区。(除北岸狭长地带属于上海县)

直隶州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1.大清一统志的基本信息大全

2.安徽省地图

3.河南省地图

4.淳化历史简介

5.明朝行政区划

6.书院的历史发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