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发明>

夏朝铜矿开采事业介绍

邱惠分享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年代最迟是在商代早期,最早可上溯到夏代早期,比传统认知的周朝早期提前了近千年。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夏朝铜矿开采事业介绍,希望你喜欢。

  夏朝铜矿开采事业

  今年77岁的王善才,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74年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掘的时候,他是考古领队之一。他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中国矿冶考古的开创之地。尽管在江西、湖南、安徽等地陆续发现不少的古采矿遗址,但是大冶铜绿山仍是最重要的一处。

  去年6月份,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树祥,开始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及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历时一年半,他从采矿方式、井巷支护技术、采矿工具、地层及陶器分期、科技手段分析及测年数据等五个方面考证后认为,铜绿山古铜矿始采年代应在夏朝早期。

  对此,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予以认可。经与会专家进一步论证,铸造举世闻名的随州曾侯乙编钟的铜来自铜绿山古铜矿。此外,武汉盘龙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孔雀石来源均为铜绿山古铜矿。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掘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开创了中国矿冶考古研究的先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称,这处遗址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人类。1982年,该遗址被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夏朝建筑对后世的贡献

  斟鄩是夏朝古都,是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鄩。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不同朝代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传说中的夏代的建筑遗址尚在探索中。在我国已知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2号宫殿基址下面,发掘出一座时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

  对此建筑文化性质,学术界持有两派意见,其中一派认为其属于夏文化,另一种认为遗址晚期属于早商文化。虽双方各执一词,但其深入探究无疑有利于我们更深一步地研究夏朝的建筑史。

  在已有的夏朝建筑史探究中,已有不少成果证明其对后期建筑的影响——

  根据学者考证,夏朝文明已经脱离了彩陶文化,进入龙山文明中的黑陶文化,由于烧陶技术的进步,夏朝统治时,陶窑四处林立,制造出大量的精美黑陶。正是这些高超的制陶技术,间接推动了房屋建材的大改革,也推动了夏朝的建筑。

  砖瓦的出现,为住屋材料的“划时代改革”,在夏朝之前,不论是半穴居、干栏屋或者皇帝发明的合宫,其屋顶皆以茅草混合树叶、草茎土或黏土做成,其材料并不能完全有效阻隔风雨霜雪的侵袭,且室内空气质量也变得较差。

  这些缺点在砖瓦建材发明后被完全改善,根据《古史考》记录“夏禹时,乌曹作‘砖’”,《本草纲目》记录“夏桀,始以泥坯烧作‘瓦’”可得,砖瓦在夏朝已使用在建筑上。

  至今,砖瓦仍被广泛地应用于传统的公共建设中。

  与此同时,夏朝的建筑还有一个重大成就,就是建造城池与开凿沟洫。城池有御敌护城之作用,沟洫有给水排水之功能,这些功能,实为现代化城市之先驱。

  夏朝考古之二里头宫城遗址

  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旭生率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洛阳偃师二里头被纳入学者的视线。这是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学术目标所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

  此后,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洛阳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它是一处早于洛阳商城的具有都城规模的遗址,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二里头遗址的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慎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它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且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规制与其一脉相承的都邑遗址,其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许多形制为后世沿用,号称“中华第一王都”。

  此外,在二里头遗址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大路最宽处20米左右,相当于现代的4车道公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车辙,这在东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此也可以知道,在商人在殷墟时期引进马车前的数百年,中原地区已有用车传统。

夏朝铜矿开采事业介绍相关文章:

1.利用归纳的方法记忆文科知识

2.古代中的神话故事大全

3.实用学习的几个记忆法

4.商朝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