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节日_塔吉克族的节日有哪些
民族节日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塔吉克族文化种类丰富,它的节日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塔吉克族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塔吉克族节日
1.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春节)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产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节日当天的清晨,每家先让一名男孩牵头毛驴或一条牛进屋绕行一周,主人给驴喂块馕,在它背上撒些面,把驴牵出去。然后将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接着,人们在众人推举的“肖公”率领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领)带领下,去各家拜年。各家还用面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面犁等,喂给牲畜吃。直系亲属纷纷欢聚一堂。各村还举行赛马、刁羊、歌舞等活动。节期一般为两天。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2.迄脱乞迪尔节
“迄脱乞迪尔”是塔吉克语音译,意为“清除烟尘”,是塔吉克人传统的民族节日。节期在每年(公历)3月,具体日期由该族宗教人士选定。节前家家户户都把家什搬到屋外,用面粉调浆在四壁上刷成美丽的花纹,以示吉祥、清洁。节日当天早晨,先由一小孩牵头牦牛进屋,给它喂些馕,在它身上撒些面粉,以此象征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在此之后,人才能进屋并将家什搬进屋。最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到各家祝福,人们互相拜访,互道祝福。女人们一般在自家门口迎客,并向客人左肩洒面粉以示吉祥。青年们唱歌跳舞,举行赛马、摔跤等各种体育活动。
3.皮里克节
皮里克节也是独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十分隆重。由于此节恰好在回历的8月14—15日,因而又称“巴拉提节”。因为“皮里克”(直译为“灯蕊”或“灯”)为整个节日的中心内容,故又称之为“皮里克节”(可直译“灯节”)。
皮里克节要过两天。第一天晚上为“家中皮里克”。先将浸过油的棉花缠在干草棍上,给家中的每个人做两支油烛,做好后将油烛插在一个盛满沙子的大盆内。夜间一家人围坐在插有油烛的大盆周围,主持人先做祈祷。而后呼唤每个人的名字,以知其是否在场。接着燃起油烛,诵读经文,祈求真主赐福,一家老小也都眼望油烛,相互祝福。仪式结束后,分食节日食物。翌日,人们相互拜年,夜间举行“墓地皮里克”仪式。各家各户都特意为亡故的亲人杀牲并准备好各种食物,以便在夜间携往墓地祭奠亲人。墓地皮里克点燃后,一家人蹲在地上祷告道:“祖先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这一世界的贡献、不会忘记你们伟大的亡灵,安息吧,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遗愿,愿你们的亡灵佑助我们!”而后,各家各户的人围坐在一起,共食带来的食物。
从皮里克节的形成和内容来看,其实质在于赞美火、膜拜火、借火求福。很清楚,膜拜火、赞美火并非伊斯兰教的习俗,而是拜火教的核心思想之所在。在拜火教的圣典《阿维斯陀》中,火被神化为具有一系列社会内容的象征物。
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塔吉克人信仰拜火教。伊斯兰教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接受的,而是经过与拜火教融合之后才逐渐被接受的。拜火教在塔吉克人中的遗存并非只有皮里克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亦可见到,如遇到日食、月食之时,要燃起篝火;孩子呱呱坠地时,要在门槛上燃起烟火;牧民转场时,要在棚圈四周点起烟火;病人通过点烟火祈祷攘灾,在埋葬死者的当天晚上要在坟墓周围点灯。
4.肉孜节
塔吉克人也过肉孜节,但对这一节日却并不十分重视。塔吉克人也作肉孜节乃玛兹,也相互拜节,但却不封斋。在节日来临前,人们打扫室内外卫生,炸馓子,做点心,准备节日食品。一般在礼拜后,人们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节日期间人们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欢聚一堂。塔吉克人认为封斋是为了清洗罪过。对此有种种解释,但最重要的是:是否封斋,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主要是伊斯玛仪派)之间思想分歧之所在。关于此,塔吉克人中有许多伊斯玛仪派的说法,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塔吉克人不封斋,对肉孜节亦不甚重视。封斋塔吉克语意思是“封日”或“打发日子”,意即如何度过这一天和那40天。由此可见,塔吉克人是不愿意封斋的。
塔吉克族简介
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
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民族。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不是一个民族,二者在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上都有很大差异。
中国塔吉克族的民族语言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与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波斯语方言)不能互通。中国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塔吉克族的由来
塔吉克族是我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现在我国境内有3万多人,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厍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里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东迁的塔吉克人构成了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期,在阿姆河上游,即在阿富汗北部和帕米尔谷地、阿姆河中游、泽莱浦河河谷以及咸海地区居住的巴克特里亚人、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的土著居民,他们就是塔吉克族的先祖,即说伊朗语的塞人。塔吉克族是我国目前唯一说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动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一带,约公元2—3世纪时他们曾于塔什库尔干一带剪力过“去曷盘陀”国。这个名称属于东伊朗语。唐朝初期,该国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公元9—16世纪,塔吉克族先后受吐蕃、喀喇罕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的管辖。17世纪末,帕米尔高原西部的克什南和瓦罕等地的部分塔吉克人东迁色勒库尔。18世纪初,塔吉克族改信伊斯兰教。18世纪中叶,清王朝在帕米尔东部塔吉克族聚居地区设色勒库尔回庄,实行伯克制,行政事务归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新疆建省后色勒库尔由莎车府分设“蒲犁分防通判厅”,1911年改为蒲犁县。1954年实行民族自治,建立了自治县。
塔吉克族的禁忌
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塔吉克族的风俗习惯
塔吉克饮食习俗
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用小麦、大麦、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馕。他们的饮食品种较多,具有特色的食物有:奶粥、奶面片、奶面糊、酥油面糊、酥油奶糊、酥油青稞馕、酥油浇馕、抓肉、抓饭、奶酪、奶干、奶茶等很多。
塔吉克族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农区和牧区的塔吉克族,在食物结构上略有不同。农区以面食为主,牧区以肉食为主。喜欢将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制成主食。如显尔克鲁齐(奶粥,将洗净的大米加牛奶煮成的粥),或西尔太里堤(奶面片,用牛奶和面,然后擀成薄片,再用牛奶煮熟)牛奶煮烤饼均离不开牛奶。塔吉克族民间独具特色的食品如布拉马克(奶面糊)、哈克斯(油面糊)、泰勒提(酥油泡馕)等都是用牛奶加面粉,或酥油加面粉制成的。其他许多日常食品,因受维吾尔族的影响,其做法大体上与维吾尔族做法一样。如面粉制作的烤馕,大米加羊肉、羊油、胡萝卜等做成的抓饭等。塔吉克族在日常饮食中,都很注重主食,不太讲究副食,很少吃蔬菜。一日三餐,早餐是奶茶和馕,午餐是面条和奶面糊,晚餐大都吃面条、肉汤加酥油制品。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此外,那仁(肉块加面片或将牛奶、肉汤混制加面片)、“阿热孜克”(油餜子)、油饼、奶干、奶疙瘩、奶皮子也是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塔吉克族日常饮料多习惯于饮用奶茶。
按传统习惯,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各种食品的制作,均由家庭主妇承担,一般男人不需插手。进餐时,在地毯上铺饭单(布餐巾),就餐者围其四周,长辈坐在上座,菜饭按座次先后递送。
塔吉克礼仪习俗
塔吉克族人进餐时注重传统的礼仪和习惯。进餐前,在地毯上铺一块饭布,大家围坐成一圈。座次有尊卑之分,长辈和客人坐上座,端茶送饭按座次先后递送。进餐时很少说笑,以示对饭食的尊重。如有远方贵客来临,他们都要捧出民族风味的抓肉、牛奶煮米饭、牛奶煮烤饼、酥油面酱以及清香四溢、碧绿透亮的杏子酱,竭诚待客。家中有羊者即宰羊招待,无羊的人家也以最好的饮食款待客人。宰羊待客时,主人先将羊牵至客前,请人过目,客人表示满意,即行宰杀。进餐时,主人先向最尊贵的客人呈上羊头,客人割下一块肉,再把羊头双手送还主人。主人又夹一块夹羊尾巴油的羊肝请客人吃。然后主人拿起一把割肉的刀,刀柄向外,请一位客人接刀分肉。这时,客人往往互相推让,或同请主人分肉。
进餐的客人中苦有男有女,一般是男女分席,但进餐方式和食物相同。平时家庭进餐也是男女分座。由于塔吉克族好客多礼,凡亲友临门,不论男女老幼,都请上座,竭诚款待。
塔吉克族注重卫生,饭前饭后都要洗手。洗手时,主人执民族形式的铜壶给客人双手浇水,客人自行搓洗,地上放一铜盆接水。洗过后,主人递过干净的毛巾,让客人擦手。平日家中的一日三餐和招待客人的宴席,都由主妇负责管理。家中所有中青妇女都一起动手煮饭作菜。
塔吉克人对面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男女青年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由伴郎陪同来到女方家,由宗教职业者依禅主持婚礼。主持人先向新郎的身上撒些面粉,然后男女双方交换系有红、白布条的戒指,最后新郎新娘要同吃一些肉、馕,同喝一些水。第二天,在乐队的护送下,一双新人才共乘一匹马到男方家去。在塔吉克族家庭里,婴儿出生是件大喜事。亲友们得知婴儿出生的好消息,都要赶来祝贺,也要在婴儿身上撒些面粉,预祝婴儿一生吉利。
塔吉克族男女订亲时,男方要向女方送羊只、牦牛和金银首饰做为订亲礼。婚礼仪式一般在女方家里举行,双方设宴待客,前来祝贺的亲友都要带羊、食物等做为贺礼。举行结婚仪式由宗教人事诵经主持,然后在新郎、新娘身上撒一些面粉,并由宗教人士将沾盐的肉送给新郎、新娘各一块,表示祝福。
塔吉克节庆习俗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月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灯节“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长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出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真主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它被称为“天灯”。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仰望“天灯”,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门前要点火堆驱邪。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
猜你喜欢:
2.维吾尔族传统节日
上一篇:水族节日风俗_水族节日介绍
下一篇:土家族的民族节日_土家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