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纪姓,中华姓氏之一,作为姓氏的“纪”读音应为“jǐ”。唐、宋期间,纪氏族人逐渐向沿海一带迁移。明、清时候,更进一步向台湾岛迁移,逐渐发展成为大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纪姓姓氏源流
纪(Jǐ)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西周初年,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i省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2、1、上古有纪族,伏羲氏之臣有纪侗,即其族。舜未为帝时,有师名纪后,也是古纪族后人。
纪姓迁徙分布
纪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是第七十一大姓。纪姓是炎帝的后代,传说纪姓先祖在纪地(今山东寿光南纪台村一带)建立诸侯国纪国,在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攻灭,纪国的公卿后代遂以国名“纪”为姓,以做纪念。纪姓后来在甘肃天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天水望。唐宋间,纪姓向沿海迁移,明清时候,更进一步向台湾迁移,逐渐发展成为大姓。
纪姓历史名人
纪 昌:纪昌者,又学箭于飞卫……著有《列子·汤问》 。
纪 信:今四川省西充县关文镇扶龙村人,刘邦起兵抗秦,为部将。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项羽率兵围攻河南荥阳月余,城内粮缺,朝不保夕,将士也筋疲力竭,汉王刘邦十分着急。五月,将军纪信见情况危急,便对汉王说:“事急矣,臣请诳楚。”在征得汉王同意后,由陈平写了一封诈降书,送与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半夜,城中两三千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络绎不绝,楚兵都拥至东门看热闹,汉王乘机与张良、陈平、樊哙、夏侯婴等数十骑从西门逃出。天明,纪信扮汉王乘龙车出城受降。项羽发现被骗,下令将士齐集火炬,烧毁龙车,纪信全然不惧,于烈火仍大骂项羽的残暴。纪信死后,被葬在荥阳城西孝义堡。刘邦建立汉朝后,特在他的家乡置安汉县(今西充县),以资纪念。后人感其英勇忠义,把纪信诓楚的史实编成戏剧《纪信替死》,搬上舞台演出,使之名昭千古,同时,亦把纪信的家乡安汉,称之为“忠义之邦”。
纪 昀:字晓岚,晚号石云。清朝河间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官至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他贯通儒籍,旁及百家,任《四库全书》总纂,校订整理,每书悉作提要,冠诸卷首。未著录者则为存目。主持编纂工作20余年,一生精力,备注于此。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书7种。
纪 政:女,台湾新竹人。在竹南中学时,首次代表原校参加运动会,夺得跳高金牌。高二时,以体育成绩特优,获“教育部”准许出国深造。1963年赴美,1973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工艺大学,获体育学士学位。1974-1975年任美国加州瑞德兰大学男子、女子田径教练兼女子体育组主任。1976年返台,任“中华民国田径协会”总干事。1980年当选“立法委员”。1983年再次当选“立法委员”,并任启智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纪政在1970年6-7月间,先后6次破、1次平短跑世界纪录,被誉为“东方羚羊”。.
纪青女:小字阿男。明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人。 其夫早丧,映淮不再嫁,以守节闻。
纪玉良:海京剧院老生演员,生于1917年,卒于2002年,原名纪云峰,曾用名纪应甫,祖籍北京。他自幼酷爱京剧,中学时代向魏公陶学戏,1936年拜马四立为师学老生,1937年下海,边习艺边演出,期间向陈秀华、瑞德宝、张少甫等学艺。1940年与李玉茹、王金璐等中华戏校毕业生搭班赴沪,改名纪玉良。后又与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言慧珠、童芷苓等先后同台。1951年参加上海人民京剧团,1955年并人上海京剧院,1971年调到上海“五·七”京训班任教,1978年调回上海京剧院一团。纪玉良宗谭学马,嗓音宽亮,擅演剧目有《将相和》、《武家坡》、《辕门斩子》、《大·探·二》等,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剑波为其首演。
纪登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纪兆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江苏邳州市大胡楼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员.
纪荣旭: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东赵村人,1916年生,1938年赴延安参加抗日,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编入新四军,任排长。指导员等职,后担任新四军《江淮画报》记者,解放战争参加渡江战役。革命胜利后,任青岛警备区保卫科长、济南军区军事检察院院长。1964年转业到山东省无线电厂任党委书记。1990年12月去世。
纪姓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天水古称秦州。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汉设陇西郡、北地郡置天水郡。《水经注》载:“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秦州志》记载:“城前有湖,冬夏无增减,天水取名由此湖也”。
高阳郡:东汉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后废。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省蠡县南),相当今河北保定市、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改为郡,还治高阳。隋开皇以后废。
平阳郡:汉置平阳郡,治所现在山西省临汾市。
2、堂号
高阳堂:原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名字(黄帝→昌意→高阳),汉朝时设有两个高阳县,一属幽州涿郡,二属徐州琅邪郡。晋武帝泰始元(265年)立高阳为郡国,管辖地区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猜你喜欢:
3.熊姓的来源介绍
4.明朝朱佑樘简介
上一篇:熊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下一篇: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