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口才>演讲稿写作>

演讲稿写作不能忽视的要素是什么

祥聪分享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演讲稿写作的三个要素,希望能帮到你。

  演讲稿写作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

  演讲稿是一种应用文体,它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演讲稿虽然是用书面文字撰写的,但是作为在特定的时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它所传导的思想感情,听众主要是通过对演讲者有声语言的倾听来理解和感受的。这一重要的特性,是我们撰写演讲稿选用语言表达方式的基本依据。

  实践经验表明,以下三个影响演讲稿写作质量和表达效果的要素,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一、 现场感

  演讲是演讲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境中彼此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主要是通过演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营造的环境气氛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撰写演讲稿,就不能不对演讲现场进行预设性假想,也就是说,撰稿人必须把构成演讲现场的种种因素全部纳入自己的整体构思之中,并通过独特的语言设计和表达,把这些现场信息释放和传达出来,以强化听众的现场体验和感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演讲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效应。例如,余秋雨在岳麓书院发表的题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人》的主题演讲,有这样一段结束语:

  如果再过很多年,譬如我设想——现在朱熹先生去世800年了——如果在朱熹先生去世900年的时候,又有很多人在这里聚会,集体朝拜前辈大师,突然发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已经很高很高了。如果我们觉得整个民族的素质由于我们文化地位的提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地位的提高会使本身的素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这种自重的感觉就是与这个文化地位本身的提高有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相信,即使我们到时肯定一定不在了,我们在座的大多数已经不在了,也会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可能不会记得在1999年的7月11号的下午,在一个细雨的日子,我们有过这样一个聚会。因为这样的聚会会不断地有,全部这样的聚会其实都是一种期盼,都是一种期待,都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在纪念过程当中的向往。他们可能不记得我们有过这样的聚会了,这都不要紧,我们把我们的愿望留给这个庭院。我们相信,这个庭院既然有过千年的魅力,那么不管再过多少年,她一定会给我们今天的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余先生紧扣演讲现场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表达情意。他首先通过设想,表现100年之后,“很多人在这里聚会”的情景和感觉,接着通过想象,回顾今天的“这样一个聚会”,并说“这样的聚会”是一种“期盼”、“期待”和“向往”,最后把愿望留给“这个庭院”,并相信“它一定会给我们今天的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一段话,是在岳麓书院的特定现场情境中有感而发的,无论是时空的对应和转换,还是人事的交代和描述,都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现场感。正是这种独特的现场感,使演讲者的情理表达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悟力。

  二、交流性

  演讲是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的信息交流。正如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所说:“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则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除此之外,听众与听众也在双向交流情绪。严格地说,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然而,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我们注重的往往只是演讲者自身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倾诉,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无疑会在客观上削弱演讲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撰稿时就应当有意识地把演讲者的信息传导和听众的信息反馈对应和联系起来,运用设问、呼告、变称和换位等修辞方式与表述技巧,增强语言表达的交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登台演讲的时候,有效地刺激听众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种种能够被演讲者体察和感应的信息反馈,以真正形成和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优化交流。例如,毕淑敏在大连大学发表题为《与青年学生谈生与死》的演讲,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刚才我说了让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我们现在做一个小小的心理游戏,你不要害怕。因为这个游戏,这张纸做完了我不会收上来,是同学们自己留着,留着等一会,到我演讲快结束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用处。那么现在做什么呢?你先画一条线,先别着急,要是我有一个黑板我可以画在这,现在我只好这样讲,先画一条线,直也好不直也好,大概齐了就行了,不要求笔直,左边写零,这代表你的出生,这条线一直延长,到它的终点,代表着你的死亡。我刚才说了,我们现在忌讳谈死,所以对不起,我确认各位都会死,你确定你打算自己活多少岁,你不用说算一算我爷爷活了六十多,我是不是活到八十就差不多了?不用,你就想你活到多少岁,你写上,然后你找到你现在,如果你活一百岁,你现在二十岁,五分之一的地方,你找到你现在的坐标,画一个点,之后在你活过的这些岁月里,零到二十这一点,写下你认为你做得最出色的事情,之后你从二十岁到一百岁的距离写下你还打算做的事情,听明白了吗?

  这位著名女作家预先设计这个环节,正是为了在演讲的时候与听众进行面对面的心理交流。她让同学们在纸上画线,然后在这条延长线上做标记,并写下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做得最出色的事情”和在未来的岁月里“还打算做的事情”。这个别出心裁的心理游戏,一下子就激发了现场听众参与的热情和交流的兴趣。显而易见,她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一方面是站在演讲者的立场上,用设问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告诉大学生;另一方面又站在大学生的位置上,引导和期待着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语言表述,无疑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它为接下去即将进行的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关于生与死的直接对话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 口语化

  演讲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活动。演讲者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阐述观点和主张,听众通过聆听这种口头语言,对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主张进行认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口语就成了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主要媒介。因此,我们撰写演讲稿,就必须突出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点,注重选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大量使用现实生活中具有鲜活感和生命力的口语词汇,只有这样,才能使演讲稿摆脱书面语言的负面影响,更加适合演讲现场的口头表达。同时,这种简洁明快、通俗生动的口语,也才能对听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晓示性和感染力。例如,享有“当代武训”美誉的秦市义在一次为集资办学所作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今天,我给大家说几句石头打磨石,石(实)打石(实)的话,讲话的方式是秦香莲告状,口述。因为,我一没钱,二没权,穷得也没钱写状子,在诸位大老爷面前讲话也不分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啦!(大笑)我今天到咱们村来,看到咱村里的锣鼓响,鞭炮鸣,全村老少喜洋洋!(大笑)我这里高兴得哑巴见了他妈啦,没话的!(大笑)我来过咱们村好几回啦!咱这儿是山在变,水在变,工农业生产都在变,家也变,户也变,就是咱学校没有变。(由笑变静)咱村的学校依旧是明朝的桌子,清朝的凳,阎锡山时代的土窑洞。(大笑)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把我们小学生曾比作祖国的花朵,解放四十多年啦!花朵没有被栽到花盆里,接受我党阳光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而是栽到了土盆盆,烂碗碗,罐头盒子一点点,一个盔盔还没眼眼。(大笑)咋不心疼?

  演讲者面对逐渐富起来的村民们,首先表明本人说话的态度和方式,接着表达了自己进村看到的情景和感受,最后才道出了“咱学校没有变”的实情。这段开场白,没有一句大话、套话和官话,说的全是农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大实话和大白话。无论是风趣的歇后语,还是流畅的顺口溜,听起来都让人感到既朴实生动,又亲切自然,再加上大量使用短句和俚语,使现场演讲的语言表达,呈现出简洁明快和幽默风趣的特色,对现场听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为接下去宣讲集资办学作好了情绪和气氛的铺垫。

  综上所述,一次演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然而,倘若我们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突出时境的现场感,体现语言的交流性,注重表达的口语化,就一定会让自己的登台演讲,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鼓动力。

  演讲稿概述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 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具有一定社会角色的现实的人,而 不是演员)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不是 舞台)的听众(不是观看艺术表演的观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不是艺术表演)。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 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 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 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 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 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 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 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 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 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 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演讲稿写作相关文章:

1.演讲稿写作指导

2.演讲3分钟演讲稿范文

3.演讲稿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4.优秀演讲稿开场白集锦

5.励志演讲稿范文

    404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