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口才技巧>领导讲话艺术>

好口才打造领导魅力

杨杰分享

  领导的工作运行过程,大部分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可以说,讲话水平体现在领导者行使权力的全过程中。讲话水平的高低,是领导能力的直接体现,也体现着领导魅力的强弱。因此,领导必须从八个方面构筑自己语言的动感地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好口才打造领导魅力,欢迎借鉴参考。

  (一)注重目的性

  一切领导活动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讲话也不例外,所谓目的,是指领导者为达到某些需要而形成的一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希望和要求。它是领导者对领导活动结果的自觉意识和在观念上的设计。

  (二)注重生动性

  生动性是对领导讲话水平的基本要求之一。领导者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需要使用易被接受、鲜明生动的语言,而忌讳那种干涩难懂、空洞乏味的说教。领导运用语言的生动性,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有些领导往往愿意使用一些现代的“时髦词”,或者是流行的套话。把这些东西生拼硬凑在一起,乍听起来挺“新鲜”,事实上细细回味起来,有的是“生吞活剥”、“消化不良”;有的是似曾相识,改头换面;有的似是而非,很不正确。这些语言不仅不能给自己的语言增色,反而使之逊色。

  (三)注重逻辑性

  领导讲话,逻辑一定要严密,有条理,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把自己讲话的目的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讲话首先要严格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思维形式是指人们思考问题时所用的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是我们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要求人们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时,要保持同一性,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模棱两可,要有充足的理由等。遵守这四条基本规律,是讲话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总体表现和要求,必须贯穿于讲话的全过程,体现在讲话的每一个环节中。

  (四)注重鼓动性

  一个杰出的领导,首先应该是一个鼓动家。他要以语言去撞击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的情绪,坚定人们向前的意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要求领导首先必须具有恢弘的气魄、宽阔的胸襟和无畏的胆略。其次,要有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使用在短时间就能提高人们情绪的口号、格言、警句,具有极强的鼓动力。因为这些经过加工、浓缩、简洁、凝练的语言,都蕴含着某种真理,容易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再次,领导语言鼓动程度以及戏剧性效果也与领导者在讲话中表明努力的目标,以及展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后的灿烂前景有关。人们总是为了某种希望而活着,即使有些人暂时处于相对平静的生活中,他也期待能有人给他指点更明媚灿烂的前景。因此,杰出的领导者往往就是利用了某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在报告、演讲、讲话中传达给人们某种可能达到的目标和希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听众的情绪。

  (五)注重准确性

  准确性是领导运用语言,与其他个人或组织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领导者所说出的话,如果失去了准确性,不但没有任何水平可言,而且还会失去所有与之联系的个人或组织的信任。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是十分必要的。领导者语言的准确运用,首先是指领导者语言运用的条件限定;其次是指准确地使用语言。所谓条件的限定,具体来说,就是语言的运用是由各种特定的客观环境,以及领导讲话的特定内容来决定的。任何一个领导者,不仅在社会活动中有特定的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人,因此,他就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其中包括决策等领导行为的表露)。但是,由于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的特定地位,所以领导者的语言表达,就不能随心所欲。正确地使用语言,就是语言运用的最大技巧,就是每个人驾驭语言的基本方式方法。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如果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古代语言文字和国外的一些优秀语言,就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要尽量使用最少的词句,而准确地陈述出所要叙述的内容。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陈述绝对做不到的。”

  (六)注重权威性

  领导讲话的权威性,是领导者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领导的讲话不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都可能对下属和社会产生大的影响。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往往会带来不小的麻烦,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所以,领导讲话必须非常注意原则性和政策性。

  原则性是指领导不论在什么环境中,讲话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脱离这个限度随心所欲去阐述、说明、表现个人的思想观点。不能无原则地评价某些事情、某些人,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意思,一味地表现自己。坚持原则,是保证各项领导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脱离原则,自行其是,就没了章法,任何事情非乱套不可。语言是思想的体现,是行动的先导。讲话不讲原则,必然导致行动的无原则性。通常我们说某领导讲话不讲原则,说话很随便,随意表态,经常发表一些与集体意见不一致的观点,说一些不该说的话等,都是不讲原则的表现。讲话不讲原则,会降低领导者的威信,影响集体战斗力的发挥,阻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七)注重通俗性

  领导讲话的通俗性,是指讲出的话不仅要生动、说理,而且要明事、易懂,使人乐于接受。要善于使用大众语言。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在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毛泽东是驾驭语言的大师,讲话时善于运用这些精美的群众语言,来深入浅出地宣讲革命道理。所以,人民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讲话,爱读他的文章。“任何人都要有人支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牛弹琴”,“瞎子摸象”,等等,让人听后生动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常言道:好东西不要多用。

  如同生活中的调味品,用得恰到好处,则味道鲜美,如果过量。则会破坏一锅好菜。作为语言中调味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也是如此,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能起到一语千钧的作用;如果用得过多过滥,就显得过于肤浅和滑稽,很不严肃,甚至引起听众的厌烦。

  群众语言也有雅俗之分,在具体使用时雅一点好,还是俗一点好,这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而定。如果面向基层群众,就应当说得大众化一点;如果面对的是一些知识分子,既要尽量说得文雅庄重点。

  (八)注重概括性

  概括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一种表达能力。它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语言表达更精确的一种技巧和艺术。

  领导在讲话时,为了使人们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必须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以达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不少领袖人物都具有这种能力。他们善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且能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如: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军民鱼水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邓小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所以,一个领导者的讲话,应该具备概括性,要时刻把握住概括的要领。

  概括具有三个主要作用:一是“筛选”作用,就是丢掉事物中的无关部分,选取具有本质属性的内容;二是“归纳”作用,既是将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减少“水分”和避免繁复;三是扩大作用,即从认识个别事物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有利于逐步接近真理和掌握真理。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巡视中国南方时,用短短几句话就讲清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纲。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度概括的“三个有利于”,一下子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相关文章:

1.领导口才训练

2.职场沟通口才:与上级说话的技巧

3.古今中外口才的例子

4.代替领导发言稿

5.领导人口才

    418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