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全民健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去年底,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总局将通过加大对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组织构建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在制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服务标准,开展绩效评估,共同解除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难题方面探索经验。
去年,总局会同发改委以推进实施《“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为重点,研究制定了规划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进行了部署和培训。共投入彩票公益金13.3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近5万个、“雪炭工程”190个,采购符合新国标的健身路径器材1192套。装备中心完成全民健身器材和服务采购总预算达6000多万元,游泳中心颁布实施可拆装游泳池国家标准并联合群体司在部分省进行试点,基金中心资助高校及街道社区120万元购置体育健身器材,汽摩中心公布实施《汽车露营营地开发条件和要求》行业标准。
去年总局审定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447名,培训了3803名,社体中心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目前全国注册培训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143万,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7万多人。北京体育大学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服务基层,健身气功协会等10个项目协会结合全国性赛事活动开展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三)群众体育各项基础工作呈现新亮点
去年总局对全运会群先评选表彰工作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革,强化了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贯彻落实《条例》和《计划》的成果以及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成效的权重,共有2978个单位获得全国群体先进单位称号,2496名个人获得全国群体先进个人称号,392名代表在全运会期间受到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去年总局首次在10个省市开展了全国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完成了国家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第一期试点工作,组织编写了《科学健身指导丛书》,发布了《全国新农村科学健身书库》目录,举办各级群体干部培训班和多期专项培训班等。
二、深刻认识当前群体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今年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当前群众体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基础,也是总局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体育公共服务,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是本届中央政府的第一要务和重中之重,中央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提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同时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中,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正是创新治理方式的重要任务。
全国体育系统所属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多、范围广,都不同程度的承担着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国际交流的任务,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必然使现有的体育管理模式面临改革创新的新任务。这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新机制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既加强培育扶持,又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由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强化监管转变,在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行业规范、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上着力。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也是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国务院已颁发了《全民健身条例》,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对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职能、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又在2012年7月正式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了体育部门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这就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切实履行好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着力增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上来,使人民共享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
(二)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是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回应社会普遍关切,实现新形势下体育事业新发展的必备条件。
当前,人民群众对于体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社会各方对于体育事业新发展的关切愈发迫切,满足群众需求、回应社会关切是体育系统在新形势下需要共同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在体育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全民健身事关百姓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事关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体育工作中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内容。群众体育还为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着丰厚的土壤和不竭的动力。做好全民健身工作,不断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和生活化,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让大家在体育运动中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增进身心健康,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更是体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当前,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我们必须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巩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宗旨和方向;另一方面,当前面临的很多新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去解决,还要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在明确改革思路、坚定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做好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改革进程中,我们要真实了解群众需求,真心倾听群众声音,真情体会群众期盼,把各方关切凝聚成加快推进改革发展的动力。从体育系统来看,在座的各个部门都有群众体育工作的职责,各部门、各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真正提高群众体育工作的位置,加大工作份量和工作投入,要在直接对接群众需求的群众体育工作上下大功夫,出大气力,浓墨重彩,努力通过工作实效做出令广大群众满意的回答。
(三)夯实“大群体”工作格局,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是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大群体工作格局已具雏形,各部门、各单位也在努力发挥作用。要切实完成好党和国家对于发展体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实现群众体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共同助力。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较高比例,使全体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达到较高水准,是建设体育强国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任务,也是体育强国最显著、最鲜明的特征。当前我们要防止在理论和思想上的一些误区:有的同志自觉或不自觉的把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对立起来,担心加强群众体育就要弱化竞技体育;还有的把群众体育简单视为非奥项目,竞技体育就是奥运项目。这种简单的、孤立的视角,弱化了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阻碍了事业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牢固树立大体育观,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要客观冷静地看到,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虽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发展水平与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供需矛盾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投入总量不足,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能够提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二是体育部门对群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均衡,重竞体轻群体的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存在,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不新、工作措施不实、人员数量不足、经费保障不够等方面;三是群众体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使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主导缺位或不到位,大群体的格局还没有真正落地。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和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环境尚未在大范围形成,新机制有待建立。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切实增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展和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努力推动全民健身更大发展,来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全力落实好2014年群体工作的各项要求
(一)尽职履责,进一步强化总局系统“大群体”工作格局。
刘延东同志2011年在贯彻实施《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中提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部门协同中就包含着体育系统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同,包括机关各职能司局之间、各司局与直属单位之间,直属单位与直属单位之间的协同。为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贯彻实施《计划》的责任和任务,2012年8月,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单位职责分工的通知》,细化分解了机关各厅、司、局和直属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因此,群众体育工作是各厅、司、局和直属单位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履行职能不容回避的责任。
各单位要逐一对照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中的职责分工,履行好本单位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职能,加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性,不断完善措施,进行细化落实。自觉将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和实施好年度工作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建立监督检查和奖励措施。总局下一步将把各单位落实《条例》和《计划》,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实际成效作为对单位、对班子年度工作综合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