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应变能力的三招
口才语言交住中的意外情况多种多样;或是自己说出的话语不如自己预料的那么好、那么准确,甚至大相径庭,或是周围的语言环境出现了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因素;或是对方出言不善,有明显的企图,这一切都是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打乱了你为原定为言语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教师语言应变能力的三招,欢迎借鉴参考。
一九八一年笔者在北京某大学给外国留学生讲汉语口语。有一次,有个美国留学生在课堂上突然问:“请问大陆汉语与台湾汉语是一个方向还是两个方向?”笔者知道提问的学生曾在台湾呆过三年,在大陆也已呆了两年,如果我的回答是“一个方向”,那么对方肯定要我拿出事实依据,如果我回答说是“两个方向”,那么一些抱“台独”观点的人就会利用此事作文章。当时我在提问者的刁难面前,不可以用“不知道”搪塞,也不允许说“让我回去想一想”。
多亏灵机一动,笔者猛然想起斯大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里说过的话:看一个民族的语言主要应看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于是我便说:“根据斯大林先生这个意见,如果台湾汉语与大陆汉语在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方面百分之七八十相同,那应该说二者是一个方向;如果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相同,那就可以算二者是两个方向了。至于这里面的比例多少,我无法知道,因为贵国的巡洋舰队长期横行在台湾海峡,叫我们无法到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去进行语言调查。”可见,语言应变能力确能抵挡对方的攻势,有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之奇效。当然,它还可以用来补救自己的失误,在各种意外情况下去完成预定的交际任务。更重要的是,语言应变能力展现了一个人的才能与智慧,并可增强一个人的魅力,使他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语言应变能力对语文教师说来实在太重要了。看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教态外,主要应看他有没有语言应变能力。教师应变能力强,就能使课堂上热热闹闹,个个龙腾虎跃,能说会道。可惜当前缺乏应变能力的教师大有人在。课堂上,有些教师生怕学生突然发问而把自己问住了、问倒了、问得下不了台了,因而便在课堂上设置障碍,规定讲课中学生不许提问,有问题下课以后再提。可是,学生提问往往是在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忽然得到启发,引起联想,从而冒出一点思想的火花。
然而,刚要站起来质疑,却被教师早先宣布的“约法三章”制止住了,于是学生只好把话又吞了下去。等下课后,教师夹着书本走了,学生也就把问题忘了。其实,学生能把教师问住、问倒,这不是教师的耻辱,而是做教师的光荣,这说明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在某一方面超出了老师。还有些教师怕学生质疑,就不厌其烦地“鸡毛蒜皮”地提问学生,提出只须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让学生作答。
实际上,这种简单答问锻炼不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有的教师即使提出了“为什么”,可是当学生作了回答后,教师却从不发表意见,回答完也就完了,这样做有点象“新闻记者”。有些教师怕跟学生思想交锋,因此,索性把语文课变成朗读课,一上来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是你读一段,他读一段,横排座位读完再让竖排读,个人读完再全班读。虽有琅琅读书声,但大多是和尚念经一一有口无心。
有些教师很呆板,明明学生对他的课反应不佳,他不是根据反馈出来的信息,立刻调整讲解内容,改变讲述方式,而是按自己原先准备的继续讲下去,以不变应万变。由于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变能力差,教学死板,课堂上死气沉沉,龙不腾,虎不跃,其结果是:
第一、影响了教学效果
举例来说,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学生一上来全神贯注,教师当然可以按预先设计的步骤讲下去。可是,临时又把体育课与语文课对调了,这使学生上完了体育课就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心里浮动,这时教师就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马上改变授课方式,要用有趣的、引人入胜的语言把学生的精神吸引过来。可是,不少教师却还是干巴巴地导入新课:“请打开第十课:青蛙。”学生心不在焉,听了也是白听。然而,有位教师遇到这种意外清况却很有些应变能力,他一上讲台这样讲:“同学们,夏天的晚上,你到野外走一走吧,只见一轮明月冉冉上升,微风吹来,树枝轻轻摇动,周围寂静得很。这时,忽然有个声音传来,哇,哇!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说到这里,他故意压低声音,神色显得十分紧张。有个学生脱口而出:“那是鬼!”有个学生说:“不,是青蛙”。老师接着说“是青蛙!”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青蛙”二字:“好,今天这一课讲说明文青蛙。”这样,一上来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第二、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学生平时没有口头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一味让他们听,听,听,读,读,读,或者再加上抄,抄,抄,孩子门怎么会有雄辩的口才呢?我们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而不是站起来,口未开,脸先红,弓着背,张口结舌,不知所云的所谓高才生,也不是虽然做出了优异成绩,但当着电视台观众,他却只会拿着小纸条,低着头回答记者提问的人。
口才在社会生活中既然那么重要,青少年就应该从小锻炼自己的口才。口才的锻炼,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如果缺乏语言应变能力,那又怎么能带出有口才的学生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每天讲很多话,中、小学学生善于模仿,但其鉴别力低,所以教师语言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口语素质和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的形成。不少学生说话漫无中心,兴之所至,任意拈连,罗里罗嗦,用词不当,这难道同教师的语言修养差没有关系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