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考试试卷>

2024年初一上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梦荧分享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历史科目,那么关于初一上册历史月考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初一上册历史月考试卷,仅供参考。

2024年初一上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下面四项关于我国远古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B、北京人体征的变化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C、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D、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种类很多,以下是其中代表:(依次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针、铁器

2、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1600年

4、在春秋争霸战争中,楚庄王带领大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以下对这个成语故事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楚国自己想铸九鼎,但不知道大小轻重,所以询问周王室

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意图

C、楚国的'霸主地位想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D、周天子地位低下,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5、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 )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6、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x疆

1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8、公元纪年的特点是(   )

A、没有公元1年  B、没有公元前1年

C、没有公元0年   D、没有公元前各年

19、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20、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

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25、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二、材料题()

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语

回答:

(1)“书籍被烧残”指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事件?2分

(2)请举出“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8分

(3)有人说,某一家的思想“既成就了秦朝,也葬送了秦朝”,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2分

(4)西汉时期“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又受到了一次严重打击,你认为是哪个事件?为什么?3分

三、读图题、读图并回答问题(20分)

(1)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6分)

(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6分)

28、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分)

四、问答题

29、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15分)

初一上册历史月考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C 6、B 7、B 8、B 9、D 10、A 11、B 12、C 13、B 14、A 15、C 16、B 17、C 18、C 19、A 20、D 21、A 22、B 23、A 24、B 25、C

二、材料题

26、(1)秦始皇焚书

(2)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孙膑

(3)法家思想;秦国实行"法治",建立了秦朝,并巩固了统治;秦的暴政又引发了农民战争,秦朝又被推翻。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独尊儒术”,对其他学派是严厉的打击。

27、(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1)张骞出使西域

(2)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西域都护。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三、问答题

29、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班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

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

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

兵家:了解其他学校、班级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以取长补短。

初一学生如何学好历史

1、读是学习的第一步,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一历史的阅读。再次还要有选择的对待课本的小字内容,它一般是对大字内容的详细补充,主要是加深理解之用途,但并不是全部需要掌握,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阅读,并注意关键语句。

2、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基础,是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初一历史课中问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没有理解就不算入门,更无法精通。要理解必须用心学多思考。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P83

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改进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华东版第一册总共有24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周

复习

    22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