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考试试卷>

苏教版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梦荧分享

在初三语文学习阶段,培养好语文答题技巧的能力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那么初三语文期中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苏教版初三语文期中试卷,仅供参考。

苏教版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一)积累(共13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ù  sù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摘自《大自然的语言》)








2.默写。(8分)

①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关雎》

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

④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⑤月、露、风、云、花、鸟都能传达大自然的语言,从这种语言中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后世。请默出这样的诗句:  , 。

3.名著阅读。(3分)

(1)《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2分)

; 。 (2)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1分)

(二)运用(共10分)

4.句子仿写。(2分)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 , 。

5.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段,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不超过5处)(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②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是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③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④而且,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⑤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4分)

材料一: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在促使气候变暖方面作用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生命力”很顽强,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少则50年、最长约200年都不会消失。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材料二: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国民生产总值),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用了100度电,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消耗了100公升汽油,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装修中少用装饰灯,选用节能灯管,这些都是普通人可以做的。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你会觉得环境变好了。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杨志曾说“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请依据材料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2)如果班会上举行“中学生与低碳经济小论坛”,请结合材料写一段发言内容,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作相关阐述,40字左右。(2分)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完成7—8题。(共5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体会“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片”、“万仞”好在哪里?(3分)

8.用自己的话描述“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2分)

(二)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完成9—12题。(共11分)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9.说说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4分)

(1)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2)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10.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1.“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2.有人说“坐车的”事先与祥子讲好了价钱,而且到达目的地后,一分不少地付了钱,他有权获得相应的服务,对此你怎样看待?(2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17题。(共13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 圹(kuàng):原野。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委而去之 (2)多助之至

(3)亲戚畔之 (4)兽之走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请找出这个句子。(3分)

16.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可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请找出来。(2分)

17.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四)阅读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一文,完成18—22题。(共13分)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②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③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习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途中,难免会暂时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④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⑤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⑦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⑧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⑨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 )

18.本文可以当作给闯荡世界的年轻人的赠言,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3分 )

19.第③段作者写到陌生城市的习惯,有什么作用?(3分)

20. 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②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

21. 联系上下文,请你对文中画浪线句子作简要分析。(3分)

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2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它对于我们 如何“记住回家的路”有什么启示。(2分)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选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三、作文(共55分)

23.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2.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苏教版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1.(2分)



shuāi


zài

2.(8分)略

3.(3分)

(1)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2)在飞岛国与鬼魂谈话 (2分)

(2)示例:格列佛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对救他于危难的船长都憎恨鄙视。人要谦虚,要学会感恩。(1分)

4.(2分)略

5.(4分)①句删“如同”或“好比”  ②句“而阅读纸质图书则是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改为“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  ③句“即使”改为“不管” ④删“使” ⑤句“追逐”改为“追捧”

6.(4分)(1)参考:全球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发烧’了,灾难频发。(1分)而低碳经济能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等会减少碳的排放,从而有效阻止地球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1分)

(2)提示:应从中学生的角度谈低碳经济,观点明确,阐述比较具体且结合材料,表述流畅。(2分)

7.“一片”显出山之众多,突出城之“孤”;“万仞”突出山之高,更显城之小。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3分)

8.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保下巍然屹立。(2分)

9. (1)“乱撞”,形容雨点的方向不定,急骤和猛烈。(2分)

(2)“裹”生动地写出了暴雨弥漫整个空间,包容一切的景象。(2分)

10.既写出了雨点大,也客观地描写了酷热下的道路,烘托祥子拉车的艰难。(3分)

11.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当时祥子的痛苦情状,暗示祥子的悲惨的命运犹如风雨中的树叶,无法自控。(意思对即可)(2分)

12.尽管“坐车的”付了钱,但是雨大风大,车夫被吹打得喘不过气来,“坐车的”不肯半点通融,未免过于冷酷无情。(2分)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委而去之 放弃 (2)多助之至 极点

(3)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4)兽之走圹 跑

14.(2分)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15.(3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1分,只写第一句不给分)

16.(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

17.(2分)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每层意思1分,意思对即可)

18.(3分)寻求心灵的宁静,坚守坚实的自我。(意对即可)

19.(3分)阐述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下文的议论作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用通俗生动的生活事例类比下文的说理,进而解释标题“记住回家路”的含义(使下文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两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20.(2分)(1)迷路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会感到踏实。(2)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意对即可,每小题1分。)

21.(3分)这句话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坚实的自我”形象地比作“精神的密友”,这个“密友”的“分享”和“倾听”,能使人注重内心的生活,得到内心的宁静。这样的论述,生动阐述了“坚实的自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对即可,加点处为得分点)

22.(2分)示例:清醒面对诱惑,用自己爱好的事业使生活充实,心灵宁静。(意对即可)

23.作文参照中考标准。切入分42分。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教材,研究课标,扎扎实实开展好语文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中考说明》为依托,扎实训练,捕捉中考信息,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整合重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中考水平,九年级语文教学及复习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到今天为止,有44人,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语文的尖子生,特别是写作尖子几乎没有,虽然语文低分人不多,但处于40到60这一分数段的人很多,而且态度不很积极,要提高语文成绩,压力很大。

三、奋斗目标

1、力争语文中考成绩不拉班级整体后腿和年级后腿;

2、力争中考成绩进入全县中上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在三月力争结束新课,在四月调研考试前做一次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如汉字与积累,阅读,作文,还有文言文,这一轮复习不在于贪大求全,而在于讲究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印象。

2、充分利用《课堂作业》和《中考说明》,上新课期间作〈课堂作业〉,复习期间用好〈中考说明〉,及时作业,及时反馈。

3、积累贯穿教学始终。附录诗,文言文放在三月十五前自习读背,成语、汉字积累放在三月十六以后课前检查。

4、作文教学做到训练有目的,有重点,重指导,重讲评,不求量的堆积,引导学生评作文,出作文题,写作文

    223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