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3)
中考语文试题大连市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I卷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也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
B. 高校只有不断优化结构,才能让自身的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让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实现共赢。
C. 互联网带来前所未有的交流便利,但也为歪曲历史、恶搞先贤等言论提供了舞台,导致舆论场泥沙俱下。
D. 中药可能毁于药,这绝不是骇人听闻。把药贱卖成草的做法,付出的是物种灭绝、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A.12月16日韩国国会通过的针对朴槿惠的弹劾案,朴槿惠被暂停行使总统职权,等待宪法法院作出最终裁决。
B. 近年来,社会上医疗相关的案件增多,特别是时常发生的“医闹”事件,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
C. 现如今,中国经济只有精准定位,找准坐标,才能对准短板,精准发力,在新常态的大逻辑中有新作为,见新成效。
D. 英国公投决定“脱欧”至今已近半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想拿回边界管控、立法等主权,重新成为“独立国家”。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一句是( )
就业的“快”与“慢”之所以备受关注, 。对高校来说,这种焦虑感的重要来源,就是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方法,即采用毕业时间一次就业率和毕业当年年底就业率,使得大家都为就业快慢而烦恼。这一统计方法在提高就业积极性、督促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有其积极性,但无形中也放大了焦虑心态。
A. 我们在就业观念上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焦虑心态
B. 这是我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的一种反映
C. 绝大多数情况下反映了我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
D. 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我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利用船和桨渡河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横渡江河。)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C. 小学而大遗,我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到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那些人是明智的。)
D.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5.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的方式抒发情感,首句诘问上苍,末句自问自答,全词被一种强烈的哀愁氛围所缠绕。
B. 上片最后两句将现实与过去类比来写,前句叙事,时光流转,屈辱依旧;后句抒情,举头望月,思恋故国。
C. 下片头两 句将“雕栏玉砌应犹在”与“只是朱颜改”置于对比的位置,旨在表达由物是人非而生发出的愁苦之情。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以春水喻愁绪,写出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 不息,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B.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让进入
C.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D. 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表现鸿门宴上刘邦命在旦夕的一 项是( )
A. 因击沛公于坐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臣请入,与之同命
D. 樊哙从良坐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既看出范、项两人的意见不统一,也写出了宴会气氛渐趋紧张。
B. 在鸿门宴上,范增即使被项王误解自己越权,仍然执意命令项庄杀掉刘邦,可见作为谋臣的范增是一心为项羽着想的。
C. 项羽的为人不忍、刚愎自用、拙于应变等性格特征,给刘邦以可乘之机并最终使刘邦得以逃脱,同时也使局势发生了变化。
D. 面对交戟之卫士,樊哙将生死置之度外,拥盾以撞,闯入军门后又义正辞严地为刘邦辩解,说明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满分16分)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王波
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几乎就是这样。通往老房子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60已衰老至此,我忍不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1984年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一人。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桔园。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治。我对这些人的记忆,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些人依旧留在农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城里人”。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再回望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人,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时,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中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更多的是丛林法则下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导执拗不化的 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
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了。
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半山腰处,夏 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填埋。
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被扼住咽喉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我一度以为,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得溃不成军。不满3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眼前的一切对她来说,全是陌生的,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
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有改动)
9.下列对文中“故乡”描述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往老房子的道路,有的已经完全被草木封锁,有的即使可行,也是暂且可绕行、荒草丛生的路,这写出了故乡的破败。
B. 曾经住过的老房子,其现状或勉强可以住人,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这表明其荒废已久。
C. 生活在老房子里的主人——那些能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结局出奇的一致,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那一座座的坟头 里。
D. 老房子的主人或离去或离开,使得村里劳力不足,无法组织各项维护的队伍,以致池塘干涸、道路荒废、水井被填满等。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第一句作者便将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如“从未想过”、“事实几乎就是这样”,并抒发其回乡时出乎意料与无奈的情感。
B. “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一句,既交代了作者两次回乡的时间间隔,也说明时间并没有让故乡变得面目全非。
C. “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了”一句中的“注定”一词,表明了作者已经预测到故乡被时间打败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D. 由于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农村中残 酷的丛林法则被城市中温情的乡村记忆所取代。 1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2段特写一个故乡女人形象以及“我”的感伤,既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也为下文展开对“被时间打败的故乡”的描述做了铺垫。
B. 文章围绕我们一家人回乡祭祖事件展开行文,将叙述重点放在所见、所闻、所感上,表达了作者对失去故乡后心无处寄托的忧虑。
C. 文章从老房子及其主人和其主人们的恩怨、农村的公共设施、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等方面再现了被时间打败后的故乡面貌。
D. 文章使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不仅生动描绘出故乡老房子破败的现状,也形象写出故乡苟延残喘的窘境。
E. 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留在村里的人们对自身生老病死问题和乡村后继无人现状的担忧之情。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四、(满分20分)
12.《被时间打败的故乡》中,作者为什么会说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摆脱不了被打败的命运?并谈谈它带给你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3)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韩愈《师说》)
(4)夕阳西下几时回?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14.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4分)
年初至今的电影市场,呈现出微妙的态势。一方面,主流影片《湄公河行动》突破10亿票房大关,被赞为奇迹;另一方面,个别月份出现了单月票房负增长,引发社会关注。有人悲观地认为,中国电影出现“拐点”、遭遇“寒冬”, ① 这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今年的电影市场虽然增速放缓, ② 仍然保持着多年不变的增长状态, ③ 远远高于北美、欧洲等其他地区和国家电影市场的增幅, ④ 高于中国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幅度。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德国的门把手,一律是“一”横柄。中国的则五花八门,菱形的、球形的……因为“扭”力比“一”横的大,结果故障率高。“一”横柄,往下按,轻轻推,门豁然洞开。用力小、损耗低,最符合工程经济学,看着都省力、顺手。在德国,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后是规则,规划的结果是规则;有了规则就按照规则办,哪怕看上去有那么一点儿迂腐。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 D 不符合语境,应为“耸人听闻”。
2.B(A成分残缺,将“的”改为“了”;表意不明,是“弹劾案”还是“朴槿惠”等待宪法裁决。C语序不当,应为“找准坐标”、“精准定位”。D结构杂糅,删去“为了”。)
3.D(主语一致,排除AB;表述绝对与否,排除C:故选D)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 B(固,本来,当然。)
5.B (手法错误,将“类比”改为“对比”。)
6.C( 王,使动用法,让……称王。)
7.D(该项说的是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与题干不符。)
8.B(该项“被项王误解自己越权”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三、(满分16分,其中第9、10小题各5分;第11小题6分,每项3分)
9.C (该项“结局出奇的一致”与原文“结局大致相似”表意程度不符。)
10. B(该项“时间并没有让故乡变得面目全非”与原文不符。)
11.A.C.(B“所闻”并不是叙述重点。 D文中并未使用比喻修辞。E情感表述不全面,还有作者的情感等。)
四、(满分20分)
12.(8分)
答案示例:“我们”有时还需为留在村里的人解决纠纷,无法割断与故乡人生活上的联系。“我们”还需做诸如回乡上坟等事情,无法割舍与故乡的感情上的联系。“我们”的 孩子已展现出缺少对故乡情感上的认知和依恋的现象。这些方面说明“我们”与故乡人命运是休戚相关的,是无法独善的。全文都是被打败,而恰恰败给的是时间;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祖国巨变,亿万农民进城务工或买了房,而故乡却变得面目全非,面对现实,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怎样让农民享受改革的红利?如何改善和整合农村环境?如何让故乡再添活力?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原因4分,围绕“我们与故乡”、“下一代与故乡”两个关系答题即可,各2分;启示4分,列举出现象2分,至少一个;理解或认识,如提出质问或给出解决办法等,2分。)
13.(6分)
(1)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4.(4分)①其实②但③不仅④也(或更)
五、(满分40分)略
看过中考语文试题的人还看了:
2.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上一篇:中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语文中考模拟题_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