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德豪分享

  高考语文命题到底有什么特点?高三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材料一

  央视猴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极具原生态特色的华阴老腔与现时流行的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同时看到了戏曲与摇滚的______(zá róu),农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的合作,给万家团圆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

  华阴老腔本是明末清初的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属于皮影戏的一种。华阴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具有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它是当地大户张家的家族戏,而且传男不传女。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不过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当。音乐唱词常用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均采用上句和下句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形式。其中伴奏乐器均由手工制作而成。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华阴老腔以其特殊的风格被列入了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阴老腔一声喊》混搭式的风格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然而,回归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阴老腔本身来看,或许这种做法又会带来很多的尴尬。作为区域性文化,华阴老腔与本地的文化土壤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作为一个节目,却必须突破这种限制。而这种打破原有的表演规程和禁忌的作法与原生态的文化相去甚远。并且通过央视春晚进行放大,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原有的文化色彩与内涵。当华阴老腔火了以后,在中国许多具有特色文化品类的地方,或许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为他们宣传本地文化遗产提供了方式借鉴,或许当你再次听到某某腔“二声喊”“三声唱”的时候,这种对传统文化带有______(zhuānɡ biǎo)式的方式就丧失了它原本能够带给你的震撼与新奇。

  虽然文化的传承不应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原样性保存,也并不拒绝与多种形式的结合,但是,文化的真正魅力并不是一时的噱( )头与轰动,而是与产生文化那方土地上的生命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联系。当央视春晚的华阴老腔那“一声喊”渐渐远去的时候,其实所有人都希望传统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砸板凳、挂烟袋”那种带有农业文明的,风格上带有野性、让人血脉贲( )张的老腔能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华阴老腔最重要也最可贵的是民间艺人在表演上传达给我们的“精气神”。如果在文化传承之中,因为外界的行为伤及到他们最本真的“精气神”,即使他们再使劲砸板凳,或许也砸不出观众的喝彩声了。

  1.结合“材料一”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出字音。(2分)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阴老腔是指在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流行的一种皮影戏。

  B.华阴老腔只需五人就可表演一台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分别由五人承担。

  C.猴年春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喊》遵守着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

  D.《华阴老腔一声喊》之所以带来震撼,关键在于传统艺人在表演上传达给观众的“精气神”。

  3.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出华阴老腔的特点。(3分)

  材料二

  在音乐人选拔节目《中国之星》上,谭维维的“黄土摇滚”作品《给你一点颜色》感动了专业人士和观众。引人注目的是,和歌手共同演出的不仅有吉他手、鼓手,还有一支淳朴的“华阴老腔”“乐队”,几位民间艺术家不时以戏腔与歌手呼应,乐器则是木凳、弦子等,声声激越俨然成为主角。华阴老腔作为“西北风”的一种,给流行音乐带来了怎样的颜色?

  在上世纪80年代,在文化寻根的共同诉求之下,当时的各门类艺术曾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西北,形成了一股“西北风”。《黄土高坡》《信天游》《走西口》等流行音乐以自然的恶劣、人的孤独与旷达、生命的苦难和不屈为表现对象,思虑的则是文明的不息与文化的困境。西北民歌朴实刚健的内容,加上深蕴反思的摇滚形式,令“风沙”“河流”“白云”“山沟”等简单纯朴的意象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纵向来看,上世纪90年代乃至本世纪初,消费时代来临,创作者在流行音乐中对传统的指认从“西北”一变而为“江南”,“菊花台”“青花瓷”等一个个精致、典雅的意象,在“中国风”作品中走俏。它们来自唐诗宋词,历经千百年洗练,罗列于电子音调配的五声调式之下供人赏玩,蹑步般轻灵飘忽。相比而言,不加修饰的“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我抬头向晴天”,看上去轻,听来反而重。“江南风”借由诗词意象所表达的古典情绪,没有找到与现代人的现实处境接通的出口,难免成为一种矫情。

  横向来看,不得不提到龚琳娜的《忐忑》。作品以人声唱出“锣鼓经”,一度令观众瞠目,并引起业界喧哗。今天看来,它以先锋为名,却并未尽到先锋艺术叩问艺术本体的责任,人们并没有因它而关注音乐,或者关注作为传统艺术的戏曲。由于它把传统作为一种奇观,一种与现代艺术格格不入的异质冲突来呈现,既没有积极地面对音乐艺术,也没有严肃地面对传统文化。

  反观“西北风”摇滚,当年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方言、调式的新鲜,也不仅是节奏的奋激,而且是以苍凉、激越为依托所呈现的面对现实、直言不讳的态度,是“一无所有”“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的一语中的,给人带来的疼痛与沉思。今天,一曲“黄土摇滚”依然令人闻之心动,说明文化寻根时代的焦虑仍在,人们面对的问题仍在。“摇滚”为中国本土流行音乐发出了先声,“西北风”更可以说是“中国风”真正的前身。《给你一点颜色》遥遥接续了这种精神。它提醒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风”,什么是传统与民族,又应该去哪里寻找,未必是“华阴老腔”,甚至未必指向“西北”,却必须是时代、社会、自然与人们心灵的共振之声。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来源于唐诗宋词中精致、典雅的意象与现代音乐的调式的完美结合使得“江南风”一度成为流行音乐的宠儿。

  B.龚琳娜的《忐忑》用人声唱出“锣鼓经”,其结果只能是令观众一度瞠目,让业界喧哗一时。

  C.“西北风”打动人心不是方言、调式、节奏等音乐的外在形式,而是面对现实的态度和给人带来的疼痛与沉思。

  D.《给你一点颜色》作为“黄土摇滚”提醒我们“中国风”必须是时代、社会、自然与人们心灵的共振之声。

  5.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西北风”音乐的特点。(4分)

  材料三

  2015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十周年。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回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起点后沟村,做了一次再出发。“保护文化遗产,没有句号,只有逗号。”这体现的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但非遗保护经验也告诉我们,不能只有情怀,更要用实力让情怀落地。这十余年中,非遗保护对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远和现实意义,已日益凸显。

  各个领域的从业者,已经自发地以非遗为资源,汲取着最为可贵的营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6日,中国民协批准成立中国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委员会。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意味着一种新的认识:非遗不只是对历史遗存的抢救保护、对历史文化现象的挖掘整理与活态化传承,更应该作为一种资源状态进行保护与发展,让非遗资源融入当代人们生活、融入现代社会经济。作为资源状态的非遗,它更多是一种要素、方法、手段、能力与价值取向,是中国文化建设和创造的不竭之源。

  在非遗保护领域,借助“互联网+”的大势,也开始了突破时空限制、融合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艰难尝试。通过百度、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将非遗渗透到亿万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的商业环境让很多网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产生消费行为,成为帮助一些非遗项目变现的新方式。非遗的网络化生存是不可回避的课题,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非遗保护问题。2015年12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倾力支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平台“e飞蚁”在北京正式上线,要做非遗界的淘宝,让留在纸上、写在名录上的中国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目前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不少非遗传承人已经年老体弱、后继无人。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研修培训结合了现代学徒制传承理念,从非遗保护法规政策、设计基础、手艺文化、手艺调研等方面设计培训课程,不仅邀请传承人和非遗专家结合所从事的工艺门类及研究对学员授课,现身说法,还带领学员对相关技艺的实训工作室、非遗企业、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工艺美术专业市场等地进行考察。此外,这一计划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传承人群的范围,突破了固有的传承圈子。

  6.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保护文化遗产,没有句号,只有逗号”的含义。(3分)

  7.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就“华阴老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建议。(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6分)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山的幽深处。②甃(zhòu):用砖砌。

  ③迉(qǐ辶+只):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其半,胪其趾 胪:陈列

  B.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 怼:骄傲

  C.其甃之也中矩 中: 合于,符合

  D.其言清和 言:言辞

  9.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杂华靡靡芳腴 膏腴之地 B.亦有文采也 文采斐然

  C.不则野矣 稗官野史 D.殆不知天地为何物 丧失殆尽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B.隐者之所居也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C.僧寺八九架其上 D.其甃之也中矩

  澄澄然渟其间 翠微之松古之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就把目光对准了翠微山,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适合隐士居住的佳境。

  B.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

  C.文章说翠微山的龙泉寺藏经,以礼拜藏经,表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显得粗俗无教了。

  D.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游记散文的独创。

  13. 文章看似在描绘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人文景观,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味?(5分)

  14.“松”是古代文学作品常见的素材,文章第6段和下面的材料都写到了“松”,请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问题(6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根据描写内容,请为此段文字选出最恰当的标题。(2分)

  A.金鸡峰记 B.三松赋 C.松风阁记 D.听松阁记

  ‚请指出《说京师翠微山》和链接材料对“松”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4分)

  三、本大题共3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释】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 字指心里想着但闭口发不出声之意。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16.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分)

  1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用典”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能于故中求新,令如己出,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王勃在《滕王阁序》在赞美当时南昌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时,写道“腾蛟起凤, 。紫电清霜,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刘义隆,于是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 “ , , ”。苏轼在《赤壁赋》有这样的语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些都是使用“典故”的典范。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年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有亲人还没有赶回来,要点亮这样一盏年灯,等候亲人的归来。什么时候亲人回来了,这盏年灯才可以熄灭。如果亲人一直都没有回家过年,这盏年灯每晚都要点亮,一直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完全过后,才可以将灯取下。

  ③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④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⑤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⑥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⑦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⑧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⑨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⑩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11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12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2月02日)

  19.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既可以查“戈”部,6画;也可以查“皿”部,5画。

  B.暂时:“暂”的读音是“zàn”。

  C.偌大:“偌”字共10画,第三笔是“一”。

  D.瞥见:“瞥”为会意字,“敝”和“目”组合在一起,表示“很难看见”的意思。

  20.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小见大,借助对满北京城都不多见的坚持点年灯的“老爷子”的刻画,表现出许多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受到严重冲击。

  B.老人难以去看远离家门的晚辈,晚辈们又很难陪老人过春节,本文看似内容平淡浅显,却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国的社会风貌。

  C.文章从“去年的大年夜”写起,以“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结束,首尾呼应,含蓄的结尾令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D.本文构思巧妙,借助“我”的视野来写“老爷子”点年灯的故事,这样的笔法既叙事简洁,又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

  21.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年夜:又称除夕,农历十二月末日(二十九或三十日)之夜,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

  B.过年:狭义指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广义上说法不一,多数指从腊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最长的到二月二(龙抬头)。

  C.春节:春节是指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指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在中国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D.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称为“元宵节”或“圆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22.说说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①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2分)

  浪涛:

  礁石:

  ②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3分)

  23.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无论从内容、结构还是主旨上说都是赘余的,也有人认为这一段内容加得巧妙,作用不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6分)

  24.优秀的作家对节日往往有精彩的描写,本文作者肖复兴几处对春节的“年灯”描写就很精彩。请你就《红楼梦》描写的春节,《边城》描写的端午节,《平凡的世界》几次描写的清明节前后的景象进行描述(三选一),并提出你的看法或评论。(5分)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影响力,首都文明办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设计推出了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标识。如下图所示:

  注释:①BVF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英文缩写。②标识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

  ⑴请对此标识的画面内容进行描述。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⑵请对此标识的主要寓意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合情合理。

  ⑶“爱满京城”——2016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日活动正在举行,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感染力。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华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而今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抢“红包”,关于“红包”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回忆?请写一篇文章,写出你关于红包的经历或认识,不少于700字。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华阴老腔”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其实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很多,如:昆曲、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凤阳花鼓等。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传承,请你就你熟悉或最关注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除外)进行介绍,并谈谈对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700字。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1.杂糅 装裱 xué bēn(2分)

  2.D(3分)

  3.原生态;有一整套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色彩与内涵;民间艺人在表演上传达给我们的“精气神”。 (3分)

  4.C (3分)

  5.简单纯朴的意象;朴实刚健的内容;深蕴反思的摇滚形式;以自然的恶劣、人的孤独与旷达、生命的苦难和不屈为表现对象;面对现实、直言不讳的态度;表达对文明的不息与文化困境的思考。(4分,答对2点给1分, 答对3点给2分,依次类推)

  6.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停止,应继续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仅要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怀,更要用实力让情怀落地,脚踏实地地去做;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坚定的意愿。(3分)

  7. ⑴改变华阴老腔家族戏、传男不传女等文化禁忌。

  ⑵将华阴老腔这一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使之成时代、社会、自然与人们心灵的共振之声。

  ⑶借助“互联网+”,使华阴老腔为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并融入当代人们的生活。

  ⑷加大研修培训力度,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得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6分)

  8.B(3分)

  9.D(3分)

  10.C(3分)

  11.B(3分)

  12.A(3分)

  13. 谦和:不是最高,不敢最高,不敢疏远,不为主峰,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善解人意:寺庙分别建在山脚、山腰和山顶,有休息之所,近人情。

  有独立意识:耻附西山。

  随俗:名字亦俗亦雅, 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包容,不争: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5分,答出1点得2分, 答出2点得4分, 答出3点得5分)

  14.①C (2分)

  ②《说京师翠微山》侧重写松的精神气韵,意在突出松的庄严、古老、正直;而链接材料则侧重写了松风和松涛的声音,突出松的高尚与清纯。(4分)

  参考译文:

  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隐士居住的地方。山高大约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为俯临京城。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像枕头和屏障,那么重要。距离阜成门三十五里,不敢远离京师。

  有八九座寺庙分别建筑在翠微山山顶、山腰和山脚,使人们攀登时有台阶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气。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的近人情。

  翠微山与香山静宜园,既相互连络,又不很紧密,既不碰触,又不背离。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三山”而心怀怨恨。翠微山与西山似乎分离,又似乎连为一体,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

  翠微山上的草木有长江以东的玉兰,有苹婆,有高大的松柏,各种鲜花随风摇曳,芳香华美。山上的石头都黝黑光润,并有花纹。命名为翠微,既典雅又合乎世俗口味,不以偏僻俭朴而名一生志向。山的最高处是宝珠洞,山脚下有三山庵。三山庵有什么?有三块巨石并排耸立。山的幽深处有泉,叫“龙泉”,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滞于人们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泉上有四棵松,松皮呈白色,都有百尺高。松下泉上有一座寺庙,名为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面的寺庙相同,它并不回避这样的相同。

  龙泉寺藏经,礼拜藏经,以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属于粗俗了。寺外有刻石,言辞清雅中和,是康熙朝文人歌功颂德的褒语。翠微山八九座寺,为何要特别说龙泉?龙泉所处曲折隐秘。其余的寺庙都是地位显露,无所隐避,倘若没有龙泉,就不能成为隐士的隐居胜地。

  我绝对忘不了龙泉寺。忘不了龙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过去我曾经游览苏州的邓尉山,山上有四棵古松,松树形态下卧,而神态却是飞扬的,白昼之中四棵松神情极富生气,如风雨雷霆;四松之荫可遮蔽千亩。一生所见的松树最独特最难忘的就是这八棵松。邓尉山的松树舒展,翠微山的松树庄重;邓尉山的松树是古时的隐逸高蹈之士,翠微山的松树犹如古代守正不阿之士;邓尉山的松树,性格狂放不羁,天地都敢藐视;翠微山的松树,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

  注释:

  [1]京师:清王朝首都,今北京市。翠微山:在北京市西北约三十里。[2]籍:书册,此指登记注册。[3]闻(wèn):名誉、名声。[4]枕障:枕头和屏风。[5]胪(lú):陈列。趾:山脚。[6]孤巉(chán):独立高险。[7]静宜园:香山寺故址。乾隆十年(1745)秋重修后改名静宜园。[8]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怼(duì):怨恨。[9]西山:在北京市西北郊。[10]苹婆:亦称凤眼果,常绿乔木。[11]靡靡:草伏相依的样子。芬腴:众多丰满。[12]离立:并立。[13]盩(zhōu):山的曲折处。[14]渟:水停不动。[15]甃:此处指砌砖的水泥。中矩:合乎尺度。[16]礼:礼拜。文佛:佛经是文字组成的佛。[17][辶只](qì):弯曲。[18]形偃:形态下卧。[19]古之逸:像古代隐逸之士。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15.B(3分)

  16.C(3分)

  17. 《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4分)

  18(共6分) 孟学士之词宗 王之武库(2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分)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19. D(2分)(形声字,意思是“很快地看一下”)

  20. A(3分) (写作目的不在“表现出许多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受到严重冲击”。)

  21. D(3分) (元宵节不能叫“圆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才称为“元宵”)

  22.①“浪涛”指缤纷的烟花,“礁石”指老爷子家的那盏八角宫灯(或年灯)。(2分)

  ②(“它”指老爷子家的八角宫灯),这一句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1分),写出了坚持以点亮年灯来盼望亲人回家过年的老人的可敬(1分),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1分)

  23.(6分)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第④段确属赘余。一是去掉之后,内容上通篇更集中于表达“老爷子”点年灯盼望远在美国的亲人归来团圆;二是使结构上更简洁流畅,避免了旁逸斜出;三是不影响对中国人过春节盼望团圆这一文化主旨的表现。

  答案示例2:第④段加得巧妙。一是全文主写的是长辈盼望晚辈归来团圆,而第④段则是写晚辈对长辈的思念,而且暗含着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感慨,这样就使得内容上更丰满;二是结构上由“老爷子”点灯盼望子孙归来自然引出我因“灯”产生对母爱的回忆,结构上水到渠成,并不旁逸斜出;三是全文借助老爷子和我的故事,更能以小见大,表现出中华民族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主题。

  24.开放性试题。(5分)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⑴提示:标识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由雷锋头像与和平鸽心手组合组成。

  ⑵示例:标识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象征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蓬勃向上;雷锋头像寓意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和平鸽形象,象征友好和谐;心手组合,倡导人们伸出友善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BVF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英文缩写。

  ⑶略

  26.作文(60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2.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3.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4.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