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1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

德豪分享

  语文学科中文言文占据着不可剥夺的重要位置,故而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其一片天。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1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B.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C.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变体。

  D.汉语方言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识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2.下列不属于“保护方言措施”的一项是

  A.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许多读者被小说中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B.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以保护方言。

  C.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如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

  D.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方言存废问题的争论,已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都很重要,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B.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正如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所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C.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所以,方言的唯一功能是交际工具。

  D.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倚歌而和之 和:应和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整理

  C.羡长江之无穷 穷:困窘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是饮酒乐甚 寄蜉蝣于天地

  B.扣舷而歌之 与山间之明月

  C.客有吹洞箫者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侣鱼虾而友麋鹿 而卒莫消长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须臾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先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

  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这一段是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乐”,启下写“悲”。

  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也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D.第四段写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所以说是科学的。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杜甫《秋兴八首·其—》)

  (3)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10.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双调】水仙子 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 。“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 ”的诗人林逋。这里的“老逋”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显得亲切。这首曲子写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正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情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5分)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⑾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⑿“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⒀“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⒁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⒂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⒃“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⒄“娘,”我哭着说,“我……”

  ⒅“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⒆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略有改动)

  11.结合上下问,说说第18自然段中“你今天让娘丢了脸”这句话的含义。(3分)

  12.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我”的心情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请你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4分)

  故事情节“我”的心情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不舍

  ①自责

  老太太挑白菜②

  “我”赌气多算老太太一毛钱③

  ④沉痛

  13.结合全文,归纳“母亲”的性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找出其中两处并作分析。(4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诞生(dàn) 短暂(zàn) 蹂躏(róu) 万恶不赦(shè)

  B.呻吟(shēn) 执拗(yòu) 坎坷(kǎn) 永垂不朽(shuí)

  C.秩序(zhì) 河畔(pàn) 荤腥(hūn) 咬文嚼字(jiáo)

  D.吮吸(shǔn) 纠缠(chán) 祷告(dǎo) 义愤填膺(yīng)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狭隘 陶冶 罪孽 川流不息 B.孱头 烦躁 浩瀚 沸反盈天

  C.横粱 嬉笑 袅娜 无可质疑 D.废墟 谄媚 桅杆 天衣无缝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许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的危害,又怕生了病殃及家庭、工作和声誉,讳疾忌医,心存侥幸,以致延误病情。

  B.我们必须要重视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倘若天天让他们接触低俗文化,耳濡目染,他们的素质怎能提高?

  C.做学问要于无疑处生疑,如果能够变教材中的疑问为课程资源,那么对提高师生的研究能力定会大有裨益。

  D.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谈治国理政》一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杰作,也是体现中华文化的范本,放射出灿烂的人文之光。

  B.文艺作品语言的得当,不在于它是否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是否用得是地方。

  C.2015年4月23日落幕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让世人领略了电影文化的丰富多彩。

  D.跟随广播学习英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19.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中国。二十四节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耕种劳作和休养生息, 。 , , 。

  ①感受最深的,不是复杂的历法和盛大的祭祀

  ②为此,古人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和记载

  ③每当我读到这些有关节气的种种文字时

  ④而是贯穿于所有活动里,人们对苍天、大地,甚至对自身的那种深深的敬畏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0.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它进行探究,能让我们增进了解,获得知识。请说说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3分)

  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

  21.《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笑回苦留吃饭的邢夫人:“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黛玉此番拒绝委婉得体,可见拒绝也要讲究艺术。请根据下面的要求,设计一句委婉拒绝词。(4分)

  临近期中考试,你的同桌赵大山却邀你晚上去网吧玩,你不愿意去,准备拒绝。

  (1)用事实证明你无法接受他的邀请: (2分)

  (2)用道理证明你无法接受他的邀请: (2分)

  五、作文(40分)

  22.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1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