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北京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2)

刘惠分享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

  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三国志•程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B.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 /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C.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D.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兖州:东汉时期,州在性质上已经逐渐变成郡上面的一级行政管理区制。东汉末年的荆州,其行政区域与今湖北荆州市大致相当。

  B.太祖:魏武帝曹操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非皇族血脉但功勋卓著的大臣身故亦可称薨。

  D.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后来,袁绍跟公孙瓒发生矛盾,公孙瓒派遣使者,请刘岱断绝与袁绍的关系。别驾王彧向刘岱推荐了同在刺史幕府为官的程昱,刘岱最终采纳了程昱的建议。

  B.曹操征徐州,张邈等人背叛曹操拥迎吕布,地方郡县纷纷响应。程昱游说范城县令靳允,靳允感激涕零,杀掉氾嶷。程昱和荀彧等人据城坚守,保住了鄄城、范、东阿三座城池。

  C.曹操和袁绍战于官渡,程昱率领七百士兵守卫鄄城。曹操派遣二千援兵,但是程昱坚决不肯。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袁绍没有攻击鄄城。战后,曹操对贾诩称赞程昱的胆量不同常人。

  D.程昱性情刚直暴躁,与人多有抵触。魏国建立以后,程昱于中尉邢贞在道路上相遇时不让路,被朝廷免官。后来,魏文帝曹丕登上帝位,复任卫尉,封为安乡侯。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4分)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3分)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冉溪?①

  唐•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②,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③。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④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⑤樊敬侯?⑥,种漆南园待成器。

  【注】①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流入潇水。②陈力:施展才力。希公侯:希望建立公侯的事业。③缧囚:囚犯。缧,拘缚罪人的绳索。④卜:卜居,择地定居。⑤寿张:地名,即今山东省寿张县。⑥樊敬侯:指东汉人樊重。《后汉书•樊宏传》:“父重,字君云。……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漆:漆树。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年青时的抱负,表明自己渴望贡献才力建立公侯般的丰功伟绩。 B.第三句写诗人因遭遇风波,壮心瓦解徒然落得个贬谪万里的困窘境遇。

  C.第六句写诗人希望在冉溪边选择一块土地,准备隐居赋闲,诗人早年的人生理想已全然泯灭。

  D.第五句诗人感叹年岁忽已入暮,自己囚徒到老,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

  E.整首诗歌流露出诗人贬谪于蛮荒之地时消沉的意志,诗人对未来已不抱希望。

  15.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况《荀子•劝学》)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6)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7)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8)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荆州博物馆呈现的楚宫大型乐舞展演,借古老的排箫不绝如缕的旋律,艺术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楚国宫廷乐舞的独特风采。

  ②想想淹没于岁月深处的红尘旧事,就让时光随河水缓缓地流淌吧,所谓安居乐业,不就是如此方枘圆凿、各得其所吗?

  ③无论是闹得沸沸扬扬的网络诈骗事件,还是肆无忌惮散布谣言的“幕后黑手”,都把信息泄露的威胁摆在了大家面前。

  ④你怀着美好的心情,静静地享受居家的乐趣,生活在这里,安之若素,因为家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⑤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的祖先摒弃了浅尝辄止的陈念,不断展现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探索激情。

  ⑥课文被“大卸八块”成一堆堆七零八落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未来学校与现在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在对教育“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上,数据记录的广度、深度和宽度都将不同。

  B.“老字号”能否焕发生机,取决于招牌、口碑,还有一直以来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亲民的价格。

  C.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始终本着向善、向上、向美为原则,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生机和力量。

  D.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有密切关系,当班级规模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基本丧失甚至大幅降低。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阅读危机的时候,民间读书会正在城市一角默默播撒读书的火种。 。为了让更多没能到现场的人交流心得,懂网络的志愿者主动揽下了平台的维护工作。民间读书会线上线下并举,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数不胜数、类型特色各异的线上“读书会”又一步步发展到了线下

  B.数不胜数、类型特色各异的线上“读书会”取代了线下读书

  C.不仅限于线下,还有数不胜数、类型特色各异的线上“读书会”

  D.线下只为搭台,数不胜数、类型特色各异的线上“读书会”唱主角

  20.名著评点是解读名著的一扇窗户。《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红楼梦》评点本)第五回总评说“曲终人散有谁留,为甚营求?只爱蝇头!”请结合下面“金陵十二钗正册”一则判词,判断此人是谁,并概述其一则“只爱蝇头”的事例,不超过30个字。(5分)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姓名:

  事例:

  21.下面是某课题组开展国学探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设计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简明,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90后作家另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7岁入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12岁起为杂志写小说,15岁陆续担任6份杂志的编辑,还是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得主。另维认为,丰富的阅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为从事写作积累了素材;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越努力,越幸运;挖掘爱好就有机会成功,除了坚持,更要把个人兴趣衍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1.B(“更能从理论高度把握音乐,用乐器来观察社会、思考问题、表达感受”,曲解文意。错误有二:一是曲解了“从理论高度把握音乐”的含义;二是,曲解了“在自己观察社会、思考问题,以及表达细致的感受时,孔子更要弹奏乐器”的含义。)

  2.D(“都达到”错,夸大其辞,原文是“力求符合《韶》《武》《雅》《颂》”。)

  3.B(“能让人们听后‘三月不知肉味’”中的“人们”扩大了范围,就文本看,“三月不知肉味”的是孔子。 “又用圣君治理天下的仁爱思想引人向善”,理解也有误,原文是“孔子听《韶》乐,对古代贤君舜治理天下的仁爱思想有无尽的向往”。 此外,“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大赞《韶》乐尽美尽善”的结果,而非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B(A项中单说花季不全面,应该也是雨季,不仅有青春的明朗欢快,阳光灿烂,还有烦恼和泥泞,比如“放假回家跟爸妈吵架。总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理解自己。”而且说“受到万众瞩目”也不对,文章中说“知道自己不是带着主角光环”可以知道。C项中说“当初的叛逆之举其实毫无意义”有点过头,虽然作者的确想告诉读者,叛逆其实并没有多大必要,青春还是要顺其自然去成长,但是叛逆行为本身,毕竟是一段青涩的青春记忆,它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青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这点说,它还是有意义的。D项说“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不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虽然有波澜,但并不曲折,作者的叙述一直很平稳,也无意制造强烈的戏剧效果,所以不存在“高潮迭起”。)

  5.①线索的作用:这篇小说以“耳洞”为编织情节的线索,通过“打耳洞—戴耳钉—卸耳钉—耳洞长住”来结构全文,塑造人物形象。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一是戴上耳钉的庄重仪式感与后来卸下俗气可笑的耳钉形成对比;二是我打耳钉后心里隐隐不安与妈妈如此温和的态度形成对比。通过对比,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主旨更为深刻。

  ③结尾的妙处:小说采用 “欧亨利式的结尾”。当主人公重新想戴上耳钉时,却发现耳洞长住了。这个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别出心裁,意味深长。

  (5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主人公“庆幸”的是:自己的叛逆之举没有被妈妈责难。(2分)

  主人公“遗憾”的是:本来想借助这个戴耳钉的行为向妈妈示威,从而张扬自己的独特和个性,没想到妈妈一脸平静,让自己这个行为本身的轰动效应大打折扣。(2分)

  “妈妈”这个形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做父母的,要学会包容孩子的叛逆行为,不要苛责孩子。只有包容才能让孩子度过那个有时显得动荡危险的青春期,从而促使其健康成长。(2分)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B.(3分)他给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一亿元人民币,在资金和人事上都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

  8.BD(5分,答对B得2分,答对D得3分。A.应该是微信被喻为登上互联网的船票,不是这微信和QQ两款互联网产品。C.马化腾强调微信的重要,并不否认QQ的市场前景,也不认为只有微信才是支撑腾讯公司的基石。事实上,微信之后,还可能有新的产品,只有永远求新求变,才是公司赢得生存发展的法宝。E.马化腾强调“天空法则”,不是漠视企业竞争,而是希望各行其道,在竞争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9.赞同:

  ①追求产品的社会价值比单纯追求第一更有意义。马化腾把用户的需要当做产品更新的动力在他心中,顾客的需要才是做事的前提。

  ②在创新中实现做事的意义。马化腾在已经有了QQ时还要做微信,主动寻求改变,摆脱“抄袭”“创新乏力”的帽子,意义非凡。

  ③学会换位思考,做事更有意义。马化腾迫使自己像一个“小白”用户一样思考,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消费者的需要,难能可贵。

  ④在真诚沟通中实现做事的意义。正是由于马化腾亲自回复员工的电子邮件,真诚与他们沟通,才使整个研发团队不断进步,使自己始终站在互联网行列的潮头。

  不赞同:

  ①马化腾在QQ获得巨大成功的前提下,依然执意要推出微信,就是要变成第一。

  ②马化腾把自己摆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是想利用创新思维打败对手,争取第一。

  ③马化腾强力推行极难的10/100/1000法则,就是为了迎接对手和市场挑战,赢得第一。

  ④马化腾连夜回复员工电子邮件,也是为了给员工做表率,激励员工斗志,勇争第一。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D(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11. A (汉代的荆州辖境相当于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一部分。《赤壁赋》课下注解,明确解释,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12.A (程昱没有在兖州刺史刘岱幕府为官。)

  13.(1)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虽然现在他击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还要被袁绍擒住。(得分点:坏,击败,1分;禽,通“擒”,1分;为绍所禽,被动句式,1分;大意正确1分。)

  (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远远低于圣人,却把向老师学习当做可耻的事。(得分点:众人:一般人,1分;下,低于,1分;耻,以……为耻,1分。)

  (3)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里说得完呢?(得分点:谬,弄错,使……错,1分;名,这里用作动词,1分;胜,尽,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C、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C项错在“全然泯灭”,诗人依然是寄希望于未来的。E项错在“意志消沉”,诗人借用樊重的典故,表明自己不畏流言,不怕嘲笑。)

  15.诗歌最后两句借用了樊敬侯种漆南园的历史典故。诗人以樊敬侯自喻,表达了自己决心像樊敬侯那样,不怕世人的打击嘲笑,欲经过长期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诗人坚定的志向和寄希望于未来的伟大抱负。(6分。运用典故,2分,思想感情,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周公吐哺 (2)金就砺则利 (3)齐彭殇为妄作 (4)迷花倚石忽已暝 (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6)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三顾频烦天下计 ( 8)钩心斗角

  (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每小题1分。若出现错别字或多字、少字,该题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说明:17、18、19题每题3分,20题5分,21题6分。)

  17.B(②不合语境,方枘圆凿指方形的榫头装不进圆形的卯眼,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④望文生义,安之若素形容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⑥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①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③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⑤浅尝辄止:指不深入钻研,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后三个成语的使用均为正确。)

  18.A(B项,搭配不当,“能否”两面与“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亲民的价格”一面不搭配。C项,结构混乱,“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D项,语序不当或者说不合逻辑,“基本丧失”与“大幅降低”应对调。)

  19.C(过渡句,横线前面讲线下,后面讲线上,A项颠倒了,B、D两项与后文“线上线下并举”不相符。)

  20.姓名:王熙凤(2分,“熙”字书写错误扣1分。)

  事例:①王熙凤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的月钱都挪去放债。②贾琏钱不够使了,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③水月庵老尼姑求她拆散张金哥的婚事,凤姐趁机索要三千两银子。(3分,写一则大意相同事例即可。)

  国学探讨包含学者素质、内容、研究方法三方面。(2分,缺少题中“探讨”扣1分)学者素质指学术品德、身心修养和处事道德,(1分)内容为架构体系的标准、归类、建设及应用,(2分)通过搜集调研、采风访谈、报告解析开展研究。(1分)

  四、写作(60分)

  22.(1)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讲述了90后女作家另维励志的人生经历。命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同龄人的奋斗历程,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从而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此题结合另维的三重认识,围绕经历与择业、努力与幸运、兴趣与竞争三组关键词之一,思考其逻辑性,写人叙事或议论说理,均算符合题意。

  参考立意:

  ①经历与择业:面对择业盲从症,另维的经历给了我们诸多启示,要有丰富的阅历,

  才能正确选择术业专攻的方向。

  ②努力与幸运:重在二者的辩证,努力与幸运成正比,努力是起点,幸运是终点;努

  力是过程,幸运是结果。

  ③兴趣与竞争:坚持兴趣是必要的,更要学会转化,把个人兴趣变成特有的竞争力,从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评分说明:参照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

  作文评卷切入分为45分。根据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可分为四类卷型评分:一类卷,54—60分,二类卷,47—53分,三类卷,40—46分,四类卷,39分以下。

  缺题目扣2分。每2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3分为止。

  残篇评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程昱身高八尺三寸,胡须长得非常漂亮。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做官,程昱没有答应。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子儿女住在刘岱处,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领骑兵去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产生了嫌隙,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然后派使者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刘岱和部下连日商议,始终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别驾王彧告诉刘岱:“程昱计谋出众,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了程昱,向他询问该如何应对,程昱回答说:“如果放弃袁绍近处的援助而寻求公孙瓒遥远的援助,这就是从遥远的越地借人来救已经溺水的儿童。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虽然现在他击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还要被袁绍擒住。如果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向长远考虑,将军您终有一天会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的建议。范方带着他的骑兵返回,还没有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推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拒绝了官职。

  刘岱后来被黄巾所杀。太祖到了兖州,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家乡的人对他说:“你对待刘公和曹公的态度怎么这么不一样啊!”程昱笑了笑,没有回答。见到太祖后,太祖与程昱交谈,任命他当了县令。太祖征讨徐州的时候,让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人反叛迎接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东阿没有落入叛军手中,陈宫正准备亲自带兵攻打东阿,又派氾嶷攻打范,官吏和百姓都非常害怕。荀彧对程昱说:“现在兖州全境反叛,我们手中只有这三个城池了。陈宫等人以重兵逼近城下,如果没有人能让三县的百姓团结一心,那么这三个城也必然发生变动。您是众望所归的人物,如果您能回城劝说他们,应该是可以成功的!”程昱于是返回东阿,路过范时,他劝范地县令靳允守住范地。靳允流着眼泪说:“我不敢有别的心思。”这时氾嶷已经到达了东阿,靳允召见氾嶷,暗中埋伏士兵斩杀了他,然后约束士兵守城。接着,程昱又派骑兵把守仓亭渡口,陈宫率军来到对岸,无法渡河。程昱到达东阿时,东阿县令已经率领官吏民众,依城坚守,再加上兖州从事薛悌和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这三座城,等待太祖回师。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没有你做的这些事情,我的大军就无家可归了。”于是太祖上表推荐程昱为东平相,驻扎在范县。

  不久,程昱升为振威将军。袁绍率军驻扎黎阳,正准备南渡黄河。这时程昱只带着七百士兵守卫鄄城,太祖知道袁绍南渡的消息后,派人通知程昱,正准备给他增兵两千。程昱却不肯接受,写信给太祖说:袁绍拥兵十多万,自以为所向无敌。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不来进攻。如果您增加了我的士兵,人便多了,那么袁绍路过这里一定要来进攻,那时鄄城必然被他攻克,这样会白白地损伤了我们两方的力量。希望您不要疑惑!太祖听从了这个建议。袁绍听说程昱所部兵力很少,果然没有去攻城。太祖对贾诩说:“程昱的胆识,可以和古代的孟贲相比。”程昱性情刚直猛烈,与人多有抵触,有的人就告发程昱阴谋反叛,太祖对他赏赐和待遇却更加丰厚。

  魏国建立以后,程昱作了卫尉,与中尉邢贞为威仪事相争,被免职。魏文帝即位后,复官为卫尉,晋封安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连同以前的共八百户。正要封程昱为公,恰在这个时候他去世了。文帝为他的死流泪,追赠他以车骑将军的称号,谥号为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