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1及语文月考考试试题(2)

刘惠分享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颜宁:科研是最美的童话

  颜宁,不满30岁的时候被聘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导。她带领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向令人闻之胆寒的癌细胞宣战。2014年,宣布了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原理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这意味着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这项成果被学术领域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就。颜宁团队,创造了科研领域里的一个最美童话!

  颜宁1977年在山东莱芜出生。高考填志愿时,父母非常希望她学医,但颜宁喜欢动物,不愿意解剖小动物,但又不忍拂逆父母的意思,于是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1996年,她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新生。大三那年,颜宁被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选入自己的实验室。以前,颜宁一直觉得做实验很枯燥,可在饶子和老师的指导下,她渐渐爱上了做实验,在摆弄烧杯、试管、显微镜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无限乐趣。

  毕业前夕,颜宁决定赴美留学。但临近毕业的一段时间里,颜宁总是泡在实验室里,迟迟没有申请学校。而在这时候,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施一公到清华大学作报告,那天刚好颜宁生病未能参加,报告后有舍友随口告诉颜宁:“普林斯顿是所很好的大学,施一公教授超牛。”于是,颜宁下定决心报考普林斯顿大学。

  颜宁给施一公教授写了一封英文信,在信里坦白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这封很“拽”的来信让施一公特别意外。于是,他亲自面试了颜宁。就这样,颜宁成了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的首位不按规矩出牌的学生。

  2000年8月,颜宁抵达了普林斯顿大学,这所大学也给了她大大的惊喜。“普林斯顿真是太美了!”颜宁说,“那里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还有一条运河。秋日的黄昏凭窗望去,周围是红色、金色、紫色的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群的野鸭在暮色中飞翔……”

  然而,童话世界的学习压力比起清华来更加巨大。有一段时间,她每天只睡六个小时,每晚都是读着论文入睡的。但这个过程对颜宁来说并不痛苦,因为普林斯顿的授课教师多是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经典论文甚至课本里的很多东西本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像讲故事那样绘声绘色地教给学生,这让颜宁特别开心,觉得生物学越来越好玩。

  导师施一公教授带给了颜宁许多感动,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像导师那样做一位简单专注的纯粹科研人。在施一公的带领下,颜宁开始涉足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她享受克服挑战带来的成就感,喜欢攻克课题的酸甜苦辣,沉醉在做实验的快乐中。2004年12月,她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2004年底,颜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加入实验室团队。随后,她带着师弟师妹群策群力,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模型。

  2007年回国,颜宁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导师,也是最没有架子的一位,她会在没有任务的晚上呼朋唤友出去K歌吃饭,跟自己的学生一起玩《三国杀》.遇见学生沮丧失落的时候,颜宁又会变身知心姐姐。在颜宁的鼓励下,学生们做起实验来热情高涨,态度也极为严谨,在学术会议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外国专家都好奇:“这个团队怎么这么活跃呢?”

  自2007年至今,颜宁团队或独立或合作,在《自然》《科学》《细胞》3大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论文,解析了5个新型的膜蛋白结构,初步揭示了它们的功能机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2009年,她与施一公实验室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阐述了甲酸盐转运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现了类似水通道的膜蛋白存在形式。同年,她的一个发现入选《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别人老问我苦不苦,其实只要是你着迷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她说,“所谓苦,就是不得已做你不想做的事。别人可能会觉得做实验、写论文很枯燥,但我自己乐在其中。就像有些人打游戏上瘾似的,着迷嘛。”在颜宁看来,做科研是很美妙、很激动人心的事:“当你把细胞里那些只有几到几十纳米大小的蛋白质分子解析出其原子分辨率的结构,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美丽的构造……很多时候,它的精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出这些奥秘的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让颜宁着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做科研时的简单、轻松、自由,她说:“做科研会让人身心都很轻松,喜怒哀乐都变得特别简单。在实验室里我很轻松,不用去想任何其他的东西。总之,是一种挺美好的感觉。”颜宁在“玩”科学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年轻,同事和学生们都说70后的她有着80后的外表和90后的心。

  【相关链接】

  ①这就是科学研究的魅力:不向前走,你根本不能轻易定义成功与失败。总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么多的意外惊喜在等着你!怎不让人神往!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颜宁教授(《北京晨报》)

  ②按照金庸笔下的女侠分类,颜宁应该更接近黄蓉、赵敏这类仗剑江湖、古灵精怪型。她在普林斯顿曾经让实验室里的同事逐一诵读《卧春》(作弄人的短诗),引来笑声阵阵。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网站)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E

  A.材料以记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描写,介绍了颜宁从事科研的过程、态度及所取得的成果,表达了作者的尊敬、赞扬之情。

  B.颜宁在简单、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从事科学研究,让她感觉不到科研的苦涩,从而体验乐趣,享受成就感和满足感带来的幸福。

  C.颜宁的父母殷切希望她学习医学,孝顺的颜宁为了不违逆父母的意愿,选择了与医学相近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D.颜宁是一位乐观自信的科学家,当年敢于给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施一公写一封很“拽”的信,源于她强烈的自信心。

  E.颜宁团队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就,创造了科研领域里的最美童话,这与他们做科研时的高涨热情和严谨态度是分不开的。

  (2)颜宁在“玩”科学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年轻,她是一位快乐的科学家。请概述她在普林斯顿大学享受到哪些快乐。

  (3)诗人顾城说:“因为少了选择的苦,生活和人生都容易简单、轻松、自由和充满乐趣,并因此令人对其深深着迷。”在颜宁眼中科研是令人着迷的,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原因。

  (4)颜宁团队创造了科研领域里的一个最美童话。请联系选文概括颜宁成功的原因,并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团队与成功”的理解。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1)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厘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B、“颜宁在简单、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从事科学研究”表述错误,其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并不轻松;C、表达不全面,原文表述为“父母非常希望她学医,但颜宁喜欢动物,不愿意解剖小动物,但又不忍拂逆父母的意思,于是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D、自信只是一方面,原文表述为“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这其实是源于其更积极的一种学习状态.故选AE.

  (2)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颜宁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享受到的快乐需要学生从零售校园风光,与德高望重的教授学习,独自享受研究的快乐,自身性格乐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3)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解答本题时需要把握颜宁教授在科研中感受学习快乐的那种美妙之感去分析,同时要把握其性格特点决定其自身的发展空间.

  (4)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颜宁教授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兴趣爱好和自己多年努力钻研的重要结果;分析“团队与成功”需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把握.

  答案:

  (1)AE(A项3分,E项2分,C项1分)

  (2)①领略了那里的自然风光之美,“普林斯顿真是太美了!”②老教授像讲故事那样绘声绘色地教学生,这让颜宁特别开心.③在施一公的带领下,颜宁享受到研究过程的滋味与成就感,沉醉在做实验的快乐中.④古灵精怪型的性格,让她享受到与同事相处的快乐.(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

  (3)①颜宁认为乐在科研中是美妙而令人着迷的事.在发现科学奥秘的同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②颜宁认为做科研是简单、轻松、自由的事,是一种挺美好的感觉.③颜宁认为科学研究本身不确定性的魅力,让人神往.(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

  (4)第一问:①来自团队的帮助.群策群力,团结互助,集体的智慧帮助她获取一个又一个科研成就.②饶子和、施一公等名师的指引,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两座名校的培育,让她摘取到科研的硕果.③沉醉于研究,着迷于科研,享受科研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些是她从事科研工作的不竭动力.④阳光的心态,“玩”科研的快乐心情,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颜宁事业成功的前提.第二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个人的成功愈来愈不易获得,团队作战,目标一致,团结一致,优势互补,资源互享,更容易取得成功.然而,杰出的团队需要太多的因素:高超的领航者、有效的沟通途径、约束有力的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否则,难以获得成功.(每问4分,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始终如一、绝不妥协,蔡英文和民进党还是赶快清醒清醒,不要再玩文字游戏,不要做“台独”的白日梦了。

  ②美国政府3月28日宣布,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在不依赖苹果公司的情况下,成功突破了恐怖袭击事件嫌疑人的智能手机“ ”的iPhone安全系统。

  ③2016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中国男团3 0完胜riben男团,第20次拿下世锦赛团体赛冠军,实现最近的八连冠,这证明了我乒乓长城。

  A.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B.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C.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D.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考点】成语.

  【分析】此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了解成语的意思,熟悉近义成语辨析的常见角度,比如词义重点、使用对象、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分析相近成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如何使用.

  【解答】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①形容的是“意志”,所以选“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②形容的是“安全系统”,所以选“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形容工事非常坚固.③形容的是“长城”,所以选“固若金汤”;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李克强强调,要抢占流通业革命“先机”,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在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突破四大“瓶颈制约”.

  B.自2月5日起,广西三江进入春茶采摘期,全县每天可收茶青50吨,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将达3500吨左右,同比增长7%~10%.

  C.要达到反腐的最终目标,不仅仅需要知难而上的勇气,还需要不为“杂声”所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以及毫不松懈的持之以恒.

  D.灰熊虽然不缺乏明星,但加索尔和康利都因伤缺阵,而他们即使没有伤病,恐怕也无法和拥有阿尔德里奇和莱昂纳德的马刺抗衡.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

  【解答】A.正确;

  B.不合逻辑,“将达”后应该是确数,去掉“左右”;

  C.成分残缺,“还需要”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后加“的定力”;

  D.语序不当,复句有两个主语,主语和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将“不能”调到“虽然”的后面;

  故选:A.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完全不同的人群,“宅男”“宅女”就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长时间面对屋内沉重压抑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情绪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方式。

  A.更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B.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

  C.同时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其缺憾

  D.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语段中心,然后结合上文进行推测,可以使用排除法.

  【解答】本语段的关键词是“行走”.A项递进关系不当;C项“弥补其缺憾”不准确;D项后半句“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说法绝对且与后文衔接不好;

  故选:B.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 5个字。

  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各有偏重: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① 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② 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③ 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 ,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文化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渐被重视,但与人们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关注较少。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

  【解答】本语段内容的关键词是“智慧城市建设”.

  第一处空格要填的句子和“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的句式相同,也是“以提升城市…”,内容上根据“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可知,提升的是“信息化水平”;

  第二处空格要填的句子和“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句式相同,也是“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内容上根据前后句中的关键词“管理”便可推测出;

  第三处空格和“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的句式相同,也是“以…为中心的…”,内容上根据“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文化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

  进行推断,讲的是“智慧生活”方面的城市;

  故参考答案为:

  ①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②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③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

  11.如图是“合肥志愿者”徽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解答本题先要明确题目内容,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语句要简明、通顺.其次就是认真观察画面,据内容和要求答题.

  【解答】解题关键是对小圆内的要素的观察,应注意下面三点: 一是两个人携手组成大的心, 而两人共组成了三颗心;二是注意两人的姿态代表的精神; 三是注意这是志愿者的徽标, 因此构图体现了互助、团结、友爱等精神.

  答案;

  ①单个人形类似字母“F”,两个人形组成字母“H”,寓意“合肥”.②两个人携手相牵,组成一颗大的心形,寓意奉献互助,团结一心.③两个人形组成三颗“心”,寓意你、我、他与服务对象心连心,共建爱心社会.

  六、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2月27日下午,洛阳市区K69路公交车上,大河报记者遇见这样一幕:公交车行至定鼎立交桥西公交站,上来一位手拿铁锨、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乘客,他走到车厢前后部交接处,坐在了台阶上,在他的右臂处就空着一个座位。这位农民工临下车时,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这一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对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和对这种现象的质疑,你有什么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看待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有乘客在重庆九龙坡区拍下一张照片:一名农民工缩在车厢角落里,坐在自己的胶桶上,而他眼前就有空位.这一幕,令人心酸.许多人以为起因在于农民工的自卑心理,但其实他们只是心存一种很朴素的思想:没办法穿干净衣服时宁可不坐,以免给他人造成困扰.

  参考立意:

  ①农民工这一“坐”,“坐”出了他的善良与爱心;

  ②农民工自卑的根源在于城里人的歧视;

  ③农民工放着座位不坐也是一种抗争;

  ④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于享有平等的权利.

  【解答】克制对农民工“有座不坐”的高蹈抒情 2月27日下午3时许,洛阳K69路公交车行至定鼎立交桥西公交站,上来一位手拿铁锨、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乘客,他走到车厢前后部交接处,坐在了台阶上,而这位男士的右臂处就空着一个座位.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2月29日《大河报》)

  这仅仅是记者的一则日常见闻,但就是这样一条“不显眼”的新闻,却依然无意外地引发舆论的聚焦,个中舆论情绪更是耐人寻味.有人不吝对这位男乘客宁可自己坐地上也不影响他人的公共意识点赞,还有人下意识地联想到这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制造的身份隔阂的必然.而这一切都因为,这位男乘客是一位农民工.从出发点而言,我相信这些“情不自禁”的情绪流露,汇聚到一点,都可以说表达的是对农民工境遇的一种同情式关注.但这样的关注真的足够恰当吗?

  必须看到,如果说因身上脏怕影响他人而选择不坐座位,是一种值得倡导的道德行为,那么,这位男士的表现或许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本无需过度解读.鉴于此,先入为主的将农民工的道德水平设置在洼地,然后再来一个“意外”的仰视称赞,看似是赞誉,其实不过也是一种隐性的歧视与话题消费﹣﹣要知道,如果是一个城市白领这样做,还会引发如此多的褒赞吗?而若说这位男乘客作出此举动,是源自长期的城乡差距所塑造的身份隔膜,那么光有道德性的称赞,恐怕也只会让人觉得矫情,并可能遮蔽这一行为背后的本质问题﹣﹣如何让每一位农民工能够“毫不违和”地坐上那个本不应该具有任何身份等差的公交车座位?

  类似的报道几乎成为套路化,但很显然,这样的同情式关注可能看似善意满满,在实质作用上除了强化原本的城乡心理差距和身份隔阂,让旁观者多了一次道德化的抒情机会,其实对于改善农民工的实际处境可能毫无正面作用.而这样的关注视角,包括“农民工”称谓本身其实已经不自觉的植入了某种歧视色彩.在多数人看来,农民工或许永远是身上脏,道德水平低下,与城市格格不入的那群“农村人”,所以,他们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在农民工标签的强烈暗示下被放大.

  农民工首先也应是权利无差别的公民.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就应该剔除城乡割裂所制造的道德俯视和优越感,将之还原到个人权利的角度.他们在公共视线中所呈现出的“弱势之境”,无论是讨薪难,还是社会保障的欠缺,最不缺乏的其实就是道德抒情式的围观,相反,正是对于他们应有平等公民权利的关注与维护等“严肃”议题的参与和介入不足,才导致了在今天,人们在看待农民工时,始终难以超越道德的范畴.

  其实,对于任何“弱势群体”的关注,最好的视角恰恰是平视﹣﹣无论是权利还是道德.只有从一个平等公民的角度去打量他们,我们亦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崇高”与“卑下”,体认他们到底缺乏怎样的“关心”,又最需要得到怎样的外界关注.所以,不妨克制那些貌似“自然流露”的对农民工“有座不坐”的高蹈抒情,这或是一种公共尊重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