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1及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刘惠分享

  高考是汇百万人参加的一次练习。祝高考成功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1,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

  人机围棋大战中,无论谁获胜,都将是人类思想的高光时刻,再次证明人类的伟大。

  2:0!一场史诗般的对弈引发举世关注,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两度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让接下来的比赛更加动人心弦。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是“阿尔法围棋”连赢两场,已经写下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人工智能真的会战胜人类吗?不少人在观看比赛时眉头紧锁,脑海里浮现着《变形金刚》等科幻电影里机器人威胁人类的场景。其实,人工智能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无论这场棋局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人类的胜利。

  不过,人们的担忧,也反映出对人工智能的深层思索: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会在思维上超过人类,甚至取代人类?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究竟能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不能不说,这样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人工智能在棋盘上战胜人类,“阿尔法围棋”并非首次,但是与之前的国际象棋相比,围棋巨大的想象空间、多变的棋局形势,向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难以逾越的障碍。“阿尔法围棋”的两连胜,不仅“秀”出了它的深度学习能力,更向世界展示出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将进入蓬勃的发展期。

  然而,正如段子手在事后的调侃,“我叫李世石,我和‘阿尔法围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赢了我高兴,它却不会。”“阿尔法围棋”确实赢得了比赛,但是它并不懂得“赢”意味着什么,更不能享受胜利的尊严与喜悦。在“可测度”的领域内,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都将超过人类;但是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以数学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就只能望洋兴叹。

  这正如科学家所言,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它能在微秒之内完成百万级的乘法运算,能够存储世界上所有图书馆里的知识,但如果要感知花开花谢的美丽,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人工智能还不如3岁的小孩。

  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有失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威胁、控制甚至取代人类,同样为时尚早。技术突变的“奇点”还没有降临,人工智能也还不具备自我推理、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而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也远非数学算法所能解释或取代。特斯拉在吟诵《浮士德》的过程中获得了创造交流电的灵感,亨德尔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中奇迹般地创作出《哈利路亚》……人类群星闪耀时绽放出的灵感、热情与想象力,正是独属于人类的思想特质,也是人工智能最难获得的思想能力。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放眼未来,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将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爆点,“智能+”也或将取代“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德国的工业4.0旨在打造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美国提出以智能制造实现“再工业化”的战略构想,中国也把人工智能列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点领域……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谁抢占先机,谁就能获得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动权。

  自从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机器能思考吗”的命题,人工智能就开始进入人类的思想,而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思想的产物,也将再次证明人类的伟大。因此,无论“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谁将获胜,都将是人类思想的高光时刻,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帕斯卡尔的这句话﹣﹣“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如此伟大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视,或不受别的灵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

  (摘自2016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阿尔法围棋”最终以4:1战胜李世石。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尽管缺少思想能力,但它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它的出现和使用证明了人类的伟大。

  B.人工智能有巨大潜力。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将进入蓬勃的发展期,因而有人担心它会超过人类。

  C.人工智能智商高,计算能力强,但是没有智慧和情商,也不会算计。它就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不能体会人类的喜怒哀乐。

  D.人工智能一旦具备自我推理、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就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会战胜人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我叫李世石,我和阿尔法围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赢了我高兴,它却不会。”这段调侃说明人工智能没有尊严,无法获得喜悦。

  B.“阿尔法围棋”连赢两场,写下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人工智能优异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C.如果“阿尔法围棋”战胜李世石,则说明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人工智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战胜了人类。

  D.围棋想象空间大、形势多变,人工智能难以逾越。阿尔法的获胜说明在“可测度”的领域内,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将超过人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不少人在观看“阿尔法围棋”和李世石比赛时眉头紧锁,脑海里浮现着《变形金刚》等科幻电影里机器人威胁人类的场景。这是杞人忧天。

  B.以数学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的大脑,因此也就很难具备人类特有的灵感、热情和想象力。

  C.中国把人工智能列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点领域,但“智能+”或将取代“互联网+”,这说明中国在该领域已经落后于世界。

  D.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将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爆点,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者就能获得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动权。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解答】(1)D项的内容在原文第五段,“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有失偏颇,…人工智能也还不具备自我推理、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而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也远非数学算法所能解释或取代.”可见原文认为,“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是有失偏颇的.因此,D项错误.

  (2)C项错在“人工智能战胜了人类”.原文第五段中明确阐述“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有失偏颇”.

  (3)C项“这说明中国在该领域已经落后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在文章第六段有“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谁抢占先机,谁就能获得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动权.”可见,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在发展人工智能,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在该领域已经落后”.

  答案:

  (1)D

  (2)C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众信之,稍定。义祖①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②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赏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③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及知训死,义祖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迁裨将。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侯、左卫使。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彦能好读书,在镇委文吏,颇有治称。好作诗,尝与李建勋相答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曰:“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年卒,年六十八。子珩,事后主为秘书郎、集贤校理,以文翰见知。擢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国亡,入朝,仕至兵部郎中、直秘阁、崇文院检讨,淳淡夷粹,恬于仕进。暇日鼓琴围棋,不交人事。珩孙约,亦名士,久在三馆④.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

  【注】①义祖:指徐温,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舁)的养父。②朱瑾:南唐将领。③摘语:私语。④三馆:唐以统文馆(即昭文馆、修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为三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B.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C.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D.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少孤一般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文中单指父亲去世。古人成年后死了父亲或父母双亡就不能称“孤”。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其僚属由节度使辟举,上报朝廷批准。

  C.“卒”是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原本适用范围很广,后专指平民百姓死。而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D.郎中始于战国,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在文中属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刁彦能侍奉母亲十分孝顺。他因为家贫无以奉养至亲而人仕,后来又因为要侍奉母亲而离开了王茂章。

  B.刁彦能遇事临危不惧。在宣州大乱之时他挺身而出,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此举深受义祖认可和嘉奖。

  C.刁彦能机警敏捷,有很强的预见力。在知训和烈祖的斗争中,他多次设法庇护烈祖,使其幸免于难。

  D.刁彦能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既懂得通过疏导来消除水患,又是一位被大家所熟知的文采出众的大学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

  ②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此句表述的意思是,知训想要加害烈祖而刁彦能智救烈祖之事.主语标志有“知训”“彦能”;“数欲害之”的主语也是“知训”,所以应该在其前断开;虚词标志有“而”.此句译为:而众人所属望的是烈祖徐知诰,彦能心底想归附烈祖.知训妒忌烈祖,屡次想要加害烈祖,曾经和烈祖一起喝酒,但是在室中埋伏有剑士,彦能行酒的时候,用手语告诉了烈祖.

  (2)C项,古代大夫死称为“卒”,平民百姓死称为“死”.

  (3)D项,“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中的“学士”是古代官名,并不是“文采出众的大学士”.

  (4)①嘉:嘉奖;事:侍奉;以为:让…担任;于广陵:为状语后置.译为:义祖听说之后嘉奖他,让他担任军校,到广陵侍奉自己的儿子知训.

  ②或:有点人;坐:席;肃然:恭谨庄重.译为:当时权贵们在一起聚会饮酒,有的人披头散发,袒胸露腹,(如果)刁彦能在席,(大家)就都会恭谨庄重.

  答案:

  (1)C

  (2)C

  (3)D

  (4)①义祖听说之后嘉奖他,让他担任军校,到广陵侍奉自己的儿子知训.

  ②当时权贵们在一起聚会饮酒,有的人披头散发,袒胸露腹,(如果)刁彦能在席,(大家)就都会恭谨庄重.

  参考译文:

  刁彦能,字德明,是上蔡人.父亲礼,遭遇乱世迁家到宣州.彦能幼年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可以奉养,于是服事节度使王茂章.王茂章背叛吴归附吴越,彦能认为作为手下应当跟从,于是让家人扶着他的母亲守候在道路的左边,彦能哭泣着告诉王茂章说:“彦能有老母亲在这里,不能舍弃母亲而跟随主公,冒昧请求死罪.”王茂章怜悯他的心意,准许了他,于是他骑快马回到宣州.当时城中已经混乱,彦能登上城墙,以手拿剑召唤着说:“我是从王府过来的,现在大军已经快到了,你们不要轻举妄动.”大家听信他的话,稍微安定下来.义祖听说之后嘉奖他,让他担任军校,到广陵侍奉自己的儿子知训.知训狂妄恣肆,彦能每次劝谏,知训都不听从,但是也不治彦能的罪.牙将马谦凭着众人拥立吴主登上宫门,将要杀害知训,彦能通过朱瑾进入,亲手斩杀马谦献上,赏赐非常丰厚.彦能机警敏慧,观察徐知训必定会失败,而众人所属望的是烈祖徐知诰,彦能心底想归附烈祖.知训妒忌烈祖,屡次想要加害烈祖,曾经和烈祖一起喝酒,但是在室中埋伏有剑士,彦能行酒的时候,用手语告诉了烈祖,烈祖明白了,马上起身离开了.曾经跟从知训在山光寺宴请烈祖,想再次加害烈祖,弟弟知谏私下告诉了烈祖,烈祖就骑马走了.知训取来佩刀给彦能使他去追杀烈祖,等到路上,举起刀示意先主,就回来了,报告说没有追上.等到知训死了,义祖见到彦能的谏书,感叹惊异,就使他服事知谏于润州,任为裨将.等到烈祖取代了吴,彦能进入任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候、左街使.金陵多次发生大水,秦淮一带被淹,东关地区尤其遭受灾害严重.彦能请求筑堤为斗门进行疏导,水患逐渐平息.元宗继位后,彦能出任为饶州节度使,调任信州,又调任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彦能喜好读书,镇守地方时把政事交付给文吏,颇有很好的治绩.喜欢作诗,曾经与李建勋以诗文相赠答,建勋燕见元宗时提及,元宗笑着说:“竟然不知道彦能是西班学士啊.” 彦能性情庄重严肃,闲居时容貌服饰没有懈怠.当时权贵们在一起聚会饮酒,有的人披头散发,袒胸露腹,(如果)刁彦能在席,(大家)就都会恭谨庄重.保大末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儿子珩,服事后主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凭文书被世人知道.提拨直清辉殿,阅览中外奏章.国亡,进入朝廷,做官至兵部郎中、直秘阁、崇文院检讨,质朴恬淡安定纯正,淡泊于仕进.闲暇时弹琴下棋,不热衷于人事.珩的孙子约,也是名士,长期在三馆任职.晚年时在润州筑有房子,号为藏春坞,王安石、苏轼都非常尊崇喜爱.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洗 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选,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矸③节下书。

  竹

  罗 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 875 年 公元 958 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 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 895 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 902 年)授 职校书郎,曾与罗隐、方干、贯体同唱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从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王徽之(公元 338 年公元 386 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 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考点】古诗词阅读.

  【分析】(1)分析意象的作用.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答】(1)分析意象的作用,注意意象在氛围、人物刻画、诗歌结构方面的作用.两手首都是写竹,是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道院竹繁教略洗”“篱外清阴接药阑”,写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自向琅矸节下书”“粉节霜筠漫岁寒”,用竹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2)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抓住诗歌中写景的句子及体现诗人情感的词句.从内容上看,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且要长竿钓巨鱼”,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子猷死后知音少”,根据注释可知是用典,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答案:

  (1)要点示例: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要点示例:

  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方法院竹繁教略洗,弹琴酌酒看松散.不想结出果实来双凤,而且要长竿钓大鱼.锦壳裁冠加分散,玉芽进行食品称清净.有时间记得三天事,从向琅歼节下的书.

  赏析:这首诗托物言志.道院里的竹子繁茂,诗人加以修剪,弹着琴,喝着酒看它枝叶扶疏;诗人不希图借它招来成对的凤凰,却要用它的长竿去钓巨鱼;诗人还用笋上一片一片的皮做成帽子,用嫩笋作为食物;即使是写作也要在那竹林里.全诗处处透露着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高雅的品性和高远的情怀.

  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淇则有岸  , 隰则有泮  ”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河为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

  (2)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两句直接表现了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重点字:淇、隰、泮)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 歪

  姜煜暄

  人们常说:落配的凤凰不如鸡。这句话正中了老歪。老歪落配了,落配的连没毛的秃鸡都不如了,失去了昔日的威武和傲人的架势。那天,我眯糊着眼睛,蔑视着他干瘦的身躯说:“老歪,给我搓澡。”我言语高昂,有些居高临下的气势,以命令的口吻喊他。多少年来,我是头一回叫他老歪,话出口多少有点心悸。如果在几年前,借我十个胆也不敢放肆。现在不同了,老歪落配了。

  老歪先是一愣,然后浅浅一笑,很自然地应道:“来了。”

  老歪穿条肥大的花裤衩,浑身瘦得一把骨头,肋巴条像排骨似的,一条条,清晰可见。我撇嘴轻蔑地一笑,嘲讽地说:“瞧你瘦的,升排骨队长了。”老歪嘴角一丝苦笑,说:“天下之人,皆为生活所迫。”

  我有些反感,都成这副模样了,还“之乎者也”的,装模作样的瞎跩。我仰脸朝天,眼睛定定地盯着他又黑又瘦狭窄的脸,心里一阵儿幸灾乐祸。想当初那牛逼劲哪去了?

  别看老歪干瘦干瘦的,手上功夫可不浅。十根手指像钢钎般坚韧有力,手掌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又如暴风骤雨,强劲威猛。

  我问:“啥时学的手艺?”

  “咳,这叫啥手艺,搓澡谁不会,有啥难的,好汉不稀干,赖汉干不来。”老歪歪着脑袋说道。

  看到丢盔卸甲的老歪,我无比雀跃兴奋。我对老歪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那边脖子打歪,让他两头歪。老歪原来和我都在制药厂工作,老歪那时牛气的很,安保科长,手下十几个保安人员护驾,大有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气势。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制药厂还能受穷?我常常将药品藏在内衣里面,带出去换两酒钱。

  一天下班,我偷偷地将两盒贵重药品塞进裤裆里,大摇大摆晃荡着。保安虎子是我发小,咱有内应呀。虎子瞧见我,说:“大哥,慢走。”我喜不自胜,大步流星地迈着方步,老歪突然嚎嘹一声:“站住。”然后从我裤裆里掏出那两盒药,又和虎子嘀咕着什么,歪着脖子,笑呵呵地说:“兄弟,轻松地走吧!”

  我两眼冒火,眼睛像刀子似的,狠狠地剜了他几眼。“就显你能耐,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我咬牙切齿的心里骂道。

  老歪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当过侦察排长,脖子穿过一颗子弹,把脖子打歪了,老向右边倾倒,大家就管他叫老歪。

  自此,我和老歪结下梁子。老歪是我心里的一块病。

  过了几年厂子黄了,我也下海自己干个医药公司,成了不大不小的老板。老歪好多年没见着了,想不到他在澡堂子给人家搓澡。

  你别说,老歪搓澡功夫还真挺神道,搓的皮肤既不红也不疼,不轻不重,干干净净,那叫一个舒服。我问老歪:“你堂堂一个大科长咋干搓澡了?太掉价了。”我故意刺激他,以解我心头之恨。

  老歪脸色平静,笑了笑说:“我一个当兵出身的,没啥技术,干点力气活能养家糊口就行了。”叹了一口气又说:“人啊,到啥时候就得说啥话,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能好高骛远,能屈能伸,是为了生存。大风大浪,人都会遇到,但要把它看淡些,心情就平静了,心情平静了,活的就轻松愉快了。”

  老歪这番话让我为之一振,哑言了,微闭双目,洗耳恭听他讲下去。

  一天,在街上遇到虎子,虎子说:“那年,你多亏老歪,那是军用药品。老歪让我偷偷将药送回库房,还不许我乱说。老歪说,就是过了他这关,那电子安检门你也过不去,扣奖金、开除厂籍是小事,弄不好要坐大牢的。”

  我一身冷汗,恍然大悟,愧疚不已,觉得对不起老歪,冤枉他了。我拿起电话说:“老歪,你别搓澡了,到我公司当安保科长,如何?”

  老歪笑了,婉言谢绝了。我奇怪,安保科长不比搓澡有脸面有身份吗?

  那天,我正在开会,虎子急火火地说:“老歪死了!”

  老歪死了?我急忙仓促赶到澡堂子,老歪静静地倒在血泊中。一个精神病拿着砍刀冲进来,向一个小孩砍去,就在此时,老歪一个箭步迎了过去,刀扎进了老歪的心脏上。

  我哭了,端来一盆温水,将毛巾洗干净,高声地喊道:“老歪,兄弟给你搓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BC

  A.“我”偷带药被老歪发现,于是视老歪为仇人,在老歪落配时对他极尽蔑视侮辱,可见“我”是一个品质恶劣的人,是小说中的反面形象。

  B.小说中插叙“我”和老歪“结梁子”的经过,不仅解释了“我”蔑视老歪的原因,而且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

  C.虎子是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他的两次传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转变了“我”对老歪的感情,让老歪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D.老歪为救一个小孩中刀身亡,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老歪曾经担任过侦察排长。他面对群众危难一定会挺身而出。

  E.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我”对老歪前倨后恭的态度,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我’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能知错就改。

  (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刻画老歪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五次写老歪的笑,每次笑的表现都不同,他的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我’是一个品质恶劣的人,是小说中的反面形象”错,由后文可知,“我”并非品质恶劣的人.D.“一定会挺身而出”表达过于绝对.E.“前倨后恭”“良心未泯”不准确,文中并没有流露出“我”对老歪前倨后恭的态度.故选BC.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小说第一段交代了人物背景,渲染出一种美好的氛围,为突出人物形象,与前后对比,设置悬念形成对照.

  (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注意分条.从小说中“我偷偷地将两盒贵重药品塞进裤裆里,大摇大摆晃荡着.保安虎子是我发小,咱有内应呀.虎子瞧见我…然后从我裤裆里掏出那两盒药,又和虎子嘀咕着什么,歪着脖子,笑呵呵地说:兄弟,轻松地走吧!”体现出其忠于职守、友善待人的特点;从“老歪那时牛气的很,安保科长,手下十几个保安人员护驾,大有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气势.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制药厂还能受穷?我常常将药品藏在内衣里面,带出去换两酒钱”可以得知直面现实,踏实肯干的特点.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文中五次不同的“笑”,直接表明老歪的坚实形象,这是一种人格的凸显,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

  答案:

  (1)BC(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交代了主要人物老歪与“我”,初步展示了人物的形象,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总体印象.②写“我”对落配的老歪的蔑视态度,与几年前对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与后文“我”得知真相后的愧疚形成对比,有欲扬先抑的作用,使小说情节曲折多姿.

  (3)①忠于职守,友善待人.发现了“我”的偷盗行为,为了避免“我”受到惩罚,他仅是把药收走了事,收走时的态度也是“笑呵呵”的.②直面现实,踏实肯干.虽然曾经“牛气得很”,但落配后为了生活,尽心尽力工作,哪怕是搓澡,也会使出自己全部力气,让顾客感叹“老歪搓澡的功夫还真挺神道”.③勇敢无畏,舍己为人.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当过侦察排长,脖子穿过一颗子弹;后来为了救一个小孩,牺牲了自己.(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4)第一处“浅浅一笑”,说明老歪见惯了顾客(熟人)的倨傲,早已见怪不怪,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第二处“一丝苦笑”,体现了老歪对自己目前生活境况的一丝无奈.第三处“笑呵呵”,体现了老歪的善意,也有对忠于职守的一丝得意.第四处“笑了笑”,说明老歪对“我”对他的刺激不以为意,他已经看淡了人生的起伏.第五处“笑了”,说明老歪对现状很满足,淡泊名利.这五处描写,从不同层面丰富了老歪这一形象,体现了老歪的人生智慧:得意时不猖狂,与人为善;失意时不自卑,淡然处之,平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