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答案及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刘惠分享

  高考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重视高考,不能儿戏。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O年的距离,等于我们现在此距离嘉庆朝的时间。

  ②《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③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④《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⑤《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⑥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⑦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⑧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改)

  1.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

  B.《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B.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B.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D.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6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持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院里人们关注郑若奎和潘雪娥二人发展的感情变化过程;暗线是郑若奎和潘雪娥两人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B.小说开头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末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边来愈见多”的作用是为文章创设出浓厚的现代气息。

  C.邻居们不清楚,潘雪娥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的确没有结过婚,这说明邻居们有猎奇心理,对潘雪娥的人生充满了好奇。

  D.郑若奎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回来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这里作者埋下了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那里买花实际是为了表达爱意。

  E.文章以“永远的门”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一方面它在小说结尾处出现,这里读者感觉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另一方面,它也蕴含了全文的主旨,发人深省。

  (2)在文中,邻居们的情绪随故事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3)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在形象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 (6分)

  (4)小说中多次出现对高脚花瓶和鲜花的描写,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 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其踞以骂口......"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卜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 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而受命怀王......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孩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大。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祈了对方可能面临的馆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红梅

  苏轼①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备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②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试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迫害,元丰二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3年。

  ②诗老:指苏试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其诗《边梅诗》中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清枝"之句。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探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0.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结合全诗赏析。(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举重若轻,轻松退敌的句子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写出了当时战败的屈辱历史已被逐渐忘却的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3)学习能改造人,《劝学》中用木材和金属的比喻证明这个道理的句是: , 。

  (4)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是:师者, 。

  (5)吾所以为此者, 。

  (6)廉颇闻之,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项是(3分)

  A.征辟(pi) 召(zhao)唤 游戈(yi) 自诩(xu)

  B.宁(ning)愿 啃啮(nie) 喟(kui)叹 吝(ling)啬

  C.睥睨(pi ni) 风靡(mi) 饮(yin)马 骨髓(sui)

  D.道观(guan) 单(chan) 说(shuo)服 蹩(bie)脚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赦免 佯装 摩登 炙烤 皇天厚土

  B.仓廪 诀别 伺机 动辄 瑕不掩瑜

  C.问候 国粹 辩别 帷幄 珠联壁合

  D.驽钝 震慑 谗言 孱弱 阴谋鬼计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被誉为“中华第一庙会”的北京地坛庙会在丁酉年新春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万游客熙来攘往往,南腔北调,尽享节日的欢乐。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出、“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中国古代的许多不朽诗篇,往往源自失意文人郁积于心的明珠暗投之感伤,李白的《将进酒》即是其中的明证。

  ④有专家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要遵守竞争秩序,不能无序竞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 “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这一最新科技成果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海斗号” 自主遥控水下潜水器取得的。

  B.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冇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 “一带一路” 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当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车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何弥合杜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 , 。 ,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④②⑤⑥①③ C.③①④②⑥⑤ D. ③①②④⑤⑥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成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长昌德:在人类生活中,免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辽济学家马驮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A项,根据原文可知,班固死于狱中是在汉和帝永元四年,《汉书》成书在此之后;B项,“《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

  2.A 根据文意可以判断“个人气质的极大差异”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班固受官方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

  3.D D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是“推想”,“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性情。

  4(1)A E

  【解析】B开篇的环境描写主要是通过古旧、闭塞、传统的特定环境,暗示人们内敛、拘谨、保守思维状态,并烘托出悲剧主题。C文章中相关内容是为了对潘雪娥进行介绍,并没有有意塑造邻居们特征。D文章中并没有明确交代花是从潘雪娥那里买的,写郑若奎买花插花,是为了揭示他对潘雪娥的暗恋之情。

  4(2)①每次听到郑若奎和潘雪娥简单而缺乏温情的交流邻居们都感到泄气。

  ②邻居们曾热切地盼望郑若奎送花给潘雪娥。

  ③邻居们对郑若奎产生了遗憾和同情。

  ④当得知噩耗时,邻居们内心充满了哀情和敬意。

  ⑤看到墙上的门时,人们心里充满愤懑。

  ⑥当发现门是画在墙上的时,人们大吃一惊。

  4(3)

  ①都是对爱情有着渴望的老单身。

  ②都是内敛含蓄,极力将感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

  ③都是受古老观念束缚,不敢大胆追求爱情的人。

  4(4)①对花瓶的擦拭,瓶里鲜花的永久鲜艳,象征郑若奎纯洁、执着的爱,体现他对爱的渴望。

  ②文后花瓶里没有枯萎的白菊,暗藏了老姑娘潘雪娥对这份感情的认可,以及她对永久失去这份爱恋的遗憾和痛心。

  ③瓶中的白菊吸引人们的目光,合理引出了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造成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花瓶和鲜花,与男人的外貌、家里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增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5.C

  6.A 【解析】“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

  7.B 【解析】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8.(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且各1分,句意1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各1分,句意1分)

  9.A

  10.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形象传神。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批评石曼卿仅从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而未见其精神品质,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11.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⑵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⑶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⑷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⑸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⑹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C

  13.B

  14 .C 【解析】①句,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②句。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不合语境;③句,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的人手里。④句,无可厚非: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不能过分责备。应用“无可非议”。此处不合语境。⑤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不合语境。⑥句,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15.D 【解析】(A项句式杂糅,“靠的是……”与“是靠……取得的”选择一种句式。B递进关系不当,应为“不仅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前补上“一带一路”。)

  16. C 【解析】③总说,①先说“市场”,④说“政府”“社会”,②承接“政府”谈“制度建设”,⑥进一步解释②,⑤由“制度”转折。所以选C。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