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2)
五、(12分)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
②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思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
③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
④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思。
⑤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
17.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4分)
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l3日电(记者潘林青)由于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农民居住分散,在城里人看来平常的快递送货上门,却让许多农民“可望不可即”,网上购物、网上创业等“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更是“无福享受”。而如今,在山东省嘉祥县,随着“一元快递”在农村快速走俏,这一切逐渐成为历史。
1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十八大代表选举通过采取普遍召开党员大会,专门印发《致党员的公开信》、普遍发送手机信息等一系列措施,使广大党员都能全面、深入、及时地了解选举工作情况和要求的方式保证了党内民主。
六、(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
潘采夫
①十一月二十四日,是黄君去世六周年。奇怪的是,想起他的时候,竞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我只记住了他离去时做了一个鬼脸,还有一声长笑。
②当然这个记忆是骗人的,一个肺魔缠身的人自有太多苦痛。记得六年前做告别露叔专题的时候,有的报纸用了“沧海一声哭”的题目,嵌入得巧,只是意境落了下乘,编辑不懂,霪叔什么时候哭过?
③戴上耳机听《沧海一声笑》,搜集了六七个人的版本,任贤齐将一首神曲弄得俗气,江智民中规中矩,罗炙的声音华美,许冠杰唱出了神韵。听来听去,原来这首歌只专属黄霑一人。最让我热血流动的是黄嘉、徐克、罗大佑三人合唱的版本,徐克算是配角,罗大佑声音粗粝,已有身在江湖的感觉,而黄霑声音自由不羁,不讲技法,如旷野风声,叉如谁在滚滚江边纵声长啸,歌者动容,听者惊心,这种慷慨悲琼的味道,是别人无论如何学不来的。
④徐克和罗大佑已经是人中翘楚,但仍然配不上与黄露合唱此曲,在电影《笑傲江湖》里合奏这首曲子的曲洋与刘正风,就像历史止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我以为最好的组合,应是倪匡、黄霑和金庸。金庸入世儒生,黄露游走红尘,倪匡笑瞰三界,而且精神层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准,隐隐有儒、道、释齐聚绝顶的气势,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三人唱起“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那是我能想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场面。
⑤每次想到黄霑,想到倪匡,想到金庸,都忍不住慨叹,这是怎样的人中龙风啊!得有怎样的水土,多少的历史,才能让这样的人现于世间。游龙戏风,惊鸿一瞥,他们走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
⑥所以,我一直想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们为什么汇聚在了那时的香港?这样人的以后还会再有吗?
⑦黄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广东,一九四九年到了香港,他的香港经历我们比较熟悉了。金庸出生在民国时期的浙江海宁,是当地书香望族,自小就在战争中流亡,但学业不废,弱冠成为报人,去香港《大公报》供职,这才有了后面的办《明报》、写武侠的经历。
⑧最传奇的是倪匡,他同样出生在民国,在内地还当过军人、警察。五十年代到内蒙古垦荒,因冬天拆了一座小桥当木柴,被以反革命罪羁押数月。他决心逃走,从内蒙古、上海一路到广州,然后到香港,从此一生再不北望神州,不迈进大陆一步。
⑨这是黄露他们那一代的经典路线图,其实何止这三人,太多人走了这样的轨迹。梁羽生是这样,胡菊人是这样,余英时是这样,他们也到了香港:雷震、殷海光、李敖、许俘云也无不同,他们只不过是到了台湾:而唐德刚等人去了美国。
⑩如果把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一一盘点出来,就是一幅文化“流民图”,他们都是严复、梁启超、陈寅恪的文化余脉,像鸟-样离开民国故土,从此成为海外游魂。唐德刚的《五十年代的尘埃》,巫宁坤的《一滴泪》,黄霑的“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永不休”,金庸的“塞上牛羊空许约”“谁家子弟谁家院”,许倬云的《万古江河》《风雨江山》,听听这些名字,这些句子,哪一个不是深藏着去国之痛,文化之殇?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乌之悲鸣。
(11)倪匡的去国经历在香港成为神话,香港人说倪匡是骑着一匹马从中国腹地跑到了香港。这个形象一直吸引着我,成为一代去国知识分子的象征,虽然这形象远不是这么轻松潇洒。骑着自马穿过中国,这是那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地图。
(12)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黄霑生在民国,受过完整的民国小学教育,然后投奔香港,香港成为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人文荟萃之地,他们文脉未断,香火不绝,同时有着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伤痛。最最要紧的是,那时的香港,是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这些风云际会,这些因缘巧合,当得上一句空前绝后,连台湾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今天的香港,文脉渐渐杳然:今天的台湾,也不再是当年的水土了。所以只有那个年代的香港,才能诞生黄霑,才能诞生倪匡,才能诞生金庸。不会有别处。
(13)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
19.请简要分析②③④段怎样塑造黄霑这个人物的。(4分)
20.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鸟之悲鸣。
(2)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
21.文章是为了纪念黄霑去世六周年而写,为什么要以“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做标题?(4分)
22.作者为什么说“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这对你有哪些启示?(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神对人说: “我医治你所以伤害你,爱你所以惩罚你。”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下少于800字。
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参考答案
一、1. B(溃脓/大杂烩,都读huì;搽粉/话茬,都读chá;拘泥/泥古,都读nì)
2. D(民不畏死 闲工夫 以点带面)
3.A(融解是物质由固相转变为液相的过程;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基于: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遏制:制止,控制;遏止:阻止)
4. D(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
5. C(A.语序不当B. 成分残缺,在“商业运作”后加“……的争论”; D.搭配不当,“增加”改为“提高”)
二、6.A(B,把“可能”变成事实,把“往往”变成“肯定”。 C,无中生有。D,强加因果。)
7.B(强加因果)
8.B (原文说的“宗教精神”偷换成了“宗教”)
三、9. C (祭祀)
10.D (以:介词,把;A. 况且/尚且 B.代词,他们/主谓间,取独 C. 但是,却/这样)
11.B ①⑥表现他的宽厚仁爱
12.C 并非他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
四、13.⑴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以是” “方刚”“特”“甫”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从此奏事的大臣见到辅臣都不跪。 (“比”“目”“此……者也”判断句式、“自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⑴颈联写孤雁在逼近洲渚的暗淡的乌云之间飞行,伴随着它的还有关塞凄凉的月亮,虚实结合,烘托了一种压抑凄冷的氛围,表现了孤雁的孤独无依、凄凉寂寞。(答拟人手法亦可)
⑵诗人托物言志,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于世路险峻的忧虑(疑惧、担心)。首联用“几行”与下句中“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尾联写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答表现了作者对孤雁的同情亦可给分)
15.(1)怎敌他晚来风急 (2)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舟遥遥以轻飏 (5)固前圣之所厚 (6)切问而近思
五、16. ⑤②④③①
17.山东“一元快递”让农民享“互联网+”红利。(“山东”1分,“一元快递”1分,“农民”1分,“互联网+”红利1分)
18.参考答案:十八大代表选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普遍召开党员大会,专门印发《致党员的公开信》、普遍发送手机信息等,广大党员通过这些措施都能全面、深入、及时地了解选举工作情况和要求,从而保证了党内民主。
六、19. (1)衬托;(2)用编辑不懂霑叔来衬托黄霑的境界之高;(3)用任贤齐、罗大佑等人的声音来衬托黄霑的独一无二;(4)用金庸的“儒”、倪匡的“释”来衬托黄霑的“道”,表现三人的绝顶境界。共4点,每点1分。
20.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了这些文化“流民”在卓越的风采、气度、成就深处所蕴含的去国之痛、文化之殇。得分点是“比喻”“风采”“痛殇”。
(2)“这样的人”是指黄霑、金庸、倪匡之类的绝顶文人,他们的境界是后来人很难达到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化之殇的无奈、悲凉。得分点是分析出“这样的人”和作者的情感。
21. (1)“他们”是指以黄霑等人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涉及的范围更广。(2)“穿过中国”是暗示这些人的“流亡”悲剧,寓意丰富。(学生根据11 段答“画出了那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地图”也可以)(3)“骑着白马穿过中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更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
三个得分点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分析“他们”,(1分)知不知道“穿过中国”的深意,(2分)有没有扣住“诗意、画面”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22.原因:(1)黄霑接受了完整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又有被迫流亡的痛苦经历,兼具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1分)
(2)那时的香港是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是人文荟萃之地;香港人有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伤痛;香港是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2分)
(3)林夕、方文山、余华等人很难再同时具备那样的主观、客观条件。(1分)
启示:要想在文化领域有杰出的成就,首先自身要有坚实深厚的功底,其次社会环境要宽松自由。从自身修养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展开分析即可,2分。
七、23.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与广东高要知县。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再说古时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各有规定的时间。如果野兽突然出现,马受惊狂奔,惊了您的车驾,怎么能不考虑万一的情况呢?”奏折呈入,皇上大怒,宣召杨雍建入朝觐见,告诉他自己狩猎是阅兵习武的用意。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才怒气消解。
当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共同镇守广东,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况且两藩王共同镇守,供应繁多。现在四川、贵州安定了,希望调移一位藩王镇守安抚那里,让广东百姓休养生息。皇上不久就命令耿继茂调出广东镇守福建,这是杨雍建引发的啊。顺治十七年,杨雍建上疏说:“朋党的祸患,从民间逐渐形成。想要堵住它的源头,应该严禁结盟结社,请命令学臣查办禁止。”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杨雍建改任吏科给事中。康熙即位,辅臣把持朝政,奏事的大臣觐见,都长跪行礼,只有杨雍建站着说话。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从此奏事的大臣见到辅臣都不跪。
康熙十八年,杨雍建被授予贵州巡抚。杨雍建上疏请求设立营制,减轻徭役,招集流亡的人,严禁地方官吏私自征派。土司拜见巡抚,按照旧例,一定要吹响战鼓号角,在门前交戟,让土司在巡抚面前跪拜。杨雍建把这些规矩全部废除,将土司引至座前询问疾苦,给酒食,土司都心服。起初,贵阳一斗米价格五千,杨雍建请求朝廷运送军粮来供给市场。之后,命令百姓开荒,教百姓耕种。等到三年后,稻田一天天地开垦出来,老百姓的粮食已经充足。康熙二十三年,杨雍建被召回京担任兵部侍郎。不久以双亲年迈的理由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他。康熙四十三年,杨雍建去世,皇上亲赐祭葬。
猜你喜欢: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上一篇:语文高考真题试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