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2017
高考复习在于毅,在于勤,时不我待争朝夕。努力加油,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2017,仅供大家参考!
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2017第一部分
一、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于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比赛无疾而终。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D.王武庆称:“我们的拍卖行这几年做了很多流失文物的拍卖工作,一般说来,流失文物会通过外交途径或竞拍收回。但有限的经费对于上不封顶的文物拍卖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2.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下半年,广州登革热疫情高发,为防止疫情扩散,保证地铁工地和车站,广州地铁已启动了多项措施,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防治工作。
B.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至今已有十载,它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C.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至此共有十余位法国籍作家获得该奖,成为历史上拥有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最多的国家。
D.信仰是存在于人的生活实践中需要不断建构和完善的人生信念,在建构信仰时最不要忌讳那种自己都不信的传授,那种灌输式的说教。
3.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句子,组合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有些人吃着碗里圆溜溜的东西,往往陷在“元宵7’或“汤圆”分不清的困惑里。其实, ; 。当然,最本质的区别是制作方法: ; 。 , 。可见,好的汤圆是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的。
①单看个头,元宵比较大,汤圆则个头小
②元宵是“滚”出来的,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沾水后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边滚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大小即可
③就是说,把糯米泡水后,连水带米一起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
④除了名称上有区别,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⑤汤圆是“包(抱)”出来的,其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
⑥但汤圆用的是糯米粉,最好用“水磨粉”
A.②⑤④①⑥③ B.④①②⑤⑥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①②⑤③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小题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B.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C.汉王使人间问之 间:暗中
D.信义安所见乎 见:表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病者张目 羝乳乃得归
B. 更为造美食 兄弟并为郎
C. 此其祟也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D. 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所当者破
6.下列句中有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弟子前置水 B.道人则目诸弟子
C.项王泣数行下 D.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3分)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3分)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出诗歌中“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的意思。(3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10.补写出下列 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观猎》)
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宿建德江》)
③.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④.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无题二首》)
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2017第二部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14小题。
中国古代书院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及教育制度,与官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办学目的是“为教育的而非为科举的”。
书院的教育模式大多因师因学而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授课形式,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便是老师升堂讲说、学生分斋授课。升堂讲说类似现代学校的课堂讨论,有主讲,有提问,还有辩难。分斋授课则指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斋舍或书楼自学,同时有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切磋、质疑问难。南宋建康的明道书院规定,每旬“三八讲经,一六讲史”,“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讲经与讲史即为书院山长的升堂讲说,经疑与史疑实则为分斋授课。
教学活动并非局限于讲堂与斋舍,祭祀、展礼、游览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以多种方式发挥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的优良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多因时、因地而制宜,但一般都包含经学、史学、文学、诗学、小学、算学、制艺帖括等内容。宋代各书院主要设置“五经”课程,南宋朱熹集注“四书”后,“四书”课程的设置更为普遍,元代书院大多以《四书集注》为必读教材。同时,书院也设置其他课程,例如,濮州历山书院特设医学,内乡博山书院特设数学、书法等。除四书五经外,学生也选修前四史、文选、杜诗等课程,有的书院还辟有“射圃”以传授武学。
大多数书院都重视作为传统数学内容的“展礼”教育。祭拜先师、朔望祭祀等教育,成为书院不可或缺的常规课程,体现尊师重道、崇贤尚圣的精神。在“仰而瞻其容,俯而读其书”的氛围中,使学生养成对先贤的景仰与礼敬之情,由此形成书院崇圣尚礼、人格养成的尚德精神。
书院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会讲与讲会制对书院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书院会讲,实为各书院举行的学术性聚会或研讨会,含有对时人所关心的重大政治学术问题的会同讨论、讲辩之意。讲会之制则是诸教育大师凭借书院以传播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与会讲之制作为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有别,讲会之制实质上是一种学术团体组织。黄宗羲《宋元学案·东莱学案》载,南宋淳熙年间,在明州诸书院讲学的学者杨简、沈涣、吕祖俭、袁燮等人,组织举办了学术交流组织“四明讲会”,不仅活跃了书院的教学活动,更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在“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方面,书院教育强调弘扬“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以人格教育、繁荣学术、人才养成、传授知识为培养模式。
历代教育大师在大力倡办书院教育的实践中,都明确反对把书院办成攫取功名利禄的名利场,反对把专攻科举考试所需的文辞之学作为教学重点,而主张放法古代圣贤“教学为先”的办学理念,把造就“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作为培养目标。如南宋学者张械明确反对把科举利禄之学作为书院办学育人的指导思想。朱熹也说:“建书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与讲学非只为科举计”,他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学规,虽然要求书院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把维护统治秩序的纲常伦理作为书院教育的方针,但同时更明确反对把“务记览、为词章、钓名声、取利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的育人准则。针对官学和科举诱导士子“忘本逐末、怀利去义”的积弊,他强调书院教育应注重人格教育,提倡言行一致、克己为人、道德自律、修身养性等。
中国书院教育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正心诚意、修身为本,讲求经世致用、学术创新等优良品德和传统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书院文化不仅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泯灭的作用。
(选自201 5年3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张熙惟《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有删改)
11-12题为单选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1.下列关于“书院教育”的谠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书院教育大多因师因学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招生及授课形式。
B.书院教育都重视“展礼”教育,以达到培养“崇圣尚礼”精神的目的。
C.书院教学场所是讲堂和斋舍,教学方式是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
D.各书院教育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含经、史、诗、文、数等内容。
12.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书院教育中形成的会讲制与讲会制,影响了书院的体制,也影响了官学。
B.历代教育大师们在办学实践中都反对把书院办成追名利进官场的名利场。
C.古代书院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
D.宋代朱熹坚持人才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不能冒犯纲常伦理秩序的观点。
13.请概括文中书院教育中会讲制与讲会制的不同点。(4分)
14.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2011年9月,复旦大学率先试点四年“书院制”教育,其“书院制”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文史哲入口,政经法出口”,即书院学生必须夯实文史哲素养,并具备治国理政的一技之长。
四、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的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5题为单选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D.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16.文中夏丏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8.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上一篇: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下一篇:银川高考押题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