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_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2)

刘惠分享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我是爸爸,再见

  弧笑弦

  我爸不好了。

  孙姐来电话时美国这里还是白天,可我觉得天一下就黑了。我匆匆忙忙往国内赶,可还是晚了,死神带上我爸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父子不和,详情我不愿再提。总之,自从三年前我的母亲过世,我便认为国内的一切都和我没什么关系了。我甚至不愿去想:说不好哪一天,患心肌梗塞又贪杯的父亲也会死去。

  我爸的遗体停在太平间,而我身边只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远房亲戚。还有一个人就是孙姐,她是我们家的老邻居。我爸的遗容十分安详,仿佛知道我回来,静静地等着。这份安详加重了我心中的凄凉:他是我爸爸,我没能为他送终,总得为他办个体面一点的葬礼吧?这样凄凄凉凉地总不成个样子,可我又能怎样呢?

  “对了,”孙姐悄悄取出一部手机,“你爸临终前叫我把这个给你。”

  一部新手机。新得连指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开机,”孙姐又说,“这也是你爸说的。”我照办了。开机不到三分钟,手机上传来了短信提示音。“打开看看。”孙姐又说。我又照办了,手机屏上显现一行字:“回来了?我是爸爸。现在按我说的做……不要发愁,我会帮你把我的葬礼办得像模像样的。”事出意外,我有点发蒙。

  不过,我还是按照短信提示回到家,打开写字台抽屉,从里面找到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共有六七十人。他们全是有必要请来参加我父亲葬礼的人。我爸的遗体转到了殡仪馆,接到我电话的人们陆续赶来。自从接到第一个短信,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显现一条新短信。

  “刘×,你得叫他刘叔,给他打电话,请他帮你主持我的葬礼。”

  “别让来宾饿肚子。你给××饭店打电话,我跟老板打过招呼了,让他们送盒饭来。每日三餐不能少,少了失礼。”

  “别求车,我不在乎那排场。找公交公司雇一辆大巴,一天才二百块,省钱又实惠……”

  “我快火化了吧?骨灰盒简简单单的就行,不就是个盒子嘛。”

  简单说,我爸的葬礼办得很好。

  这一切,居然是凭借他留下的手机,凭借那一条条有如神算般的短信促成的,以致我都不敢相信他真的死了。

  葬礼过后,我正在整理他的遗物,孙姐敲门进来。“对了,”孙姐看着遗物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我说没有。“再没收到短信?”孙姐满面狐疑。“没有。”我说着取出那部手机。

  可巧,这时一条新的短信出现了:“我是爸爸。我的葬礼办得还好吧?以前爸爸和你有争执,是爸爸不对,因为我老是认为,儿子就该听老子的……这些都不提了。你现在要办两件事,一件事是去通信公司结算。他们开通了预约短信业务,你接到的所有的短信都是我预约设定的。另外一件事是,我给你留了笔钱,在××银行的保险箱里。你可以随时去领取,保险箱有我设定的密码,密码号是5468□□□□□……”怎么回事?后面的密码号不显示了。我和孙姐相互对视,瞠目结舌。

  我找到了通信公司,对方答复说:没错,那些短信都是我爸过世前半年预定的。根据双方合同,一旦手机开机,就会自动发送那些由我父亲预先拟好的短信。

  “可是,最后这条短信不完整,”我说,“密码部分后面的五位阿拉伯数字,看不见了。”“我也觉得很奇怪。”对方说,“你是第一个开机的人吗?”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根据合同,这部手机里的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会不会有人在你之前开过机,把密码弄没了?”的确,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

  我回到了美国,每天照常上班下班,偶尔拿出父亲留给我的手机,出神地看上一会儿。一天,我的邮箱里忽然多了一封国内寄来的挂号信。看过信,我立即跑去银行,发现我的账户里果然多了一笔钱,对我来说相当多的一笔钱,那正是父亲留给我的遗产。

  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眼模糊。

  “我是爸爸。原谅爸爸在短信里骗了你。我料到孙姐会在把手机交给你之前开机偷看,所以银行保险箱和密码什么的,都是我编的,逗她玩儿的。现在邮局的信件、银行的国际汇款,都开通了预约业务,只要医院把我的死亡通知转告你刘叔,他就会帮我把一切办妥。总之,等你看到这封信时差不多就可以去查看汇款了。现在得说再见了。再见,儿子。爸爸爱你。”

  (选自《故事世界》2013年18期,有删改)

  19.小说结尾告诉读者,孙姐偷看了手机短信。对于这一点,小说在前文埋了哪些伏笔?(4分)

  20.分析概括小说中“爸爸”的人物形象。(4分)

  21.小说以“我是爸爸,再见”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22.这篇小说特别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即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一步步读下去。请根据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组织春游,曾经是许多中小学的“必修课”。春游可以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开阔眼界,陶冶情趣,发散思维;也有利于他们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提高集体归属感。

  但是,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却很少见了呢?据了解,主要是安全问题。组织集体活动最怕发生意外,一旦出事,学校要承担各种责任,甚至会吃官司。近年来各地已出现不少这样的先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学校便干脆不再组织春游,孩子们也就只能望“春”兴叹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舷”应读xián。C“浑”应读“hún”。D“符”应读“fú”,“应”应读“yīng”)

  2.D(A蜇→蛰。 B和→合。 C察→查。)

  3.C(化解:消除,解除;与“风险” 搭配较为合适。解决:处理问题使有结果;常搭配“矛盾”、 “问题”、 “困难”等。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前文有“配枪类别”,用“复杂”为宜。效仿:效法,学习别人的长处,含褒义。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去做。)

  4.B(A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B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不能用于形容改变很大。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根据语境,此处指按照攻略图寻找景点。D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

  5.C(A搭配不当,“医疗”和“上涨”不搭配,“医疗”后加“费用”。B不合逻辑,“回收、流通和制造”语序错误,应改为 “制造、流通和回收”。D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我们”前)

  二、(9分,每小题3分)

  6.B(文中只说《老子》中谈到了“圣贤政治”的五种境界)

  7.A(B“人无私心”不当,文中说“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C“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不当,因为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也属战国,要将“秦国”和“秦朝”分开。D“礼”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不是对立的,更不应分先后)

  8.B(“君王都很贤能”说法绝对,原文为“大多数君王都很贤能”)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赢:剩余,赢余)

  10.D(A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介词,“和”/连词“和”。D助词,与后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11.C(2表现陈寿在军事上判断形势的能力。4表现陈寿廉洁自律。6自述“不喜劾人”)

  12.B(“兵力空虚”错,后文提及“诸道袭击,斩获甚多”,可见有一定兵力)

  四、(24分)

  13.(1)祖父陈志弘,洪武年间代替兄长戍守辽东,于是入宁远卫军籍。(3分。关键点:戍、遂、籍)

  (2)刘吉恨王恕,暗示御史弹劾陈寿不熟悉刑律,希望以此归罪王恕。(3分。关键点:憾、讽、罪)

  (3)这年秋天,陈寿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4分。关键点:拜、号呼、拥、移日)

  14.⑴本词一、二两句,描绘了平芜苍茫、落霞辉映、归雁纷纷栖落沙洲的景象;通过晚霞、大雁、汀州、平芜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寂寥的深秋氛围,给人以落寞、凄清的感受。(4分。意思对即可)

  ⑵本诗下片抒发了诗人年华流逝、事业无成的伤感,漂泊无定、只身天涯的悲叹,和秋风染鬓、借酒浇愁、闲数暮鸦的孤独苦闷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5.(1)无求生以害仁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造化钟神秀 (5)江州司马青衫湿 (6)山映斜阳天接水

  五、(12分)

  16.52431(4分。5引出论述对象“治理”并指出其在西方的词源含义;由2句中“‘统治’的含义源于拉丁语”可判断2句承接5句;4句中“这个‘皇帝’”即指代2句中的“像皇帝那样”,前后呼应;3句总结“统治”一词暗含的意义,由1句中的“而在现代”可知属于分析“治理”一词的现代意义,故放在句末。)

  17.a.①“和财力”;b.③“根据”或“显示”;c.④“接近”或“以上”;d.⑤“随之”。(4分。每点1分)

  18.(示例)奶奶,这种药治疗您的高血压挺有效的;您只吃这一种药就行了,别再同时吃别的药了。您要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吃药,用温开水冲着吃;一天吃这一次就行了,一次吃一片,千万别超过两片。刚开始吃时,如果觉得有点恶心、头痛、口干什么的,那是正常反应,过几天就没事了。(4分。表述要明白易懂,准确全面;注意称谓和语气)

  六、(18分)

  19.①爸爸留下的新手机,上面指纹看得清清楚楚。②孙姐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并问我有没有再收到短信。③通信公司问“会不会有人在你之前开过机”。④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而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4分,每点1分。③④两点也可合并为一点作答。)

  20.①知错能改。生前一度对儿子专横,后来能反省自己,并通过短信向儿子道歉。②洞察人情。能准确判断亲友、邻居谁可托付,谁会负心。③处事周密。料事如神,并能采取恰当的方法,将身后之事安排得十分妥帖。④爱子情深。对儿子可能遇到的大小事考虑得无微不至,彻底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4分,每点1 分。有其他答案,只要合乎文本实际,也可得分。)

  21.①新颖活泼,吸引读者并激发阅读兴趣。②这是小说中短信里最有代表性的话,体现了小说情节的基本特点。③这是小说中爸爸的话,强化了爸爸的人物形象。④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父爱主题。(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2.小说中的悬念一个接一个:爸爸病故,葬礼怎么办?父亲留下的手机竟然能用短信指示我办葬礼,这些短信从何而来?短信中的密码号为何不全?是否有人先开过手机?父亲的遗产是怎样汇到美国的?直到结尾,所有的悬念才得到了彻底解答。小说步步为营,层层设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6分,其中分析技巧4分,概括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寿,字本仁,他的祖先是新淦人。祖父陈志弘,洪武年间代替兄长戍守辽东,于是入加入宁远卫军籍。陈寿年少时十分贫困,拾到别人丢失的钱,坐等到半夜,归还失主。跟从同乡人贺钦学习,考中成华八年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一职。巡视宣、大边防,弹劾罢免行为不端的镇守宦官。又曾因弹劾万贵妃的兄弟以及宦官梁芳、僧人继晓,被关入钦犯监狱。得到释放,积功升迁任都给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掌管吏部,提升陈寿为大理丞。刘吉恨王恕,暗示御史弹劾陈寿不熟悉刑律,希望以此归罪王恕。陈寿最终被调任南京光禄少卿,就地专任鸿胪卿。

  十三年冬,陈寿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做延绥巡抚。火筛多次进犯边疆,前任镇巡官全部获罪离职。陈寿到任后,聚集器械和粮饷,广泛派遣间谍,分别布置人马为十路,让他们互相策应救援,军威开始振奋。第二年敌寇各部大举进犯,先派一百多骑兵前来引诱。诸将请求攻击,陈寿不同意。他亲自出帐外,带领数十个骑兵,在胡床上指挥饮食。敌寇望见,对此感到疑惑,便引兵退去。官军诸路袭击敌人,斩首俘虏很多敌人。朝廷正派遣苗逵等大军到来,而陈寿已上奏捷报。孝宗嘉奖他,加俸禄一等。苗逵想乘胜捣毁敌寇巢穴。在延绥驻扎了很久,三万匹战马每天消费的草料无法计算。陈寿请求出去到边塞附近放牧,靠近水草,众人面露难色。陈寿便上马先行,众人都跟随他,节省军费数十万。当战斗胜利时,有人劝他写上子弟的名籍,陈寿说:“我的子弟连射箭和用矛都不懂,怎能和浴血奋战的将士共同受赏呢!”最终也不答应。

  十六年,陈寿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掌管南院。正德年间,刘瑾假传圣旨逮捕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人,陈寿直接上奏章解救。刘瑾大怒,令他辞去官职。不久因延绥仓储亏损获罪,被罚米二千石、布一千五百匹。陈寿家贫不能抵偿,上书皇帝陈述自己的情况。刘瑾察知陈寿贫困,特许免罚。宦官廖堂镇守陕西。廖堂贪婪残暴,杨一清认为陈寿刚毅果断,九年正月,起用他巡抚陕西。廖堂当初奉诏制造毛氈帐篷一百六十间,赢余白银数万两,打算送给权贵幸臣,陈寿传檄主管部门留作赈贷之用,又告诫廖堂不要借向朝廷进贡名义征收财物。廖堂发怒,打算排挤他。陈寿四次上书请求退休,没得到允许。廖堂的爪牙数十人分散在各府县盘剥百姓,陈寿命令逮捕他们,这些人全部逃回,气焰受到阻遏。这年秋天,陈寿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过了一年,请求退休,就地进升刑部尚书,退休。

  陈寿任给事中时,谈论时政直言不讳,唯独不喜欢弹劾别人。他说:“我父亲告诫我不要做刑部官吏,因为刑部官吏容易冤枉人。谏官冤枉人更加厉害,我不敢随便说话。”嘉靖元年,诏令陈寿进一品官阶,派遣主管官吏慰问,时年八十三岁。陈寿为官廉洁,做官四十年,竟无家可归。寓居南京时,他的居所不能遮蔽风雨。陈寿去世后,上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他收敛尸身。又过了几年,亲朋故旧资助,才得以归葬新淦。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