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近十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2)

刘惠分享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林海音与其散文

  张默芸

  林海音从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

  那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亲、师生之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大多文字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我漫写北平,是为了我多么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陈谷子·烂芝麻》)她把满腔思恋,倾诉于对昔日亲朋好友的怀念中,表现在北京特有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市场变化的描绘上。至于北京的四季美景,在作者笔下,展现的是一幅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明媚的春,欢乐的夏,红叶满山的秋,鹅毛大雪的冬。“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恋北平!”(《苦念北平》)。作者的绵绵情思,真是“诉不尽,理还乱”!此外对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天桥、地坛等地的深情描绘,都洒下了作者相思的泪。因为“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根一样。”人同树,没有根是无法生存的。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

  她自然也爱她的故乡台湾。那里到处可见的相思树,香花,台北的温泉,狮子山的美景,妈祖生日的热烈气氛……都再现在她的篇章中,倾注着她的温情。而对故乡的英雄,则更是无限崇敬,如《雾社英魂祭》,洋洋数千言,从雾社山民的祖先写到今日雾社的庄严美丽,从山民的自由幸福生活写到日寇入侵后的悲惨命运,又从山民的奋起反抗写到殖民者的残酷镇压,更从英雄的顽强战斗写到烈士精神的永垂不朽。跨越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描写了那样壮阔的画面,全文感情深沉而主题深刻,笔势纵横而线索明晰,处处围绕着烈士精神与山河同在这个凝聚点取材,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从而使这篇祭文成为一首缅怀英烈的颂歌。

  林海音的另一些散文,则注重哲理的探求。如因“窗”的特殊作用而判“窗是有情的”(《窗》),而“门”则是“无情的东西”(《门》);作者通过对“门”的有关成语的种种解释,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得别具一格。更指出狗仗人势的可憎(《狗》),至于钱,也不是万能的东西,因为它买不到青春、生命的真理(《钱》)。只有春,才是充满希望的,“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春》)。这些内涵丰富、哲理深刻的散文,是林海音对人生深入观察的结晶。

  林海音叙写夫妻情、母子爱、师生谊之类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美。如妻子为尽妇责,好心地把丈夫书桌上乱物整理好,反而引起丈夫的怪脾气,妻子据理力争,丈夫只好认输:“算你赢,还不行吗?”结尾多么风趣而亲切呢!作者还常选用一些生活细节来突出这种情趣,如“丑小鸭”们“侦察出父母因熬夜写作而偷吃东西”的物证后,四张小脸冲着“我”要求“赔”的笑剧(《鸭的喜剧》);为帮助学生默默改错误,以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她又采用先叫学生一个一个走到操场,让偷球者自己去还球,小偷不敢还;后又用学生和老师一个一个走出教室又一个一个走进来,小偷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球放回原处,虽然老师明知是谁,也不点破,这一组细节描写,显得新颖别致,更体现老师一片爱心和巧妙的工作方法。……这样描写,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折射出作者热爱生活的底蕴。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林海音散文构思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如《贝多芬的力》,作者既写贝多芬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丧,又写他负担全家生活和培育两个弟弟的艰难,也写他失恋的痛苦,耳聋的打击,以及他立了遗嘱又奇迹般地活了二十五年,直到完成《第九交响乐》才在贫病中逝世。全文紧紧围绕着这位杰出人物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力”这个焦点上,从而使这篇散文凝炼、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辛酸餐馆泪》《日落百老汇》《诗的婚礼,诗的岁月》也体观这种构思的特点。有些篇章,用对比突出主题,如《五十两黄金·一块抹布》《二弦》。但她大多散文,都以清新的文字和素淡的笔调,将一个短小的故事、一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写出来,让读者得到丰富的感受。

  19.文章第一段中的“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这句话是如何统领下文内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0.解释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

  (2)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

  21.作者认为林海音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美”,这种情趣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本分析一下。(4分)

  22.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林海音的原文语句,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一下这些引用有哪些作用。(6分)

  七、(60分)

  23.作文(二选一)

  (1)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树对身边的柱子气冲冲地说:“柱子,你太靠近我啦,马上离我远一点!”柱子装作听不见,没有做声。接着那棵树又对围绕着它的荆篱,恼怒地说:“荆篱,你不能走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吗?你惹怒了我。”荆篱装作听不见,也没有做声。“美丽的树,难道你没看出那柱子是扶持你,使你正直吗?你不认为那荆篱是在保护你,使你免交恶友吗?”一条蜥蜴抬起它聪明的小头望着那棵树说。

  根据上述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请以“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近十年语文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1.D(A.疚-jiù;B.毗-pí;C.提-dī)

  2.C (A. 坐无虚席—座无虚席;B. 势力眼—势利眼;D. 冒然—贸然)

  3. D.(融化是虚拟词,一般用于心、坚冰等;溶化是固体溶解于液体。邻近,是具体位置、距离的靠近,多用于静态;临近,是时间上的接近,侧重于动态。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

  4. B.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A.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C.摇旗呐喊:观战的人摇动着旗子呐喊助威,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D.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多形容做了错误的决定。应该用“一念之间”。)

  5. A.(B.“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 搭配不当。 C.“归因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D.“防止……不再”前后矛盾。)

  6.C.(A.“提升人的知识认知水平”说法片面。B.“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内涵的理想国教育模式”说法错误。D.“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说法错误。)

  7. C.“视广博的知识为君子人格的决定因素”的说法错误。

  8. B.( A.“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是西方教育的培养目标。C.“孔子开创了学移民间的风气”说法错误。 D.应该是“确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走向”。)

  9.D(发觉,觉醒)

  10.C(C都是动词,像,好像。A①中“其”是代词,“他的”;②中“其”是副词,“还是”。 B ①中“之”是助词,“的”;②中“之”是动词,“到”。 D①中“者”是助词,“……的人”;②中“者”是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1.C(①是温造对张建封的赞扬③是皇帝要提拔温造而被拒绝⑥是温造因病而出京)

  12.A(跟随寿州刺史,却没有做官,“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参考译文

  温造,字简舆。温造性情喜好学习,不喜欢应试做官,隐居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了不起的人。”于是至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等到张建封授节彭门,温造回到下邳,有超脱尘世之心。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郡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随之心猿意马,大多驱逐了主帅,自立主帅,德宗因此忧惧。恰值范阳刘济表示竭诚效忠,于是密诏张建封挑选才识谋略卓异之人前往游说,辅佐他一定成功。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语未了,刘济俯伏流涕道:“济偏处远郡,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以死报效朝廷。”温造回来,张建封将他的名字呈报朝廷。德宗喜欢他的才能,下诏乘驿马至京师。天子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答道:“臣五世祖温大雅,外五世祖李责力。臣犬马之年三十又二。”德宗认为是个奇才,欲用为谏官,因言语间泄露意图而未成。又离开,隐于东都。

  长庆初,温造京兆府司录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原幽镇宣谕使,皇上召见他,温造推辞说: “我不过是府县跑腿小吏,初任要职,不宜担当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轻视朝廷。”皇上说:“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卿前去替我说明意图,不要多加辞让了。”于是赐给温造绯衣。温造到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在郊外迎接,温造便宣布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害怕,仿佛兵刃加于脖颈之上一般,从此率领自己所部九州归顺朝廷。等到到温造出使还朝,调任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暴乱,文宗也认为它能,便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诺他可以便宜从事。皇上考虑他辛劳费神,温造奏道:“臣估计诸道征伐蛮方之兵已返回,望赐臣密诏,使诸道之兵受臣调遣,使用这些军队便足够了。”皇上答应他,命令神策行营将领董重质、河中都将温德彝、郃阳都将刘士和皆听从温造指挥。兴元都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从蜀地回来,温造把意图和他们说了,都说“不敢有二心。”于是用八百人为卫队,五百人为前军。进入兴元府衙,前军分守诸门。温造下车,他们打算置办宴席,主管官员在厅堂设置帷帐,温造说:“此处狭隘,不足以宴飨士卒。”再移到衙门,坐定之后,兴元将士罗列而拜,温造慢慢说:“我欲询问新军去留的打算。可都往前来,旧军不得混杂在中间。”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温造便诘问杀害李绛的情节。卫志忠、张丕夹阶而立,拔剑呼喊“杀”。四周包围的兵士一齐冲上,总共八百余人。那些亲手诛杀李绛的,碎尸百段,发号司令者斩尸三段,其余一律斩首。用其中一百个首级祭李绛,三十个首级祭王景延等,并抛尸江中。监军杨叔元在座,慌忙起身哀求,抱着温造的靴子请求饶命,温造派卫兵将他拖出去,等候朝廷发落。敕旨杨叔元流放康州。杨叔元,是开始激起兵乱的人,人们以温造不杀他为遗憾。温造因功加授检校礼部尚书,赐万匹绸缎赏赐他的士兵。

  后入朝任兵部侍郎,因疾请求出任东都留守。病逝,时年七十,追赠右仆射。

  13.(1)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得分点:恐、因、妻)

  (2)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得分点:比、使、乃、报)

  (3)杨叔元,是开始激起兵乱的人,人们以温造不杀他为遗憾。(得分点:判断句、戮、恨)

  14.(1)今年、去年的的花都是实写,明年的花是想像,是虚写。(1分)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2分)而别情之重,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1分)

  (2)“东风”与后面的“垂杨”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3分)词人用东风勾画出了春游的美景,渲染了气氛。(1分)

  1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秋风萧瑟(3)觉今是而昨非(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5)雕栏玉砌应犹在(6)有暗香盈袖

  16.②①③⑥⑤④(共4分,排序有错不得分)

  17.示例:加强汉字书写,弘扬传统文化。我书写我快乐,我参与我成长。书写规范汉字,提升文化素养。(共4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18.内容:一个青年哼着歌,坐在一本打开的书上,书像鸟一样展开翅膀,载着他飞翔在白云之上。(2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寓意:知识能给人插上飞翔的翅膀(或知识能给人以上升的力量)。(2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19.这句话统领第二段至五段四段的内容。第二段和第三段介绍林海音的乡恋主题的散文,第四段介绍哲理散文,第五段介绍亲情散文。(共4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0.(1)原因有以下几点:林海音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令人感动,林海音把满腔思恋表现在对北京的描绘上,她认为自己的生命之根就是在北京,所以说她虽长住台湾却有浓厚京味儿。(2分,每条1分。答出两点即可。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注意联系上下文)

  (2)林海音的散文构思精巧,把许多片断凝聚于文章的“神”,用对比突出“神”,用清新的文字和素淡的笔调使读者得到丰富的感受。(2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注意联系上下文)

  21.(1)怪脾气的丈夫向妻子认输“算你赢,还不行吗”,风趣而亲切;(2)四个丑小鸭冲着“我”要求“赔”的生活细节描写;(3)让学生主动“还球”默默改错却不伤学生的自尊,新颖别致,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共4分。答出1条得1分,答出两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4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注意以文解文)

  22.(1)增强说服力,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如第二三段介绍林海音乡恋主题的散文时引用了很多原文语句,增强了文章说服力。(2)增添了这篇传记的文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第二段中“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根一样”就生动地写出作者对北京的深情,增添了文采。(3)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情趣。比如第五段中关于亲情的描写,“算你赢,还不行吗”等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共6分,每条2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注意从文中举例)

  23.参考例文

  要感恩那些扶持保护过你的人

  淄博市教研室 陈鲁峰

  上述寓言中,柱子扶持着树,使其正直;树却嫌恶柱子靠它太近。荆篱保护着树,使其免交恶友;树却嫌荆篱惹怒了它。真是岂有此理!作为树木要改变对于柱子、荆篱的不友好的态度,要感恩那些扶持保护过你的人!

  知恩图报,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人生态度!古代写过那篇读之让人落泪的千古名文《陈情表》的李密就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大孝子。小时候的他先是失去了父亲,后母亲改嫁,在伶仃孤苦中,祖母毅然决然担负起既作妈又作爸的职责,“躬亲抚养”,教李密读书写作做人,可算作扶持着李密的“柱子”、保护着他的“荆篱”。当晋武帝一遍遍催促李密来朝做官时,李密不顾掉脑袋的危险,上《陈情表》,坦陈了自己的态度——先尽孝后尽忠——竟也赢得了晋武帝的高度赞扬。试想,若李密为了讨好晋武帝,舍弃祖母在家,而外出做官,那他就真成了那棵忘恩负义的“树”了。只有感恩那些扶持保护过你的人,才会赢得大家对你的肯定与赞扬。不是吗?

  拒绝知恩图报,硬要做那棵“树”,是会遭到人们的厌弃的。《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就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忘恩负义的小人。想当初,贾雨村落魄之时,甄士隐赠送盘缠,供其上京赶考,他最终做到了应天府府尹的大官。可贾雨村迫于护官符的压力,听从了门下的建议,演出了一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闹剧,致使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陷入了薛蟠“虎狼”之口,成为红楼梦中“平生遭际实堪伤”的薄命女子!这种忘恩负义的做法遭到了应有惩罚,不久贾雨村就被迫辞官下野了,也成为《红楼梦》中最让人唾弃的人物之一!在自然界中,不做那棵忘恩负义的树;在社会中要成为知恩图报的人!

  知恩图报,人们敬仰你;忘恩负义,人们鄙夷你。在古代社会是这样,在近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国民党著名将领汤恩伯备受人们的鄙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出卖了他的恩师陈仪,致使陈仪遭到蒋介石的秘密处决,留下了一代骂名。作为弟子,可以选择和恩师不同的政治道路,但绝不能昧着良心将自己的恩师推向火坑,做了那棵忘恩负义的“树”!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开在人性枝头的美丽的花朵;而忘恩负义,则是泯灭良知的罪魁祸首。两者之间,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是吗?

  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

  淄博市教研室 陈鲁峰

  节制,就是要控制好各种欲望,使其停泊于平和理性之中;张扬,就是要广大自己的个性,使其烂漫于激情与激动之间。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就是在有所控制欲求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生命的斑斓,成为一个雅量高致的人,不是吗?

  “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写过《祭妹文》、《随园诗话》的清朝大家袁枚就是一个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的人,他节制做官的欲求,做过一点小官后,便辞官不做了;他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他在南京置办一块地,盖起了随园,过着“既爱诗书又恋花”的诗意生活,他说“不做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其实这个“懒”就是他的张扬,在“懒”中张扬他的文学才华,在“懒”中张扬他的情感天分,在“懒”中张扬对人间世事的感悟,于是,他成为了清朝文坛的一代盟主,成为清朝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试想,若袁枚没有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他怎能取得青史留名的煌煌业绩呢?

  “你是爱,你是暖,你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设计过国徽的一代才女林徽因也是一个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的人,面对徐志摩潮水般的爱的表达,林徽因毅然决然采取了节制的态度,“你追求的那个林徽因绝对不是眼前的林徽因,”林徽因在明白无误拒绝了徐志摩后,毅然决然回国,投入到古建筑的调研之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梁思成,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伉俪!可是,当徐志摩为听林徽因的报告,冒雨乘坐飞机到北京来,因飞机中途失事化为一缕云烟后,林徽因竟让丈夫到失事地寻找了一块飞机残骸放到自己的卧室,借以凭吊徐志摩。由此可见,林徽因也是个敢于张扬自己个性的人,在情感方面,她也不愿把这份真感情深埋在心底,一旦徐志摩去世了,也化作一股激流张扬出来了。正是林徽因是个敢于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的奇女子,我们后世才会时时仰望她那渐行渐远的身影,留给我们不尽的感叹与嘘唏!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能够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诗歌的余光中也是一个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的人,他早年酷爱西方文学,酷爱用英文写作,酷爱那些意识流等手法,也写过大量类似西方文学的作品;后来他意识到了,他要节制这种单纯的酷爱,他应该张扬“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是长江”的写作精神,于是,乡愁诞生了,听听那冷雨诞生了,他成为当代最有文学成就的华人之一。试想,若余光中没有行走于节制与张扬之间,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文学成就吗?

  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像袁枚那样青史留名吧;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像林徽因那样成为奇女子吧;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像余光中那样历尽沧桑而傲视文学吧!你是否也愿意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呢?真希望听到你肯定的铿锵有力的回答!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