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江苏语文高考真题2017

刘惠分享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战役,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江苏语文高考真题2017,仅供大家参考!

  江苏语文高考真题2017第一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

  A.青睐 人情世故 怃然(fǔ) 着手成春(zhuó)

  B.坐镇 鼎力相助 供职(gōng) 落拓不羁(tuò)

  C.辐射 世外桃源 肄业(yì) 不蔓不枝(màn)

  D.凑合 蛛丝蚂迹 缱绻(quǎn) 少安毋躁(shǎo)

  答案:C(A项怃然(wǔ);B项供职(gòng);D项蛛丝马迹)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有部分专家表示,盐城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

  B.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所以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C.政府既然以执政为民为崇高使命,那就不要怕人民监督。人民监督有利于政府及其官员时刻避免犯错或遭到误解。

  D.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六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答案:C(A项“走出……思路”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把“所以”改为“因为”;D项“跻身”有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之意,因此,“于”属赘余。)

  3.下列材料对“淮扬菜”作了介绍,请用四个短语概括淮扬菜的特点。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4分)

  淮扬菜形成于江苏淮安、扬州、镇江一带。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它以鲜活产品为原料,用其味所长但又不独倚其长,调味时追求清淡,甜咸适中,咸中微甜,从而突出了原料的本味。淮扬菜肴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鼎中之变精妙微纤,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细、烂等不同特色。厨工想象力丰富,一款三套鸭,家鸭套野鸭,野鸭套菜鸽,用火腿、冬笋作辅,逐层套制,三位一体,富于变化。

  答案:刀工精细 注重本味 讲究火工 菜肴富于变化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六·五”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环境保护部日前通报了2014年一季度环境违法案件处理情况,其中涉及江苏12个污染大户。这些污染大户大部分位于苏北沿海地区,分布在化工产业园、沿海化工园、生态化工园等园区。现已有多名政府官员因环境问题被免职、撤职。

  请对该事发表你的看法。要求:主题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示例一:苏北经济不能盲目发展。需要做好发展规划,需要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发展节能型经济,政府需要加大问责的力度。(有观点,理由充分,修辞正确,能自圆其说。)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而不夸耀自己的手艺一样。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莫能就一宇  就:完成

  B.家不居砻斫之器 居:存放

  C.盈尺而曲尽其制: 制:规模

  D.举而加焉 举:推举

  答案:制:制样,样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答案:D. “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处

  不妥。

  7.结合文意,请分条概括出宰相的为官之道。(3分)

  掌握全局;目光长远;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信任下属;赏罚分明。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3分)

  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评分建议:无能:没有技术(才能);货:财物;句意通顺。

  (2)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4分)

  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

  己决定怎么干。

  评分建议:斫:砍,色:脸色,俟:等待,断:决定,句意通顺。

  (3)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3分)

  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评分建议:主谓倒装1分,通,懂得,句意通顺。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①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②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上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2

  分)。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2分)

  (2)下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答案: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2分)

  (3)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案:表面上很自信,其实是自我解嘲。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

  不满(2分)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 。 (《诗经·卫风·氓》) 答案:士贰其行

  (2) ▲ ,礼以行之。 (《论语》)答案: 君子义以为质

  (3) ▲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答案:扈江离与辟芷兮

  (4)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 。(《礼记·学记》) 答案:乐其友而信其道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秋天漠漠向昏黑

  (6)岂无山歌与村笛, ▲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呕哑嘲哳难为听

  (7)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答案: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8)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苏轼《赤壁赋》)答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江苏语文高考真题2017第二部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山草壮

  刘心武

  ①他盼着附近的地铁线路早日开通。街角那边早就围起挡板,里面有两层的简易工房。人行道内侧原来栽种着一排海棠树,前几年春天曾是他来回溜达的地方,树下还有两个长凳,他也经常坐在长凳上看车水马龙。今年春天,海棠树全给挖走了。那说明树底下就是地铁工程。混乱的街景意味着好的前景。这些日子,他忍不住仍要到没有了海棠树的杂乱环境里去漫游,望着马路上的车流想心事。

  ②那长凳,近日晚饭后,常有修地铁的工人占用。那日,他走过去,长凳上一个工人还没摘去安全盔,正抽着支烟。见他,便从凳子中央挪到一边,意思是给他让出一半可坐。这是礼貌,充满善意。他没坐,站着,和他有一搭没一搭说起话来。问答间,知道师傅来自南方很远的省份,属猪,四十二了,媳妇在老家经营小卖部,儿子二十岁了。儿子并不怎么争气,初中毕业不愿再上学,跑广东那边打工去了,唉!

  ③那以后散步,他总愿在那长凳上遇见那师傅,相互聊一聊。互询“贵姓”,知道对方姓张。他是退休人员,入夏,单位组织去承德避暑山庄游览了几天。好多日子没再往人行道的长凳去。那天终于漫步过去,远远的,就见张师傅站起来招呼他,忙加快脚步过去,竟有些亲人重逢的感觉。

  ④张师傅问他:“怎么好多日子没过来?是不是病了?”他就说:“谢谢你关心!没病。去承德避暑山庄旅游了!”张师傅让出半边长凳,还给他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报纸,他坐下。张师傅问:“看见山庄内午门挂的那个匾啦?康熙皇帝的御笔,他把避字多写了一笔,是不是?走之上头最右边的那个辛,他底下写成了羊字。他皇帝,就能乱写字,这么多年就都由着他!”他吃惊,张师傅怎么对避暑山庄如此了解?张师傅又问:“去看烟雨楼啦?那楼名儿,是乾隆皇帝从唐朝杜牧的诗里受启发,给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不免猜:“你去游览过?”张师傅笑:“没猜对。”

  ⑤张师傅告诉他,这辈子,还没去旅游过。就是北京,来做工这么多年了,只去过天安门,没进过故宫,没去过长城、颐和园。那怎么对承德避暑山庄那么了解呢?

  ⑥张师傅道出谜底前,先问:“你的书,包书皮吗?”他答:“我是有包书皮习惯的。”张师傅讲起自己的故事。上学时,发新课本是最快乐的事,就包书皮。初三上学期,母亲病重,药花费大,他想早些出来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知道最后一次有新课本,他格外用心包书。包书皮纸是邻居阿姨给他的画报。那画报图文并茂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他细细读了,给语文课本包书皮,他把有康熙御笔题匾的照片放在正中,看来看去就熟了,仿佛自己游过避暑山庄了。上面的“山庄”是繁体字,是草头下面一个壮,他就念做了“山草壮”。语文考试,他把“避”字里的“辛”写成“羊”,被扣分,他拿书皮上的“题匾”给老师看,老师说:“皇帝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这样写可不行。”

  ⑦“王老,”张师傅招呼沉思的他:“你看这马路上又堵成停车场了。”他望着满街的车说:“这不又到小长假了吗?又开始自驾游了。”张师傅抽口烟,像回应他,更像自言自语:“什么时候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假期去旅游,世道就大好了。”

  (选自2013年6月22日《新民晚报》,有删节)

  11.请分析小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①写修地铁,经济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②为下文“他”与张师傅的相遇作铺垫。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分别写出了张师傅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第一句:①写张师傅为儿子有条件而不读书感到惋惜。也表明张师傅对儿子未来的忧虑。

  第二句:①表明张师傅对读书机会的格外珍惜,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文化的敬畏。

  13.这篇小说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出三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①张师傅的渴求读书与其儿子的不愿读书对比:深刻地揭示小说主题。张师傅将繁体“山庄”读成“山草壮”,是文化水平的限制而闹出的笑话,不难想象,类似的笑话同样会发生在儿子身上。从而表达作者的深沉忧虑。

  ②张师傅的生活状况与老王(文中的“他”)的生活状况的对比:表达张师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③张师傅的写错字与皇帝的写错字的对比:表现张师傅的平等意识以及对文字和文化的敬畏。

  14.请探究作者以“山草壮”为小说题目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①“山草壮”把张师傅父子两代人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表达了张师傅对儿子未来的忧虑,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沉忧虑。

  ②“山草”象征弱势群体,生命平凡。"山草壮"表达作者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像山草一样茁壮生长。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

  ①1912年,关山月出生在广东阳江县的一个小村,出生时,民国刚刚建立,父亲便给他取名应新,学名关泽儒。关泽儒从小热衷画画,从门神像到烟盒,从猪狗鸡鸭到中国地图,买不起颜料,就把植物碾碎,偷撕邻居家的红对联,泡到水里作颜料。父亲极力反对,但关泽儒还是乐在其中地画,16岁时,他已经开始为亲友画炭画像和扇面了。

  ②1931年,关泽儒进入广州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小学教员。1935年,岭南画派的领袖人物高剑父正在中山大学美术专业夜班讲学。高剑父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转而专门从事艺术,他创办春睡画院,培养美术人才。他对战争年代画坛脱离政治的风气极为不满,认为绘画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代,“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岭南画派。

  ③中山大学夜校只允许在校学生听课,但关泽儒对高慕名已久,便拿了朋友的听课证去蹭课,不久就被老师发现了。没想到高剑父看中他的美术天赋,竟微笑着说:“从明天起,你到我的春睡画院上课,免收学费。”从此关泽儒成为高剑父的入室弟子,老师为其改名为关山月。关山月深受老师影响,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画。他将岭南画派重视现实生活,吸收外来艺术,师法自然的精髓总结为“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

  ④1943年,关山月夫妇决定到敦煌莫高窟。动身前,关山月忽然收到师伯陈树人的信,信中说他已经向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推荐关山月做美术教授,这是一份令旁人羡慕的工作,薪水不菲,但关山月思虑过后,还是打算辞掉它,按原计划去敦煌。他对妻子说:“做教授的机会常有,但去敦煌机会却不多。”到达的第二天早上,妻子就把笔墨纸砚装进篮子,带上大饼和水,和关山月一起去了千佛洞。千佛洞狭小局促,成年人根本转不开身子,关山月有时半跪半蹲着,有时索性趴在佛龛里,妻子就在下面给他递笔墨和颜料。千佛洞里闷热无比,关山月常常满头大汗也浑然不知,妻子不敢轻易打扰,只是不失时机地递上水壶举到他的嘴边说:“喂,喝一口吧。”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关山月临摹了近百幅敦煌壁画。1944年,这批敦煌临摹作品先后在重庆、成都展出,美术界反响强烈,美国新闻处曾提出要用高价收购,被关拒绝,他说,这是他和妻子用血汗换来的珍贵文物,即使生活贫困也不能卖。

  ⑤195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调关山月和傅抱石一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画作,题材定为毛泽东诗词《江山如此多娇》。工作上,二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前景的松树和西北雪山和长城,关山月来画;大河上下和瀑布则由傅抱石执笔。关山月回忆起当时二人的默契时曾说:“无他,主要由于我们有一个时代脉搏和传统根源的共同基础,有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公共遵守的原则。都有艺术不能脱离政治,但不是政治的附属等共同见解。”接受检验的前一天晚上,两人站在画前,一寸一寸地严格审查,互相揭短挑毛病,三番四次地修补,直到深夜。画作装裱完毕,挂到了人民大会堂最显眼的楼梯拐角处,这幅典型的政治任务作品,成了关山月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

  ⑥关山月最擅长的题材还要数梅花,他笔下的梅花或孤傲绝立,或明艳大气。他说:“我老师的老师居廉喜欢梅花,我临摹了很多,从那个时候起便和梅花结下了缘分。”关山月重视古人画梅的意境,他认为“画有古意,未必不新”。

  ⑦进入耄耋之年,关山月依然马不停蹄地赴各地采风,在黄河壶口观瀑、亲赴西沙群岛,畅游秦岭、武夷、张家界,深入香格里拉、虎跳峡谷底……辞世前不久,他还攀上泰山峰顶。

  ??(选自《文史参考》2012年20期,有删改)

  15.概括并简要分析关山月有哪些人格魅力。(6分)

  答案:(1)创新精神: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画,将岭南画派的精髓总结为“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

  (2)淡泊名利:辞去令人羡慕薪水不菲的大学教授工作;拒绝高价收购自己的画作。

  (3)孜孜以求:抗战期间,到敦煌千佛洞克服重重困难临摹近百幅敦煌壁。

  (4)态度严谨、善于合作:与傅抱石一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完成《江山如此多娇》。

  (先概括后分析,四点中答到任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6.第五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被选调绘制《江山如此多娇》,表现他们绘画成就之高。(2分)

  ②交代他们合作的思想基础、彼此的默契和严谨的态度。(1分)

  ③体现他们“艺术不能脱离政治”的艺术追求,奠定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1分)④照应上文提到的岭南画派的艺术追求。(2分)

  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关山月绘画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因素。(6分)

  答案:①对绘画艺术的浓厚兴趣; ②很高的美术天赋;(2分)

  ③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 ④进行写生采风的创作实践;⑤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创新;(答到任意2点,可得2分)

  ⑥受到名师的赏识与指点;⑦与傅抱石的合作 。(2分)

  (补充:①②属于“兴趣天赋”方面、③④⑤属于“执著追求”方面、⑥⑦属于“他人帮助”方面。其它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位初中生在学习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无意中发现了书中屈原插图的衣服竟然是左衽―――汉服应该是右衽,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穿左衽的。服装学院的专家证实了她的质疑,称早在周朝就有汉服右衽的习俗了。

  出版社的编辑称,屈原插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个历史人物以及他的爱国情怀。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上的失误,并坦承插图确实是放反了,并将组织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经调查,原来是制版工人觉得位于该页接缝处的屈原插图,“调个”面朝左似乎更好看。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⑥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