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2)

刘惠分享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⑷⑸段鲁迅先生拒绝学生撤销逮捕令一事,反映了他认为敌人不是真想逮捕他的心理,因此,先生不太在意逮捕令撤销与否。

  B.文章中间部分插入“宪兵队长学生来看望先生”和“提及藤野先生”两个情节,既表现了作者和先生的关系密切,又对先生品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C.文章第⑾段“这是在写我”,表明鲁迅先生文章对中国人进行毫无掩饰的批判和揭露,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能在他的文章里剖析自己的灵魂。

  D.鲁迅先生对国人总是彻头彻尾的批评,对藤野先生却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这说明先生对待感情的原则性不强。

  E.文章结尾“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一句,如警世之钟,既响在历史的时空里,又对今天有警策作用,这也表明了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

  16.联系全文,谈谈“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一句的作用。(6分)

  17.“魂”在字典里可泛指“人格化精神”,鲁迅先生的“文学家之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进行概括。(6分)

  1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对待敌人像鹰一样冷峻,对待友人又像鸽子一样温柔,其“爱憎分明”的态度多少年来已经成为我们剖析自己灵魂的标尺,请就你读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的具体事例,从“爱”和“憎”两方面谈谈先生的人生态度。(6分)

  六、(5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给“三行墓志铭”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5分)

  ①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②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潇枫教授一直鼓励他的学生自己撰写墓志铭,他认为:“最好的人生格言就是墓志铭”,“墓志铭是人的价值追求最集中的体现”。

  ③当代新兴的“三行墓志铭”深受大学生热捧。他们或以此寄托理想,或调侃人生,或思考未来,或感恩生命,体现“向死而生”的价值追求,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哀思和传递感动。

  ④“三行墓志铭”既可写给自己、亡故亲友,也可写给历史人物及偶像。

  ⑤“三行墓志铭”共三行,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可以是励志体,例如:“这里长眠着/一个普通的人/但他活得像自己——致自己”;可以是调侃体,如“我/从此/不再失眠——致自己”;可以是概括体,如“你走了/却把流浪的一生/烙在了我们深深的回忆中——致三毛”。

  七、(15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15分)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中心明确不少于300字的议论片段,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高考语文试卷2017参考答案

  1.B(B. tun/ dùn,bàn/pàn,kuànɡ / kuāng,dànɡ/dāng;A.ɡōu/ɡòu,gǎn/gān,qiǎnɡ, xián/xuán; C.piǎo/p iāo,chái/qí,huàn/huì,qū;D. xiān/shàn,shān,ān/yīn,yīng/yìng。)

  2.C(A.再—在;B.泄—泻; D.事—是。)

  3.C(A.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历史、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应将“窜改”改为“篡改”。B.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一般用来修饰人。C.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在递进关系从语境看,这里是表示的是因果关系。D.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此处应为沸沸扬扬。)

  4.A(B.语序不当,把“不仅”放在“学校领导”之后,C。句式杂糅,删去“深入交换意见”,或把“讨论”改为“就”。D. 搭配不当,主语“项目”与宾语“国家”搭配不当,应在“中国”后加上“有”,或者在“成为”前面加上主语“中国”。)

  5. C( “诗歌完全受到禅的影响”说法太过绝对。原文是“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

  6.D(A项“一千多年”有误,扩大了范围,第一段说“将近一千年”;B项“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有误,文中无据,第二段说“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C项“只是因为笔墨之外寓有禅意”说法太武断,第三段说“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7. D(“因而不能流传至今”有误,文本无依据,强加因果。)

  8.C(论:判决,定罪)

  9.D连词,表转折(A.才/只,仅仅; B、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 ;C.因为/把、拿)

  10.(8分)(1)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

  (典:主持、掌管、主掌;母忧:母丧、母死;服阕:服丧期满;起:重新被任命)

  (2)查办“通海寇”案件,株连了很多人,士祯对诬告者处以严厉刑罚,对无辜之人予以宽赦,他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每句1分。)

  11.(4分)为官:“刚正不阿,宽政爱民”(2分);为学:机敏博学,擅长诗文(善于学习)(2分)

  12. 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断句参考翻译:秦朝的时候,看不起儒术,崇尚勇武,蔑视主张仁义的人,尊崇主管刑狱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看作是诽谤,阻止错误的话被当作是妖言,所以衣冠齐楚的儒者不被重用,忠臣忠良恳切地言辞都在胸中郁积,浮夸阿谀声天天充斥在当权者的耳朵,虚假的美名熏陶着君主的心,实际的祸害却被掩盖住了,这正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

  13. (1)①“闹”字有“热闹”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黄叶漫天飘飞的景象。(1分)②“闹”字反衬(1分,答乐景写哀情也可)出秋气萧瑟,落叶飘飞的凄凉,这看似“热闹”的秋景让漂泊在外的作者更觉无奈、感伤。(1分)

  (2)①作者不仅慨叹长年漂泊,身不由己的孤独之苦;更表现出时光流逝,宦海沉浮的人生凄凉之感。(2分)

  ②“片帆飞影”、“渺渺扁舟”、“都付沙鸥”写出了作者孤身一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 “古今多少”更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种种愁苦的久远。(2分)

  14.(1)吾所以为此者;(2)烽火扬州路;(3)山岛竦峙;(4)欲辨已忘言

  (5) 川泽纡其骇瞩;(6)眄庭柯以怡颜;(7) 臣生当陨首;(8)不亦说乎

  15.A D (A“反映了认为敌人不是真想逮捕他的心理”和“先生不太在意逮捕令撤销与否”不对,应该反映的是鲁迅先生要与敌人进行彻底的斗争的心理);D “对待感情的原则性不强”不当,对国人的批判精神和对友人的敬慕之情不能说明对待感情的原则性不强)

  16.①内容上,写出了鲁迅有为了理想敢于献身和“不懂变通”的执着精神;(2分)对待敌人和国人的缺点,有着彻底的斗争和无情的揭露、批判精神。(2分)②结构上,领起下文,下文的文意皆是对此句的集中表现。(2分)

  17.①爱憎分明。对敌人极富斗争精神,其抗争坚决彻底,绝不退缩妥协;对友人怀以敬慕之情。(2分)

  ②具有批判精神,对国人的缺点总是毫无掩饰地加以揭露和批判,时时不忘教育和鞭策国人。(2分)

  ③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爱。对国家,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心其“沙漠化”;对国人,又具有深沉的爱,心怀怜悯之情。(2分,“忧患意识”和“深沉的爱”各1分)

  18.答案示例:“爱”是指先生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1分)“憎”是指先生对敌人无情的揭露与鞭笞。(1分)如在《记念刘和珍君》里,先生对刘和珍君等学生有着深深的怜恤和关爱之情,(2分)对段祺瑞执政府和“流言家”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控诉,对“非人”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剖析,(2分)这些都能体现先生“爱”和“憎”两方面的人生态度。

  20.答案要点:(1)(5分)三行墓志铭是当代新兴的用三行文字给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以表达哀思和传递感动的一种悼念性文体。(单句1分,“当代新兴”1分,“三行文字”1分,“给自己或他人”1分,“表达哀思或传递感动”1分。)

  21.【立意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前一句话是泰戈尔的话,强调要一路前行,不必为采路边的花朵而逗留;后一句萨拉的话批判匆匆赶路而放弃欣赏路边风景的行为。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当前,国人浮躁有余,心静不足,尚快而怕慢,求速度而轻质量,重物质而轻精神,考生如关注此现实,文章便有了现实针对性。

  译文: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早慧,很小就能作诗。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第二年被任命为扬州推官(勘问刑狱的官职)。侍郎叶成格奉命驻守江宁,查办“通海寇”案件,株连了很多人,士祯对诬告者处以严厉刑罚,对无辜之人予以宽赦,他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扬州一个盐商拖欠税款数万,被逮捕后很久仍不能偿还,士祯就募款代为缴纳,事情才得以解决。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接连上奏章荐举士祯,士祯擢升为礼部主事,多次升迁做到户部郎中。康熙十一年,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

  皇上关心文学,曾经悠闲舒缓地问大学士李霨:“现在世上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回答是王士祯。又问冯溥、陈廷敬等,他们的回答同李霨一样。皇上在懋勤殿召见士祯,士祯赋诗很合皇上心意。改任翰林院侍讲,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皇上征要他的诗,士祯辑录呈上三百篇,定名为《御览集》。

  (后来)升为刑部尚书。按照旧例,裁断案件要交付九卿评议论。当年士祯官任副都御史时,力争杨成减刑。官任户部侍郎时,力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二人减刑,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却又力争将之法办。徐起龙被曹氏诬陷,士祯(最终)释放了徐起龙而将曹氏定罪判罚,并且追究这起案件中徇私舞弊之人,都服罪。等到王士祯主管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都因救父杀人而被判处死刑,士祯说:“这类案件应当就他们是否救父而定罪,不应当以他们是否杀人而定罪。”于是改判缓决,奏请皇上,回复同意。

  康熙四十三年,王士祯因王五、吴谦案件被罢官。王五过去是工部一名工匠,用钱买了一个通判职务;吴谦本是太医院官,因索债打死负债者犯罪。案件交付刑部研究,判处王五流放,吴谦免罪,王士祯认为判得轻重悬殊。(于是)改判王五只是免官。又交付三法司严厉审问,王五及吴谦(最后)一并判处死刑,又揭发出吴谦曾请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的事情,王士祯被以“瞻徇”(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康熙四十九年,皇上眷念老臣,下诏复职。康熙五十年,(王士祯)逝世。

  明末文学衰微,诗家,学习袁宗道兄弟,却不免粗俗;师法钟惺,却不免纤巧(文风不正)。王士祯天赋很高,学问极博,以“神韵”为宗。用司空图的“味在酸咸外”、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明自己的诗歌理念旨趣,自号“渔洋山人”。主导清初文坛数十年。


猜你喜欢:

1.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