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

刘惠分享

  十年寒窗埋头苦读,一朝高考做如意郎,愿你如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试卷2017,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试卷2017第一部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勾结/勾当  秸秆/竹竿 强迫/强人所难  改弦更张/玄妙莫测

  B.馄饨/粮囤 绊倒/湖畔 框架/匡时救世 安步当车/独当一面

  C.漂白/剽窃 侪辈/脐橙 豢养/不容置喙 曲意逢迎/曲径通幽

  D.籼米/搭讪 删除/蹒跚 谙熟/万马齐喑 应有尽有/应接不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朗诵 急就章 再所不辞 和盘托出 再接再厉

  B.倾泄 笑眯眯 与日俱增 青出于蓝 察言观色

  C.桥墩  水蒸气  流金铄石  唇枪舌剑 无上光荣

  D.砝码 爆冷门 要言不烦 惹事生非 兵荒马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从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到政府修改历史教科书,都是妄图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的卑劣行为,势必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B.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C. 建立国家荣典制度表彰雕刻艺术家,设立雕刻文化艺术基金鼓励制造精品,从而解决雕刻文化改革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D.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黄怒波用160万美元换回7根石柱的做法,网络上说法不一,有网友认为这是“吃饱了撑的”,还有人认为这是“有钱人作秀”,黄怒波认为这些说法“很幼稚”。

  B.2014年9月,我们树德中学高三年级举行了备战高考宣誓仪式。仪式上,不仅学校领导对高三学生给予了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对高三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各国领导人将讨论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亚太互联互通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D.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要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人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牵涉到的以禅喻诗的评论,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

  ②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③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冷斋夜话》里的一段记载也很有趣。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名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船子和尚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意象丰富,境界高远,而又寄寓着随缘任运的禅理。千尺丝垂,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鱼既不食,遂空载月归。诗的意境亦返于清净虚空,有禅理禅趣而无禅语,简直可以当一首渔父词来读,和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去无几,难怪为人所盛赞。

  ④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细分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三种不同的以禅喻诗。

  (摘编自袁行霈《诗与禅》)

  5. 下列对于诗与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属于文学范畴,禅属于宗教范畴,二者的归属、旨趣都不同。

  B. 诗与禅建立联系是在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诗人广泛地受到禅的影响,而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C. 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充满理趣,到宋代,诗歌完全受到禅的影响。

  D. 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6.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文学批评著作问世后,人们对于其以禅喻诗的评论有不同看法,引出了一千多年的诸多争论。

  B.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这句诗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C. 王维的《鹿柴》并没有禅语,之所以能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只是因为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D. 中国诗歌的艺术风格冲和淡泊,在以禅喻诗成为风气后,这种风格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可见,禅对诗的风格是有影响的。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赋予禅的是外在的形式,禅赋予诗的则是内省带来的理趣,由此可见,禅对诗的影响更大更深刻。

  B. 船子和尚写了垂钓的情景和过程,丝纶、水波、游鱼、月明等意象丰富,寄寓随缘任运的禅理,意境之美可以和《江雪》《渔歌子》相比。

  C. 以禅喻诗细分起来有三种: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者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

  D. 禅言诗有些是用禅语阐述禅理,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可取之处不多,因此不能流传至今。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①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鹾贾③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曰《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成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新城: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 ②海寇:郑成功 ③鹾(cuó)贾:盐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鹾贾逋课数万 逋:拖欠

  B.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故事:按照旧例

  C.王五及谦并论死 论:讨论

  D.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 发:揭发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而乃以手共搏之

  B.则释起龙而罪曹 因人之力而敝之

  C.士祯以瞻徇夺官 申之以孝悌之义

  D.宗钟惺,则失之纤仄 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

  高考语文试卷2017第二部分

  四、(31分)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4分)

  (2)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4分)

  11.请根据文言内容,简要概括王士祯是怎样为官、为学的。(4分)

  12.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限断10处)(5分)

  秦之时,羞文学,好 武 勇 贱 仁 义 之 士 贵 治 狱 之 吏 正 言 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妖 言 故 盛 服 先 生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

  13.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王越①

  远水接天浮,渺渺扁舟。去时花雨送春愁。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

  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片帆飞影下中流。载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鸥。

  【注】①王越文才武略却沉浮于宦海。

  (1)请赏析“今日归来黄叶闹”中“闹”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恨”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4)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5) 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6)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8)子曰:“学而时习之, ?(《论语》)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文学家之魂

  【日本】内山完造

  ⑴倘若以一言来形容鲁迅,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这与郭沫若的性格稍有不同,我与郭有相当深的交情,他主要偏向于政治,所以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政治家的气质。而鲁迅则是纯粹彻底的文学家,文章犀利伸展到一切可能的地方,至死都在拼命伸展抵抗。

  ⑵先生卧病在床的时候,托我找他时任南京宪兵队长的一名学生来见他。先生说:“带他来见我。”那名学生去见了先生,“我来看老师了。”学生没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

  ⑶不久后先生收到从南京来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委婉,大意如下:

  ⑷前几日得见老师,激动欣喜之情不胜言表。老师现在卧病在床,而针对老师的逮捕令已发出十年,至今未撤,作为您的学生,我的立场也很尴尬,所以一直想撤销对您的逮捕令,可是如果我现在自行撤销的话,只怕日后您会有所不满,所以特询问您的意思。

  ⑸那天鲁迅先生又晃悠到我家,说道:“老板,今天我可遇上了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哦。上次从南京来看我的那家伙居然给我来了封信,言辞恳切委婉至极呀,说是想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呢。我可不同意,所以这就来给那家伙回信了。”“好不容易撤销了,那不是很好吗?”我问他。他回答说:“我的日子也不长了,突然撤销跟了我十年的逮捕令会让我感到寂寞冷清的,所以信中已说明让那家伙不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了。”

  ⑹之后先生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已到了要选择疗养地进行专门疗养的地步了。须藤医生建议到镰仓疗养,因为东京耳目太多,实在不合适调养身体。我个人觉得云仙还不错,先生肯定会喜欢,于是就预先把房子租好了。

  ⑺先生本来预计八月一日动身前往云仙,可从南京来了几个探病的,说他病情有所好转,建议他去德国漫游一趟。

  (8)后来先生告知我:“老板,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去云仙了,现在那些家伙来让我去德国留学,说为避免蒋的骚扰最好还是去德国。去云仙的话我就成了一个逃兵,也就意味着我输了,所以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去了。”先生决心已定,只要是他说“不”的事情就绝对没有回旋的余地,虽然略显顽固,但也有一定的好处。

  ⑼每次说到“藤野先生”的事,先生总是眉飞色舞,饶有兴致,仿佛那些事情已经根深蒂固了一般,而《藤野先生》一文现已收入“岩波文库”的翻译集里。据说先生在北平的时候,书桌前挂有藤野先生的照片,每天在这张照片面前学习,当困意来袭想偷懒的时候看到这张照片就又奋发起来继续学习。每次谈到翻译的事情时他定会强调要把《藤野先生》一文译出来。对于在日本的诸多事情,赞成的赞成,反对的反对,他从来都是态度分明,可是对于藤野先生,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报以百分百的敬慕之情。

  ⑽对于中国,特别是中国人,他总是毫无掩饰地加以揭露和批判。我在《活中国的姿态》这本漫谈书中写到中国的优点,可对此先生却批评道:“老板,这可不行啊。过度的夸奖会让孩子们得意忘形的。书总要起点教育作用,所以还是得从头彻尾地多加批评才是。”我回答说:“可是,这确确实实是中国人的一个优点啊。”先生遂又回道:“要是我就不会这么写,但因为是老板写的,我也不多说什么了,要换成我,是断然不会这么写的。”语气依然强硬,坚决批判中国人的缺点。

  ⑾中国人普遍不喜欢《阿Q正传》,因为该书描写了中国全体国民的姿态,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写我”。而主人公阿Q的性格是中国全体国民性格的缩影,由于该书毫不留余地地加以揭露和描写,以至于有些人看完后要起来抗议。

  ⑿但是先生并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实际上他真的在担心着中国的命运,记得他临终前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的未来如同阿拉伯沙漠,国内由于战争在不断地沙漠化,而国外又在不断地加速扩大沙漠化,两个方向都在不断地沙漠化。如果照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四万万民众将被逼到饥饿的战线上,到这时,就不仅仅是中国的不幸了,而是中国全体国民的不幸了。”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先生把中国的未来清晰地摆到了自己的眼前,这番话也表明了他的意思,即: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

  ——《大陆新报》一九四一年(摘自《美文》杂志《我的朋友鲁迅》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