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试题猜读模拟考场语文参考答案(2)

刘惠分享

  六、(16分)

  鹭鸶的国境

  陈芳明

  ⑴驱车穿越苗栗的田间公路时,惊见一只鹭鸶悠悠飞起。我不得不缓停车子在路边,注视那稀有禽鸟的盘旋。我甚至熄掉引擎,只因为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并且感到震撼。车窗外的白鸟,展翅的姿势何其优游自在,飞翔的速度何其从容不迫。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那白色的鹭鸶在绿色的水田巡行低飞。凡是它飞过的地方,都构成一方安详的国度。最后,它停驻在远处的田埂,背景正好是一幢幽静、古老的农庄。

  ⑵白色的鹭鸶,似乎在引导我恢复久已遗忘的记忆。由于它的存在,我才知道自己失去了许多。葱郁的竹林,谦逊的农舍,写意的流水,无私的稻田,一时之间都回到我的眼前。鹭鸶的白翼,竟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竟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我竟一时无语。它站在那里,旁若无人,睥睨四顾,孤高的站姿,几许鄙夷、几许傲慢的神情,如此自然地把这块土地当做它的领土。面对这白鹭,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

  ⑶多年来,我在旅途上不停奔波,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现在,闯入鹭鸶的国境,我一时竟不知所措。同样的景色,不也存在于我年轻的时光中?那时坐在自己家乡的山头,俯望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我接受过山河的祝福,接受过稻穗的颂赞和乡间农庄的抚慰,它们让我的人格成为芬芳泥土的延续。然后,我怀着一份过人的勇气离开家乡,开始构思人生的理想。在长年的追逐过程中,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依靠。而所谓理想,岂非都是一些假想?如果不能与自己的土地相衔接,如果不能救助走向衰微的家乡或负载生养自己的国度,那么对理想的追逐不仅是虚幻,而且也是一种逃避。

  ⑷鹭鸶再次展翅飞起,在农庄前的低空回旋。它左顾右盼,缓缓控制着速度。暮霭渐渐下降,它的羽毛反而显得更为洁白明亮。然后,绕了两圈,它又回到了原点停驻。我爱极了以这样的角度观察它,我更可同时端详那安逸的农庄:色调灰暗的瓦片,配合着淡淡的白墙,与屋前的绿色水田构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种颜色的合成,毫不矫情,坦然面对广阔的天地。无悔无罪的风景,对照了我卑微的内心风景——都市里浮华的颜色,仍暗藏在我内心一角,果然禁不起乡间水田素朴的检验。

  ⑸偶然路过苗栗,这片我不曾给予丝毫关注的县境,它却让我再一次寻回失去的时光。在不知名的农庄前,鹭鸶成为我全新的隐喻。回到家乡,我以为已经了解故土。可事实是,那样多的未知,我未曾探访。出现在眼前的农庄,矮檐长墙,白屋绿荫,掩藏着一个旧梦,此时的我,应该可以给予新的定义与诠释。逝去的,并不等于全然消失,追寻理想,不必然要放弃旧梦。

  ⑹苗栗平凡的乡间,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

  (选自《掌中地图》,有改动)

  22.第⑵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请概括其原因。(4分)

  23.文章在第⑴、⑶、⑷自然段中均写到“农庄”,这三次从不同角度抒写“农庄”,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24.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七、小作文(10分)

  2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校园的某一个角落,记下那里的光影风景,也记下你的哀乐悲喜。(250字左右)

  八、写作(50分)

  26.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其一,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一)请将“像 一样活着”这句话中的横线上任意填写词语或短语,使之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舌尖上的中国》火了!那些美食,以及背后承载的故事,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味蕾,引发了人们的兴趣,一时间掀起观影热潮。

  在商家的努力下,朝夕间,那些曾深藏在大山深谷中的味道就呈现在人们面前。

  有些人为那些家乡美食的画面感动不已甚至泪流满面。

  有人说:“买来的那些东西吃到嘴里完全不是原来的味道!”

  有人评价说:“电视节目真是这个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东西。”

  也有人感叹:“地球人已经拦不住商家的手掌了!”

  ……

  就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想,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考试题猜读模拟考场语文参考答案

  1.B【A濒临(bīn)剽悍(piāo)C讣告(fù)令人咋舌(zé)D斡旋(wò)踽踽独行(jǔ);】

  2.A【B贸然籍贯C粗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D拇指帐篷;】

  3.A【B淋漓尽致 C 疵cī,非此即彼 D摒 bìng,弥足珍贵】

  4.C。“起用”和“启用”两词用法不同,所用范围也不一样。“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而“启用”是开始使用;“起用”只能用于人,而“启用”则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原句中是说“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开始”用,自然应选用“启用”了。“体味”是仔细体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两词中有不同的语素“味”和 “验”,“味”有品味之意,从搭配对象来看,“酸甜苦辣”应搭配“体味”了。“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本句是说父亲虽然不是出身于科班,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令专业人士怎样,自然是“刮目”相看了。

  5.B

  6.C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A一起指责攻击;B贬义词,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D词义为:立下字据,保存起来作为查考的依据.望文生义)

  7.A(B项中应在“学杂费”后加“政策”,成分残缺;将“高度”与“充分”位置对调,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C项中“娴熟”与“舞姿”搭配不当;“成为……”的主语应是“金孔雀形象”,全句结构混乱。D项中“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结构混乱,“就在于……”和“主要原因是……”句式杂糅;“生活在……”前应加“使你”,因成分残缺而造成结构混乱。)

  8. C

  9. B.(白居易  曹植  辛弃疾 司马迁)

  10.C

  11.C ,A为乔迁联,B为喜联,D为寿联。

  二、12.略。

  三、13.D 执,押解;14.A A乃,于是就;B前一个是“因为、由于”的意思,后一个是“用”;C前一个动词,参与;后一个介词,和、同;D前一个表并列,后一个表修饰;

  15.D,因果关系错误,李斯被判腰斩,是因为赵高欲除掉李斯。

  16.请解释李斯几次“叹息”的原因。(6分)

  (1)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富贵荣华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2)李斯被迫和赵高同谋,因此感慨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忠,不知命运的走向;

  (3)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腰斩,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

  四、17.(1)成就(高)、地位(无敌);气质、个性(卓然不群);风格(清新俊逸)

  (2)(1)长安的树木枝桠吐绿,春意盎然,诗人看着眼前春景,想象着此时江东也许正值日落时分暮云纷纷,而身处江东的李白,不知一切是否如意。2分(2)表达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担忧和真诚的牵挂。2分(4)情景交融,虚实相生。(1分)

  五、

  19.B (3分)

  20.A E(4分)

  21.必须是液体(或“具有可流动性”),具有黏性,施加一定拉力。

  六、

  22.答案一:①鹭鸶的白翼,竟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竟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②鹭鸶孤高傲慢,自然地把停驻的土地当做它的领土。答案二:①白鹭对家园的坚守;②“我”对自然、故土的疏远。[(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和概括)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摘抄原文(如“答案一”),给2分;概括旨意(如“答案二”),给4分。]

  23.①第⑴段写“农庄”,表现了对幽静、安详的农庄的着迷;②第⑶段写“农庄”,寄托了对抚慰过自己的农庄的感激;③第⑷段写“农庄”,寄托了对坦荡、素朴的农庄的赞赏与忏悔。[(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概括)评分标准:本题6分。三次对“农庄”的抒写,各2分。其中“农庄”的特点或品格给1分;作者的情感给1分。]

  24.(1)结构上:以“鹭鸶”的形象作结,照应标题,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1分)(2)艺术上:“款款呼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鹭鸶以人的情感,使文章生动,富有抒情气息,似余韵徐歇。(2分)(3)主旨上:思想上:“鹭鸶的呼唤”实则唤醒人们应不忘“旧梦”,在精神上回归乡土,找寻宁谧、自由、傲岸、坦然、朴素的家园。深化主旨。(2分)情感上:寄托了作者对于故土的眷恋和深情。(1分)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赵高便回报胡亥说:“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惩处李斯案,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为秦国效力,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位高权重。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不致力于政治清明来弥补皇帝的过失,却依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才想直言劝谏,这不也是下下策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冤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猜你喜欢:

1.大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4.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