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

刘惠分享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4题。(9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莫愁: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

  22.诗人捕捉海棠“______”、“______”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2分)

  23.第三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海棠之美?请简要分析。(4分)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元嘉草草,__________, 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 ,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提到萤火虫,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浪漫”、“梦幻”这些美妙的情境。为了重现萤光幻境,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了引进萤火虫展览之风。然而,上万只千里之外引进的萤火虫,短短几天内就死亡大半,展示现场“只见尸体,不见萤光,更不见浪漫”。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萤火虫在商业展示中倍显“娇嫩”,源自它们特定生活环境的突变及其固有生活习性所致。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多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进行长途迁徙,如果在运输途中耽搁时间太久,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萤火虫就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更是不可能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A.数shǔ B.屏bǐnɡ D.丧sànɡ)

  2.D (A.序—绪 B.迹—绩 C.挤—跻)

  3.B(A.遵照—按照。“遵照”强调遵从,表示尊敬。“按照”指根据、依照。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如:这种方法屡试不爽。C.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提起笔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真可谓文章魁首。D考察—考查。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或者细致深刻地观察。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4.A(B.“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杂糅,去掉“顺利回国”。C.语序不当。“现代生活”与“老庄孔孟”位置互换。D.“促进”和“力度”不搭配,改为“加大”。)

  5.B

  6.(4分)冬天那个活雷锋/在夜里顶着呼啸的北风/为大地盖上厚厚的鹅绒被

  7.(5分)(1)(2分)所有选手没有差别,只是简单地奔跑。(2)(3分)在现今张扬个性的时代,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业余选手着奇装异服参加马拉松比赛,对于他们来说少竞争的压力,多了参与的快乐,还成功地吸引了眼球,为比赛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使马拉松成为展示个性与活力的舞台。//这种做法背离了马拉松的精神。马拉松精神在于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业余选手着奇装异服参加马拉松比赛,转移了大众的注意力,把比赛娱乐化。

  8.B(“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主张人要往前做,不向命低头。)

  9.C(A项“儒家的俟命是白白地坐着等”不对,B项“与孔孟思想背道而驰”不对,D项“儒家言命的真谛全在于此”以偏概全)

  10.(3分)①命不易知,但又不可不知。②主张命定,人受命运的支配。③主张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认为人要“顺受其正”、要“修身以俟之”④主张要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 “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11.(4分)(1)通过写鸟不愿落到新搬来人家门前的树上,衬托出作者对老户人家的敬重,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2)由老户人家引出对“老根底子”的描写。(每点给2分)

  12.(3分)(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心理,使行文生动活泼,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以一种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动物,体现了作者敬畏自然、万物平等的思想。(手法1分。作用每点1分)

  13.(4分)(1)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过往生活的痕迹,包括旧农具和过去生活中积存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物资。(2)一代代延续下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每点2分)

  14.(4分)(1)表明了人的生命的短暂和院子绵延岁月的久远以及院子对于人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2分)(2)“全新”是指“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旧日子”指这种生活是对后父家的生活的延续。整句话表明了作者对这样一种绵延不息的生活的归属感。(2分)

  15.(5分)(1)写出鸟以及别的生灵与村庄同人和谐共处的关系,表明作者对这样一种“人畜共居”的生活的赞美和喜爱。(2)通过对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老根底子”的详细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那种虽艰辛却质朴、和谐的生活的赞美之情。(3)传达了作者将有着古老岁月积淀的生活视为自己精神家园的情怀。(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三点全写出5分)

  16. A(突兀:高耸的样子)

  17.C(A. 连词,因而;连词,却。 B.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却。C.若:好像。 D. 副词,只,仅仅;副词,却,竟然。)

  18. B (A.宾语前置句。B.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于”,例句“询”后省略“之”。C.判断句。D.被动句。)

  19. D(引李白诗是为说明所谓三石梁即三叠泉,不是表遗憾之情。)

  20.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21.(1)(4分)孤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孤根耸拔”1分,“张吻而下饮”1分,“像一个人……的样子”1分,判断句式1分。)(2)(3分)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我何人斯”1分,“祈”1分,“胜”1分。)

  22.(2分)新著雨、欲开时(每空1分)

  23.(4分)侧面烘托的手法。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点出手法2分,分析各1分)

  24.(3分)这首诗既赞赏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25.(6分)(1)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2)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5)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26.(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甲戌日早晨起来,四周山上朝气推门而入,送来满目青翠,令人赏心悦目。千佛寺坐落在万树丛中,门朝西南。早饭后,东林寺寺僧如升告辞回去了。老僧眉生伴我同行。走了两里路,到了芦林,有座佛屋,在太乙峰西麓。(只见)清泉一道,芦荻青郁,使人身处山林因而萌发隐居之想。东望五老峰,南望汉阳、上霄等山峰,高耸逼人。(又走了)五六里,到了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对岸,和九叠等山峰相连,山脚一直连到土目湖。《归宗寺志》推它为庐山的主山,五老峰、紫霄峰都从这里分枝出去。

  午后,我把行李留在万松僧舍,急着想去观览三叠泉。可是这里的僧人却像麋鹿般怕人,不肯做向导。(只好)仍旧强迫眉生同行。路的左边有一条涧,出自大月山,就是三叠泉的源头。沿涧而行,草树遮天。路走完了就涉水,然后又上岸。看到的景色是越往里走越见奇妙。独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山涧像龙蛇蜿蜒,如雷霆砰击(作响)的,那是九叠谷。从绿水潭往下走,怪石凌乱,绝壁高耸,两岸无路可走。北崖陡坡,好像有人的踪迹,可容下半只脚,侧身而上,刚刚能过去。老僧(眉生)跟不上了。估计此处离大梁津应该不远了。忽然碰到一个担柴而来的人,我问他到三叠泉怎么走,他说三叠泉离这里还远着呢。碰上这时太阳已快落山,于是(我)沿着老路返回,把(刚才的事)告诉了眉生。眉生说从一线天向北走到三叠泉不过半里路,这才知道被樵夫骗了。三叠泉虽然早在李白的诗中已经提到,但直到南宋才闻名于世。朱熹从南康军升迁做浙东提举,(他也是)离开后才知道有三叠泉,他文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深深以没有见到三叠泉为遗憾。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

  李白《庐山谣》中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的诗句。现在三叠泉源流经九叠谷口,然后下泻成为瀑布,它的水势遭到巨石阻隔,共经历三次跌落,从高而下就像银河挂在石桥上,这是诗人形容比拟的文辞。所谓三石梁,就是三叠泉。后人一定要想找出那个地方来证实它,也真是穿凿附会了。元朝李溉之说泉在开先寺西面,黎景高说泉在五老峰上,又有人说在简寂观(附近),又有人说在(上霄、紫霄)两座山峰之间,桑子木则认为根本没什么石梁,就像竹林的幻境。方以智又认为确实有石梁,众说纷纭,都不是定论。


猜你喜欢:

1.2017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历年高考语文阅读真题

3.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4.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6.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