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辅导>高考试卷>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7

刘惠分享

  近年来,历史高考的考查方向越来越注重历史学科教育功能,越来越强调历史学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7,仅供参考!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7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材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对扩大西周疆域的作用

  B.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推动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

  D.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解析:A、B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强调分封制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是对材料主旨的正确提炼,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亚里士多德说:“谁说应该让一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下列不能体现其思想的是(  )

  A.雅典公民大会    B.明朝内阁

  C.英国议会 D.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 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梭伦改革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举措是(  )

  A.财产等级制度 B.废除债奴制

  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可知,梭伦废除债奴制,保障了平民的利益,触及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但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①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③是清雍正帝时的措施;④是明清的“海禁”政策,据此C项符合明清时期“收敛性”的特点,故选C项。

  答案:C

  B.类别:文人画 印象画 现代派

  C.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辨别能力。图1画的是竹,中国文人经常以竹喻人,是文人画;莫奈是法国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是《日出•印象》;毕加索是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西班牙人。

  答案:B

  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体现出(  )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罗马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罗马法律对于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所以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8.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解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使当时的希腊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从而出现大量的文艺作品,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美与爱的女神,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俑,反映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项。

  答案:D

  9.到19世纪中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王实际“统而不治”

  B.法律最终确立议会主权

  C.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形成

  D.内阁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王的权力的逐步丧失,成为国家元首的象征,故A项是正确的。B项不正确,议会主权是1689年《权利法案》中明确规定的。C、D两项也不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形成于18世纪中期,即内阁制度的形成。

  答案:A

  10.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岁月。下列说法能够佐证“辉煌”的是(  )

  A.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B.殖民帝国开始形成

  C.责任内阁制初步确立 D.现代主义文学盛行

  解析:从时间(1837~1901年)来看,此时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而殖民帝国开始形成应该至少是在18世纪中后期,排除B。责任内阁制初步确立是在1721年沃尔波尔担任首相开始,排除C。D的产生时间也不符合,排除D。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11.下表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影响是(  )

  年代(年)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A.资产阶级革命、城市化

  B.工业革命、城市化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农业近代化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是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市人口的增多,故B项正确。

  答案:B

  13.一位历史学家对西方某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评价为“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以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你认为这是对(  )

  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B.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评价

  C.工业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主义的评价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神学世界观。但文艺复兴时期,过分推崇人文主义,导致人的一切自然本能,如权力欲、征服欲充分暴露出来,趋于兽性,产生了严重弊端。题干材料与此相吻合,故选A项。

  答案:A

  14.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

  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 D.信息时代

  解析:材料给出的信息是这一运动的时间即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影响是造成了物质进步和社会的动荡,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工业革命。

  答案:B

  15.“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平均地权”符合材料。③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符合材料。从政治上讲,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民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处于社会底层”,④不符合第二种梦想的内容。

  答案:A

  17.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法律文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由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A、B、D三项中都有一定的错误, C项的“特点”表述均正确。

  答案:C

  18.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制度确立后,它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也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事件不属于制度创新的是(  )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罗斯福新政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

  解析:A、B、C三项都是在新的制度建立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且都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D项虽然调整了生产关系,但是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符合题意。

  答案:D

  19.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制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上看在短短三个月内总统提交的15项议案全部通过,充分说明了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20.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 答案:D

  21.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就连毛泽东主席也认为这是个没有想到的胜利。“没有想到”主要是因为(  )

  A.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宰了联合国政治

  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数量还处于劣势

  C.新中国外交恶化的局势还没有得到实质改变

  D.苏联和美国联合起来在联合国中阻碍中国

  解析:A项和B项的表述均不正确,由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大大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已经大大削弱。C项是当时中国面临着的真实国际形势,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才得以突破这种恶化局势。D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

  答案:C

  22.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解析:从中国“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交换货物,扩大知识”说明中国与世界联系密切,是世界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23.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解析:美苏两极格局时期,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进行“冷战”,导致全球的分裂,全球化在这个时期也只能是“半球化”了。

  答案:C

  24.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这一设想直接促进了(  )

  A.美苏关系的急剧恶化

  B.美苏军事对抗的加剧

  C.互联网技术的产生

  D.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国防部企图建立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A、B、D三项都与建立这一系统没有直接关系,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5.我国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8号”飞船,这会把中国的航天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原创)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的控制。国家通过单位将建好的住房以低租金(每平方米月租仅0.1元左右)分配给职工居住,住房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

  看房地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 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 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3)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解析: 第(1)问的“特点”可以由材料概括可知,“成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即可。第(2)问中“变化”可由材料二直接概括,“原因”可以联系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即可作答。第(3)问“原因”可由材料直接得出,“建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特点:由国家财政拨款统一计划建设住房;实行低租金的福利性分房制度。

  成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的生产、流通乃至居民的住房等都纳入了国家计划。

  (2)变化: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允许私人购房。

  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3)原因:地方政府热衷于以房地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不法开发商的人为炒作。

  建议:国家应加大房价调控的力度;政府加大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力度;严格审查和控制房贷;全面推行限购令,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1 1950年至1955年中苏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第487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

  表2 1951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第353至368页,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二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增长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从过去那种不熟悉甚至轻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组织和机制的立场,逐步转变到看重,善用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从过去那种更多地坚持旁观的立场,发展到现在这种愿意承担各种责任与义务;从很少提出倡议,改变为更多地主动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虽然这一过程仍在继续,缺点与挑战尚存,但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与多边机制的关系已进入充满互利,双赢机遇的新阶段。

  ——引自王逸舟《论中国外交转型》,

  《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国与苏联、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现象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政策出现了哪些重要转变?(8分)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之下,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成就。第(1)问从材料看出,中苏贸易逐步增长,而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其原因要联系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一边倒”方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孤立政策以及雅尔塔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大阵营的对立等角度分析和剖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前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后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稳步增长;第二小问联系中国国际地位、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美苏争霸格局的变化、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等因素分析。第(3)问从材料上看,中国由轻视到主动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由旁观至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从教材上看,中国由“一边倒”到多边机制的互利共赢,推行新型的区域合作,对外结伴而不结盟,由革命型外交发展到国家型外交。

  答案:(1)中国与苏联: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推行“一边倒”的方针。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外交不承认、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雅尔塔体系下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大阵营的对立。

  (2)特点:70年代前半期建交国家迅速、大幅度增长,70年代后半期建交国家稳步增长。

  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迅速提高;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使中国外交格局出现重大突破;美苏争霸格局中,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由轻视到主动积极地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由旁观到愿意承担各种责任和义务;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由“一边倒”到主张多边机制的关系互利共赢;对外结伴而不结盟,推行新型的区域合作。

  28.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 及之处,都产生了有利于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加尔文在日内瓦严格控制市民的宗教信仰,镇压信仰其他宗教的教派与个人,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因不同意他的观点而被判处死刑。

  (2)依据所学,简述材料一中“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是指什么?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评价。(4分)

  材料三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5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4分)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示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集中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解放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第(1)问考查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对加尔文教的评价,要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其压制其他教派,实际是宗教专制的一面;第(3)问先从材料中提炼孙中山的思想,然后回答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第(4)问从中选择一个题目回答即可,属于基础题。

  一方面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保留了天主教的专制,妨碍人的个性发展与宗教信仰自由。

  (3)基本原则:平等、民主、共和、宪政(或法治)。评价: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期盼和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

  (4)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要点: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要点:赋予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吸收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