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2)
2017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可用排除法。首先可以排除③,青铜器上是铭文,而非甲骨文。其次,材料反映的内容“德治”明显和青铜器发展水平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故A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
2.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而完备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表明了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看法。所以,他提出的政治背景是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即答案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史观及其解读。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的结果是不同的。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故D是正确答案。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学理论•史观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表,由材料图表信息“西汉”就可以排除A、D两项。由图表“这些人”的出身可以排除察举制。故,本题B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郡县面积的大小跟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郡县分不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需加强管理。故A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学生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一是要理解此人提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 “夫妇之和”、“朋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的内容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人才鼓励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材料没有表现出来。故D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材料中“各国船只的停泊”,说明海外贸易繁荣。综上,可知,B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利益均沾”。“利益均沾”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一项条款。故B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国民而起”“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分析,可知,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维新思想•梁启超的思想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共和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社会惰力、守旧武人、学者,而这些落后因素正是复辟帝制的基础。故D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13.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尚没有出现图片中的“废井田开阡陌”的字体与书写方式,而农业劳动的场景、使用的生产工具、“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均是符合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的,综上所述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只能是选项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14.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朝中晚期的商品经济谈不上高度发达,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之后,戊戌变法是在更靠后的1898年,所以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只能是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从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而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中晚期农工商税变化
15.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片中的材料仅仅是幼儿园“暂行”规程,也足以证明当时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还尚未初步建立,所以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其他几个选项均是符合题意的,例如,“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足以证明妇女社会地位的确得到提升,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等16.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和不断的发展,“民主法治”并不是普罗泰戈拉、彼特拉、康德等人的诉求,人、人性、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的追求才是普罗泰戈拉、彼特拉、康德等人的诉求,这些诉求当然不是什么“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问题,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是不符合普罗泰戈拉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等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17.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所以这段话评论的只能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可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
18.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19世纪后期,先行工业化国家正在开展第二次科技革命,所以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只能是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而非其他选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增长模式”
19.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20.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儒生群体进入政权、士人官僚的“规谏、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而只是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21.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反映当时的商人把资金用于投资,转化为商业资本,也就是当时的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其他三个选项均不是材料的主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
22.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不难看出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并未逐步失去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的事情,图中表格数据主要体现了城乡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的比重明显的增加,意在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3.A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结合所学知识,交谊舞源于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人们接受,说明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因此选A;BD项过于绝对化;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
24.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完全可以使用排除法的,“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但是当时中国科学家并不缺乏勤奋研究精神,中国传统科技的确进入了总结阶段,当时中国科技成就的确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的确是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所以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25.(1)传统习惯或历史制度的影响,如英国中世纪的分封制度、贤人会议传统等;对革命以后建立的专制统治的畏惧,如英国人对克伦威尔统治的不满;政治领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卓越品质,如美国国父华盛顿、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革命者力量相对薄弱,难以保证革命的真正成功,如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每点均须包括概括和说明,其中概括3分,说明1分,每点4分,计16分)
(2)积极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和政权的平稳交替;有利于保证法律、制度的传承;有利于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和谐,进而维护世界和平。(任答三点,共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妥协”现象在不同国家民主进程中频频出现的“原因”主要从英国、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展开分别的论述即可。英国对革命以后建立的专制统治的畏惧,如英国人对克伦威尔独裁统治的不满,协商让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政治领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卓越品质,如美国国父华盛顿的1787年宪法本身就是伟大的妥协。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革命者力量相对薄弱,难以保证革命的真正成功,所以必然也会出现妥协的现象。
(2)积极影响:材料提供的是英国、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在民主进程中的“妥协”现象,这种妥协有效的避免了暴力和社会动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稳定的政局相对于动荡来讲,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是有利的,同时这是民主进程中的现象,所以对于民主制度建设也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这对于解决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有积极影响。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妥协”的表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中的妥协
26.【答案】
(1)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或资本主义列强侵略)。(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10—8分)
①观点明确;②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准确;③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③论证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 ③表述不清楚。
观 点
(2分) 论 证
(共8分)
资本主义列强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破坏性家庭棉纺织业衰败,农民破产,流离国外。 1分
大量原料被掠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分
中国领土等主权遭到破坏。 1分
如只答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得1分。
建设性推动了城市近代化,影响辐射内地。 1分
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 1分
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1分
如从政治、思想方面论证,且言之有理者,也可赋分,总分不超过3分。
能够进一步辩证分析、综合评论马克思的观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即在于把握住材料一中心句,即“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从中把握住“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侵略”维度,围绕以上维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第(2)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答类似的题,一定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证有力。首先应根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材料二概括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客观有利影响,材料三说出西方侵略的双重作用。概括其中一点即可。其次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论证自己观点,切记论述要有针对性。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7.(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主义严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为了批判封建主义,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这些思想原则。(6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9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问题可转化为“法国启蒙运用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主义严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为了批判封建主义,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这些思想原则”角度来解答。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时可转化为“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解答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从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激进派倡导新文化运动等角度解答。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