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小儿贫血
现在的宝宝基本都是一家人围着宝宝转的,但是宝宝还是会贫血。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怎么预防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预防小儿贫血的方法。
预防小儿贫血的方法
小儿营养性贫血,一是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二是机体内因缺乏叶酸、维生素B1: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哺乳期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即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当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偏食喂养、长期腹泻时,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不哭不笑。并常有厌食、恶心、腹泻、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时可给予含维生素Bl2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牛肝、黄豆等。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直接补给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药品。
常见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是贫血的最常见的原因,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这个阶段的婴儿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
另外还有一种较少见的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乳汁中维生素B12及叶酸盐含量甚少,植物类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等均可导致叶酸缺乏,如补充不足即可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另外,早产儿、双胞胎或母亲怀孕期间缺铁,均可引起婴儿体内先天储铁量不足,加之出生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增多,或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使得铁和维生素B12、叶酸的吸收障碍,均可引起营养性贫血。
小儿贫血常见症状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贫血的宝宝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毛发干枯、抵抗力降低等症状,需警惕宝宝是否存在贫血,尤其是出现反应迟钝、舌头震颤、微缺少微笑、智力行为发育落后或倒退(如原来会坐、会爬,现在反而不会)的现象,可能是患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因贫血可使大脑缺氧,进而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在言语、记忆、数概念、精细动作、视听能力等,都落后于不贫血的同龄儿童。贫血,使孩子的智商减分。
缺铁可使与杀菌有关的含铁酶活性下降,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贫血导致体弱,体弱多病又会加重贫血,形成恶性循环。
诊断贫血并不难,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查血常规,如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但还需要做一些其它检查以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贫血。
小孩贫血吃什么好
一、红豆
红豆是一种营养高、功效多的杂粮,它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族和钾、铁、磷等矿物质,对于秋冬季怕冷、易疲倦、面少血色的人士,应经常食用红豆食品,以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同时也是贫血宝宝的补血好食材。
推荐补血食谱:红豆粥
材料:大米50克,红小豆15克,红糖适量,糖桂花少许。
做法:
1、将红小豆与大米,分别淘洗干净。红小豆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并煮至烂熟,再加入大米一起煮。
2、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至黏稠为止。在粥内加入适量红糖,烧开盛入碗内,撒上少许糖桂花即可。
二、牛肉
牛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尼克酸等营养成分。牛肉所含的蛋白质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很多;牛肉中还富含大量铁和锌,所以说它的营养价值很高。牛肉中的锌比植物中的锌更容易吸收,人体对牛肉中的锌的吸收率为21% ̄26%,而对全麦面包中的锌吸收率只有14%。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牛肉除了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外,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给宝宝吃点嫩牛肉还是非常有益的,而且清炖牛肉营养成分保存得会比较好。
推荐补血食谱:牛肉粥
材料:小白菜20克,牛肉20克,大米粥、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小白菜洗净切碎;牛肉洗净,剁成泥。锅中放油,油热后,将牛肉泥放入锅中快速翻炒,牛肉炒至将熟时,再放入小白菜,一同炒熟。
2、将炒熟的牛肉小白菜倒入大米粥中,拌匀即可。
猜您感兴趣:
7.如何预防小儿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