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倩愉分享

雨水,是吃春笋的时节,鲜嫩多汁,清脆爽口,正适合食用,是特有的时令野味。民间也认为在这个时期吃春笋有节节高升的好寓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水节气养生原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1、雨水养脾是关键 少吃酸多食甘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最应该养脾,少吃酸多吃甜。雷仕君解释,立春过后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春天为肝木升发的季节。中医认为,在五行学说里,太过则克己之所胜。木气太旺了就会克土,所以春天人的脾胃功能会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养脾。

甘味的东西都是养脾的,此类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如山药、芋头、茯苓、甘蔗等,推荐健脾汤粥有:淮山粥、板栗粥、花生粥、薏仁粥、黄花菜汤等。酸味的东西都是助长肝木的,一般来说应少吃一点。

2、雨水节气防上火 少吃羊肉狗肉

按理说,在下雨充沛的雨水节气,人们是不容易上火的,但医生提醒,雨水时更应该预防上火。

雨水节气,天气逐渐转暖,但早晚天气依然较冷,风邪渐增,人们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因此,此节气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错的蔬菜,少食油腻之品。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应少吃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3、雨水后进补 宝宝长更快

作为一个父亲,他经常把传统中医养生理念运用到生活中。他发现,春天给孩子多进补,孩子会长得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

雨水时节已经到了春天,春天万物生发,植物如此,人也不例外。小孩子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是干旱了一个冬天的土地一样,终于迎接到雨水的来临,如果这时特别注意给孩子补充好营养,如熬骨头汤,吃钙片等,让孩子有足够的能量来供应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偷偷地生长的身体,那么,孩子们就会快速成长。家有宝宝的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宝宝这个成长的好机会!

雨水时节的养生知识

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因此,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温。具体来说,我们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

第二,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天气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第三,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第四,精神上,还应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1、宜养肝补脾

雨水时节虽然还有寒意,但总体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加,万物生发的气息更浓了,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生发。中医认为,阳气生发主要对应人的肝,且与脾脏关系密切。

雨水节气,湿气盛行,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从而使肝气舒畅条达,人体才能气血和畅。

因此饮食上宜多食具有养肝、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

同时,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食味上建议少酸多甜,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荸荠等。

春月宜喝粥(糖尿病人除外),建议用芡实、莲子、山药煮粥健脾利湿,适当加点陈皮还可醒脾行气开胃;还要多吃绿叶菜、甘蔗等多汁蔬果来润养胃气。

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生活上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样可帮助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2、食宜平 忌吃燥热食物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饮食调养的好时机。“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辛辣刺激、燥热或油腻食物,可导致人体阳气外泄或生发不够,饮食应保持中庸,五味不偏,平性为宜。应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补充人体水分,可多食红枣、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品。

吃热饭热菜,韭菜、香椿、百合、春笋、柑橘等都适合此时食用。要少吃鱼虾、海鲜、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也要少吃。

3、“春捂”防寒

雨水节气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老人、小孩要“春捂”,预防“倒春寒”。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春捂”做法:穿衣宜“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1. 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

2.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3. “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

初春降雨,气温下降,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感冒。因此,雨水节气仍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4、雨水养生记住“三早”!

一早:厚衣服别脱太早

二早:早起+午睡更精神

初春季节,很容易出现“春困”的现象,也就是不管前一天晚上是否睡好,第二天都容易感觉困乏。

不妨试着把饭后午睡改为饭前午睡,更能有效消除疲劳和困乏,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在午休前,可以对眼部进行穴位按摩,能舒缓眼部疲劳,同时对太阳穴按摩放松减压,改变午后哈欠连天的窘境。

同时,晚上睡前,即21:00~23:00间也应该对头脑进行适当的穴位按摩,来舒缓一天的压力与疲劳,有助于快速入眠。

三早:早防晒多保湿

初春基本集合了大风和干燥两个因素,护肤很有必要。另外冬天室外较冷,大家不愿意到外边晒太阳,接受的日晒较少,皮肤中产生的用来抵抗阳光辐射对肌肤造成影响的黑色素减少,相应的角质层变薄,因此皮肤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相对较弱。

天暖后,大家外出活动增多,日晒增多,可能会由于没感觉到那么热而忽略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尤其是敏感性皮肤的人群,从初春开始就需做好防晒工作。选用防晒系数在SPF15左右的化妆品即可,可选用乳液状或水状的防晒品,能在抵御紫外线的同时,还能补充皮肤水分,滋润肌肤,让皮肤更加舒畅。

此外,春天应换掉冬季油腻的面霜,选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如含有果酸或是以甘油与尿酸为保湿成分的面霜即可。

5、春练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建议参加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一定保健养生功效的运动来练习。

这些缓慢柔和的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脏、神经及肌肉的功能状态,增强内脏的功能等作用。不必强求整套动作,只要做到舒展、缓慢,对提升自己身体素质就会有很大帮助。

雨水时节养生秘诀

1. 宜养肝补脾:饮食上宜多食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等

2. 忌吃燥热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补充人体水分

3. “春捂”做法:穿衣宜“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4. 雨水养生记住“三早”:一早:厚衣服别脱太早;二早:早起+午睡更精神;三早:早防晒多保湿

5. 吃两样:山药、大蒜

6. 喝三茶:绿茶、柚子茶、山楂决明子茶

雨水时节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一秒都在偷偷地生长的身体,那么,孩子们就会快速成长。家有宝宝的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宝宝这个成长的好机会!

    184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