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其它节日>

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跃瀚分享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元节的风俗,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祭祖:下元节是祭祀亡灵的日子,民间会准备供品,如米果、糍粑、芋子包等食品,祭祀完毕后,这些食物可以分享给亲友,据说吃了可以得到祝福。同时也会焚烧纸钱等物品来祭祖。

拜水官:下元节与道家有关,所以节日当天都会祭祀水官,祈祷来年能够有好的收成,家人都平安健康。

纪念夏禹:传说中夏禹是治水的贤人,救老百姓于水灾中,后人感恩于他的事迹,都会在这一天组织仪式来纪念他。

做糍粑等食俗: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

下元节的时间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

每个人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元宵节是上元,鬼节是中元,明天则是下元。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即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他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因此下元节也叫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下元节的来历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很大的关系,在传说中,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和水官,然后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这三官的日期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所以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而我们所说的下元节,就是祭拜祖先亡灵,祈求福禄安康的祭祀节日。

下元节的文化内涵

上元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所说的“官”,其含义并非“官员”的“官”,而有“宇宙构成元素”这样的意思。道教认为:三元之气生成人伦,并滋养万物。有分析认为,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故而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

下元节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14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