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立夏>

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

广辉分享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经历古人长久的观察而得出的结果,每一个节气都有其诞生的缘由,它代表着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

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

立夏是24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5月5-7日之间。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立夏有着一些相关的风俗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吃巧果:巧果是指在立夏时节摘下的嫩果。因为此时气温已经升高,吃些巧果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换季祭祀:立夏是一个重要的换季时节,因此,在一些地方有举办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保佑农作物长势良好、灾害少发等方面的祈求。

饮食习惯变化:立夏前后,人们要开始产生一些饮食习惯的变化。比如,多吃清淡凉爽的食物,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或烧烤等易上火的食物。

端午准备:立夏之后,端午节也就快要来临了,因此在这个时候也要开始做粽子、腌制菜肴等准备工作。

总之,立夏风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们生活习惯上的一些变化和各种与新季节到来有关的庆祝和祭祀活动。

立夏含义

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二十四节气立夏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丝燥热了

立夏气候特点

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毕竟在农业生产中,立夏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183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