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立夏>

立夏节气特点及风俗

广辉分享

人们在说起立夏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不是代表着夏天的到来,但其实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夏节气特点及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夏节气特点及风俗

立夏节气特点及风俗

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5月5日左右。立夏标志着春季结束,夏季开始,天气逐渐转热,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以下是立夏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梅雨季节:立夏时节,气温开始升高,空气湿度也开始增大,进入梅雨季节。预期将会有更多的降雨,对于田间作物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

五谷丰登:在农业社会中,立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表示春耕时节已经结束,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快速期,许多作物进入本年的农作物大量生产的主要期,如小麦、棉花、大豆、玉米、黄豆等五谷杂粮,都在此时期进行着重要的农事活动。当然,在现代,五谷丰登的寓意,也逐渐被重新阐释为新的发展和生产结果丰硕的代表。

祭祀活动:有些地区和文化中,立夏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日,可以祈求风调雨顺、健康平安,避免灾矿发生等。

促进健康:立夏是一个促进健康的时期,人们开始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让身体更加健康。

总之,立夏是一个在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夏季的来临,也象征着丰收的开始。通过丰富多彩、具有传统意义的活动,让人们更好的感受和体验此刻的美好。

立夏是不是代表夏天到了

立夏,意味着夏天将逐渐进如人们的生活,气温越来越高,白天越来越长,开始流行着夏装等清凉打扮,在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春种作物生长旺盛,另一方面就要开始准备夏收的工作了,洒扫仓廪,倒腾到没有消耗完的陈谷杂粮。在南方地区,这个时候主要栽种各类蔬菜。这个世界的养生以顺应天气变化为主,以补为主,尤其是注意补气血以顺应阳气升发之意。

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

立夏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

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183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