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立春>

立春节气的由来介绍

艺洁分享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这种转折在全国范围并不是十分明显,但立春后白天渐长,意味着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万物渐次复苏,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春节气的由来介绍,欢迎阅读!

立春节气的由来介绍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节气历史悠久,由来比较久远,其实这个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农耕社会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从古至今,立春节气的风俗变化很多,但是大家并不会忘记它们的由来,也不会忘记立春节气的每一个意义。

立春是古人的春节

立春其实是古人的春节。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秦汉以前,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启。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从农历一月一日到下一个农历一月一日为一“年”。古时“岁”和“年”是有严格区别的。

秦汉以前,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除旧布新等活动都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的。但当时各地历法、岁首日期不同,风俗习惯、岁首节庆的民俗也不同。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进行历法改革,规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又称“年节”、“元旦”。至此以后,之前立春时的诸多习俗逐渐出现在农历正月初一,文献上也开始有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法,规定从1914年起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各地风俗习惯互相融合,我们今天主要的传统节日民俗在汉代时已经普及。

节日起源、发展和普及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国传统节日,由远古时期发展而来,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原始信仰、宗教祭祀、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立春习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因此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那么立春之日古人有哪些习俗呢?

1、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礼祀·月令》中记载,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汉代仍承此俗并延续至后世。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迎春于立春前一日进行。迎春就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等迎接回来,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句芒神,又名句芒、木神、春神,是主宰农业生产、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迎春之前必须进行事前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时设春官两名,春官顶冠饰带如同公鸡,走在迎春队伍前面沿街高喊:“春来了”,“春来了”,俗称“报春”。这天无论士、农、工、商,见到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接着是鼓乐仪仗队伍,官员们身穿朝服紧随其后,最后是农民队伍,人人手执农具。迎春队伍一路锣鼓喧天、浩浩荡荡来到东郊事前制作好的泥塑“芒神”和“春牛”前,行礼、作揖、祭拜,仪式隆重而庄严。礼毕,将二者接回城中。

2、打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鞭土牛”,就是把立春前一天从城东郊接回来的“春牛”于立春当天用彩鞭抽打,意为鞭策老牛下地耕田之意。立春时分,官员三次鞭打“春牛”后由农民将之打碎,这样春牛在制作时塞满肚子的五谷就洒落在地,人们争相哄抢,把捡到的谷粒放进自家粮仓,寓意仓满粮足。清人《燕京岁时记》:“……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因此立春又叫“打春”。宋·晁冲之《立春》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一个“打”字,透着欢快和喜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牛是主要的耕作工具,农事其实就是牛事。没有牛的耕作,哪来的五谷丰登?整个冬天,牛都卧在家中,吃得膘肥体壮,身子骨也懒了。春天到了,是需要敲打一下,给它提个醒:伙计,是下田耕作的时候了。至此,春天的繁忙拉开帷幕。

3、游春(游行、探春)

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游春队伍首先到达事前选定好的春场(场地),绕场两圈,然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场地设有报春台,打扮成公鸡模样的报春官手执彩旗,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每报一声,队伍同声呼应一声,报者均有赏。

仪式结束,游春活动开始。锣鼓队走在前面,中间是由四人或八人抬着的巨大“春牛”,之后的人们装扮成不同的代表春天形象的模样,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队伍在周围村庄、大街小巷穿行,边走边舞,热闹非凡。这次游春是开始踏青的信号,直至端午节期间都是游春的好时机(立春当日游春叫探春)。

4、咬春

立春当日,吃春盘、春饼、春卷和生菜等谓之“咬春”。

春盘就是把生菜、瓜果、饼糖放在盘子中(或拼成盘)用来自食或馈送亲友,取迎春之意。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食生菜意为迎新。

春卷也叫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另外也有吃萝卜的。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立春萝卜又称“子孙萝卜”。立春吃萝卜可能是因为价格低廉,穷富都吃得起的缘故;或者是萝卜具有通气、解春困等功效。

5、“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6、朝贺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立春之日,文武百官要入朝觐见天子,齐呼万岁。

四、春季养生

立春后气温开始回升,但天气仍以大风降温为主。春季最大的天气特点是乍暖还寒,冷暖交替:一是昼夜温差较大,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暖风熏得游人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

立春节气的特点

1、节气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总是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岁旦等,都和新年初始相关。

2、一般来说,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农历初一)就是春节。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我国习惯上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这样立春也就成为了新的一年中第一个节气。

3、在我国古代,立春曾被称为春节,而正月初一叫做元旦。立春和正月初一元旦在民国以前都是重大的节日。“岁”和“年”在今天的意思差不多,而在我国古代却有着严格的区别。古人把立春作为“岁始”,过“岁节”,往往比过“年节”的声势还大。从周代到清朝末年,都以立春为一岁的大典,民间有“立春大过年”的说法。立春这天,天子举行隆重仪式,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百姓,后来成为全民迎春活动,在民间习俗中有迎春、咬春、打春等活动,以祈求丰收。1912年,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民国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的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4、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标志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代表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将要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我国古代,以“四立”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即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立秋、立冬作为秋季、冬季的开始。

5、由于春节总是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游动,一般和立春前后差不出半个月。春节一到,新的一年开始了,春天也就到了,故此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习惯。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不完全对,因为立春时,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气候仍然十分寒冷,这些地方的人们远远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6、以“四立”来划分四季,主要依据的是历法,反映的只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气候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以“立春”标志着进入春天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对于很多地区来说只具有参考意义。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春时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复苏。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阳和起蛰、品物皆春,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一些地方仍在下雪。对于北回归线(黄赤交角)以北地区来说,距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我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上。低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我国低纬地区(南方地区),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湿润、冬夏温差较小,季节转换时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明显。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中纬地区(北方地区)降水少、干燥、冬夏温差悬殊,季节转换时气候要素变化明显的是气温。不同的纬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

立春的节日风俗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217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