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惊蛰>

惊蛰的由来和风俗

邱妹分享

惊蛰古时候叫“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惊蛰的由来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惊蛰的由来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蛰”就是蛰伏(藏)的意思,冬天的时候小虫子在土地里或者保暖隐蔽的地方藏着,就和冬眠一样,到了春季,大约进入三月份,它们就会逐渐苏醒,从土地里钻出来了,这样就有了惊蛰,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气。

惊蛰是二十节气节气中一年开始的第三个节气,今天就是惊蛰。到了这个节气就代表天气回暖,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之说。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使它们结束冬眠,来到外面。

惊蛰一过,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这时桃花红、李花白,鸟儿呜叫,很多农耕地区将要进入了春耕。在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使我们的大自然充满生机勃勃的节点。

在民间有的地方还有,过惊蛰的一些民俗,像有的地方惊蛰吃梨,当然几乎所有的民俗或习惯,勤劳的人民都赋予了它们美好的传说。在小编的家乡到了惊蛰则是吃崩豆,就是用小铁锅干炒一些黄豆来吃,是不是很奇葩。当然也有的地方会在惊蛰这天做某种特定的事情的习惯。

还有些地方在惊蛰流传“打小人”的习俗。惊蛰是二月份的开始,春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由此每年惊蛰那天,那些有这个习俗的地方便会出现一个好玩的场面,有些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

惊蛰的传统习俗

惊蛰吃梨

民间有农民流传俗语“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梨与离谐音,民间相传,惊蛰吃梨可以和庄稼虫害远离,寓意祈愿风调雨顺丰收有余。

惊蛰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惊蛰日农民吃炒豆的习俗,人们将黄豆浸泡在盐水里一段时间,然后在锅里炒出噼啪之声,意思是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

惊蛰蒙鼓皮

在一些农村惊蛰这天要蒙鼓皮。相传惊蛰时节雷神敲响鼓,唤醒万物,春神到人间,民间也要顺应天时蒙鼓皮,以助神威。

惊蛰祭白虎

农村老人讲,惊蛰这天祭白虎能够祛百邪,除百害。如果觉得年头不顺犯小人,要在惊蛰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利,驱除小人和病害。

惊蛰吃烙饼

在部分农村,惊蛰之日烙的饼子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用龙在人间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惊蛰祭雷神

农村老辈人说,惊蛰是雷神节日,有俗语云,天上雷公,人间舅公,说的是雷公地位的重要性,惊蛰祭雷神,以盼雷神唤醒万物,春满人间。

惊蛰打小人

农村里,在惊蛰这天会用清香,艾叶烟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家中虫害和霉味,妇人将准备好的衣纸小人拿到路边用鞋子拍打,用剪刀剪断小人舌头手脚并点燃,以示把小人赶走,不受小人纠缠。

惊蛰戴龙尾帽

在有些地方农村,惊蛰这天,用线串起彩色布条和秸秆连接成条形状,戴在小孩的帽子上,以示龙体在此祛邪避灾。

惊蛰咒雀

在农村里惊蛰这天清晨,乡村孩子要拿上脸盆在田埂上敲打,唱咒雀词,目的是让鸟雀在庄稼成熟的季节,不要啄食谷物,表示农民爱惜谷物的表现。

惊蛰有什么讲究

惊蛰为仲春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据说,慢慢的也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也即“打小人”的前身。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在中国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存在着小人为非作歹。

    176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