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冬至>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2021

柳琪分享

冬至吃饺子这种风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所以,在中国北方,一到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2021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吃饺子相传与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潦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勤奋好学,并且酷爱医学。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暴发瘟疫,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相传张仲景老年还乡时,正逢大雪纷飞的冬天。街头很多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张仲景看到这个情况,内心不忍,于是令人在南阳关东边搭起了一个医棚。让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做馅,然后包成饺子。施舍给百姓。这顿饺子把不少乡亲的冻耳朵给治好了。

此后,每逢冬至进九,大家都纷纷争食饺子,有谚语“冬至的饺子不冻耳”。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但吃水饺最为常见。北方说到冬至首先想到的就是饺子了吧,冬至吃饺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想想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也是极好的。

每至冬至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的。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冬至吃饺子饺子可以是猪肉或牛肉、羊肉配上韭菜或茴香、大葱、西葫等作馅。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德高尚的“医圣”张仲景。当然,在北方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冬日进补的养生食俗。

冬至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2021相关文章:

2021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时节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2021为什么会有冬至

2021年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2021冬至节气传说故事

2021冬至的来源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简介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简介介绍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寓意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介绍

    1216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