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虽然各地的清明习俗都不尽相同,无非就是扫墓祭祖,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壮族清明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清明节的习俗一:
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壮人爱枫叶,并认为枫叶可以“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祥和平安。因此,农历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饭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门口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有的还会将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染料渣撒在屋子外围或者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者清明节的大日子里,壮家人通常会制作五色糯米饭祭祖、招待亲友。孩子满月,乔迁之喜,也会蒸煮五色糯米饭分送给左邻右舍,表达敬意。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颜色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妇。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纷起床,把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彩色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
三月三吃过五色糯米饭便去赶歌圩,清明节则把热腾腾的五色糯米饭装好,准备拿去上坟祭祖。过去,即便是穷人,家没有大鱼大肉,清明上坟祭祖的时候也一定会摆放一碗香甜的五色糯米饭来祭拜长眠于此的亲人。
五色糯米饭的来源:
有个壮族青年叫特侬,父亲早世,他与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就背着母亲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每一次他都带着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她身边,让母亲饿了随时可以吃。
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看到,猴子趁着特侬到山上砍柴之机,悄悄溜到母亲身边,抢走了糯米饭。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抢走糯米饭。一连几天如此,特侬看着一边饿极了的母亲,无奈地扯着身边的枫叶,却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猛然间,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黑漆漆的,原来是被黑色的枫叶汁染脏了。
看着黑乎乎的五指,特侬灵机一动,立即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状,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母亲在屋喊:“特侬,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兴奋地说:“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饭,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猴子看见了,以为是毒药,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还觉得浑身是劲,打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后来,壮家人都学特侬,家家户户做黑色糯米饭。再后来聪明的壮家人又学会了用黄栀子、红兰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最后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
壮族清明节的习俗二:
谁家里添男丁,那户人家要害杀一头猪来祭祖,祭拜结束当晚每家每户有一名代表可以到众墓上回福(吃饭),而添男丁又杀有猪的人家要把整头猪的一半(猪头除外)无偿贡献出来给大众吃或夹回家,以示全村同乐。而如果那户人家之前已经有男丁,今年又添男丁,可以选择杀猪或不杀,或用金猪代替,可以选择给或不给大众分猪肉,第二胎一般不太计较,但是为了希望祖先保佑孩子平安,很多人都会在第二胎的时候也用金猪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