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革命先烈
我们现在之所以生活的那么幸福,是抗日战争中那些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革命先烈,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革命先烈——安德馨
安德馨(1893~1933年1月3日),男,字润吾,回族,河北保定市人,祖籍河北保定清苑县 。清苑中学毕业后到东北参加奉军,曾任排长。1927年入东北讲武堂第三期步兵科,在东北军独立第九旅六二六团任营长。在直奉战争中屡著战功,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送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六期步兵科)。肄业后即授少校衔营长职,服役于张学良统辖的东北军独立第九旅何柱国部。 于1933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抗日战争革命先烈——邓复生
邓复生,1922年冬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东肖镇邓厝村一农民家里。他出生时,父亲邓绍裘已过世,
家中只有年轻的母亲和年过半百的祖母。三代人依靠母亲种田及伯父邓子恢和外祖父陈槐荣的经济接济,过着艰苦的生活。
1929年秋,毛泽东、邓子恢等领导闽西土地革命,“分田分地真忙”,邓复生家中也按人口分到田地,但孤儿寡母,缺乏劳力,一年辛苦耕耘,仍不足以糊口。邓复生9岁时,因生活所迫,母亲强忍失去骨肉之痛,不得不离开复生而改嫁了。临别前夜,她抱着复生痛哭到黎明,以后随夫去了河南。母亲走了,只剩下慈祥的祖母与复生相依为命,祖孙俩靠母亲从远方汇来一些钱款补贴,过着艰苦的生活。
家虽穷,祖母仍然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好让复生入学。复生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家贫买不起油灯,他便天天早起朗读课文,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但因当时红、白拉锯厉害,学校时开时停,复生的学习也随之时继时辍。
在小学学习阶段,邓复生憎爱分明,他鄙视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这些人爱显示自己的物质享受,嘲笑和欺凌贫困同学,或者辱骂共产党、红军游击队。对此,他挥拳相对,扶弱抑强。富有的学生向老师告状,因此,复生也遭致少数思想落后老师的处罚,但他并不气馁。
虽然是小学学生,但同学之中也无形中分成派别,思想倾向当然是以拥护红军和拥护白军为区分。贫苦的学生因占多数,数量上有优势。放学回家路上,往往因观点不同,你一群我一帮吵吵嚷嚷,甚至发展至互掷石子形同打仗。少数一方往往被多数一方所震慑,不敢逞强,夹着尾巴逃走了。
邓复生耳闻目睹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群众的暴行,并受伯父邓子恢革命思想的熏陶,从小就孕育着反抗的精神。在革命与反革命政治立场上,他态度明朗。在他住家墙上,如今仍留着他当年书写的“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墨迹
主力红军长征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留在闽西,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与30倍于我的敌人周旋。邓复生目睹敌人采取残酷的“移民并村”、“保甲连坐”政策,经常抓人,杀戮群众。有一次在吴厝溪坝杀了13人,烈士们的头颅被分挂在白土镇圩场的电线杆上。在经济上,敌人对红军游击队实行经济封锁政策,“计口售粮”、“计口售盐”,想困死山上的红军游击队。这一切,都加深了邓复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萌发了反抗精神。
1936年,14岁的邓复生高小毕业,因经济困难,他无法上中学读书。
抗日战争革命先烈——郝梦龄
郝梦龄,1892年2月18日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家庭世代务农。他家境十分贫寒,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军魏益三部当兵。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从1921年起,郝梦龄在魏益三部任营长、团长。1926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旅长。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师长。打下郑州后部队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后升为第九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1937年5月,调四川山洞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行至重庆,得悉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请缨北上抗日,此前他对妻子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与敌人拼。”当他率部经过武汉与家人告别时,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是我更爱我们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写下遗书,让孩子们日后拆阅。他写道:“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郝梦龄到达石家庄后,指挥第9军和晋绥军第19军、第35五军、第61军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战前,他鼓励官兵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在决战前夕他给妻子的信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10月11日,日军指挥官板垣征四郎指挥日本第5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倾全力向忻口阵地发起猛攻。面对强敌,郝梦龄毫无惧色,亲临第一线指挥第9军在日军飞机、大炮轰炸时掩蔽起来,日军炮火一停,冲上阵地用步兵武器狠狠打击日军,多次与日军展开了白刃肉搏,战况之惨烈,双方损失惨重。10月12日,南怀化主阵地被日军攻破,第9军与日军在忻口两北、南怀化东北的 204高地上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终于占领了204高地,第9军损失惨重。为了坚守阵地,郝梦龄对阵地上的将士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之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打不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10月15日夜,总司令卫立煌给郝梦龄增派了7个旅,并命令他分三路夹击日军。16日凌晨,郝梦龄率部队对日军阵地发起了攻击,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日军节节败退。第9军乘胜追击日军,混战中,郝梦龄不幸被日军机枪子弹打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10月24日,其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1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安其遗体于武昌卓刀泉,万余人参加葬礼。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38年3月12日,延安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会上高度评价其抗日殉国的精神。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
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
猜你感兴趣:
2.革命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