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打屁股的方法正确吗

欣怡分享

  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师,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不可取的。那么诱人就说了,教育孩子打屁股是否可以?下文告诉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正确打屁股的教育方式,希望可以帮到你!

  正确打屁股的教育方式

  一、只能用双手打小孩的屁股并且要有衣物覆盖才行。

  二、私下打。

  打屁股应该在私下进行 。处罚的目的是要让小朋友知道哪里做错了而不是要羞辱他们。

  注意..隐私是很重要的,若在公共场所,你应该马上带小孩去没人打扰的地方执行处分。除了隐私以外,你还要给孩子定好清楚的规矩,让他知道哪些情况会打屁股(而且是立即执行的)。再者,打屁股长期来看可能会种下反抗的祸根,如果太经常体罚孩子,孩子会想:“爸妈这么打我,我不会听话的!我以后要告诉他们谁是老大!”而不是“我不应该这样做,我知道教训了”。隔离处罚(比如把孩子关禁闭)也是一样的,反而会给孩子时间思考复仇的方法。所以要慎重使用。

  三、不要伤害你的小孩。

  任何体罚是要让他们注意及建立你的权威。不要打太用力。只能用双手打小孩的屁股,并且要有衣物覆盖才行。

  四、不要用东西打小孩。

  使用皮带、鞭子、汤匙、球拍或更不好的东西处罚,永远都不会建立尊重及爱。

  五、知道何时要打屁股 。

  一旦小孩大到了解 "不",他们就不需要打屁股了。这可能会在约 18 个月内发生但每个小孩不同。记住对很小的孩子,力道和次数应该减少 (如快速地在屁股上打一下) ,但形式是差不多的。若使用得当 ,一旦小孩到了6 或 7 岁就不再需要打屁股了。另一方面,若你从没打过,一旦小孩到了9或10岁就太晚了因为管教已经建立了。

  六、不要太常打。

  打屁股只能因为是公开不服从,不能因为不高兴就打。若你太常打就会没用了,只是好玩而已 。

  七、给他们一次警告。

  若你认为第一次没有说清楚,你必须要澄清,但不要一再地警告并希望他们会遵循。 他们会知道他们可以一直推托, 一旦你放弃他们就得逞了。小孩一定要清楚明白只有一次警告而已。若你这样做,他们就会遵循,若你给十次警告,他们可能不会在意 。但你必须清楚公平地处罚他们并确定你知道事情的真相; 一旦处罚就回不了头了。

  八、公平对待来赢得小孩的尊重。你必须让他们相信:若他们公开不服从规定,就一定会马上受处罚。这样,他们才会清楚知道做事的度,而不会再犯。不过,你也不想让恐惧寄生在你和孩子的关系,对吧?

  经常打骂孩子有危害

  1、孩子自尊心受伤

  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2、孩子变得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3、孩子感到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难以接近。

  4、孩子逐渐学会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骂。孩子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会对父母说谎,避免受到责罚。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这种强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说谎变得习以为常,构成恶性循环。 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5、孩子变得暴力、暴躁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6、孩子对父母记恨报复

  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

  儿童教育十大法则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猜你喜欢:

1.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2.教育小孩的正确方法

3.孩子教育方法心得体会

4.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5.打骂教育孩子的坏处

    378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