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治疗精神分裂的误区

立文分享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学最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正确、系统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幸福度的关键。然而,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病人及家属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认识上存在误区,致使病情复发波动,治疗效果不佳,导致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

  治疗精神分裂的误区一:擅自减药、停药

  许多患者经药物治疗病情稳定,时间一长,往往错误地认为“病已好”,从而擅自减药或停药,以致病情复发。还有的患者由于害怕长期用药会带来副作用而擅自减药或停药。

  但目前无论国内、国外均无根治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只能做到控制精神症状出现,还不能做到对因治疗(彻底根治)。因此,症状控制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仍需维持用药,巩固疗效,以保证精神分裂症不再复发。

  治疗精神分裂的误区二:迷信广告

  近年来各种小报上常有用秘方或中药制剂根治精神疾病的广告。不少患者及家属相信其说,在原本病情控制很好的情况下,自行停药,改服秘方或中药,导致旧病复发。

  应该说,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能副作用小些,但在控制精神症状尤其是阳性症状方面的疗效,远远没有西药确切和有效,更谈不上根治。

  治疗精神分裂的误区三:刻板用药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治愈后,要想避免或减少复发,至少应维持治疗3年。维持用药的治疗剂量应做到个体化,针对不同的病人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做到“能减则减,决不勉强”,力争用最小的有效维持量,达到巩固疗效,避免复发的目的。因此,在减量过程中应缓慢渐减,需边减量边观察,避免刻板用药。患者也应定期门诊复查,病情有变化应及时复诊或向经治医生咨询。

  治疗精神分裂的误区四:重药物轻康复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当病情稳定以后,应积极进行各种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以帮助病人恢复自知力,促进社会功能包括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康复,防止精神衰退。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可起到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作用,是治疗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它可帮助病人迈向新生活,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幸福度。

  治疗精神分裂的误区五:迷信新药或拒用新药

  有的患者及家属总希望能根治疾病,盲目认为新药一定更好,要求换药;有的患者则相反,即使原来使用的药物出现明显药物副反应,医生建议更换新药,他们也坚决拒用新药或持观望态度。

  其实精神疾病患者用药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味求新不可取,一味拒新药也不对;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既要考虑治疗的需要,也要兼顾药物副作用及费用。

  精神分裂症科学饮食方法:

  1、多吃果蔬

  人体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很弱,主要依赖于外源性抗氧化系统,维生素E是能预防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维生素C预防细胞内原生质和胞液过氧化。这样,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就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外源性抗氧化系统。 而且水果和蔬菜产生的五羟色胺还起着催眠和减轻焦虑的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往往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便秘,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大有裨益。

  2、多吃海产品

  虽然在民间有种说法,认为精神病人不能吃鱼类等海产品,吃了会引起病情发作。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一项开放性试验给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服含ω-3脂肪酸高的油10克,结果发现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改善,但只有阴性症状的改善达到需要统计意义。另一项研究则未重复该结果。海产品包括藻类植物、软体动物及鱼类,都含有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参加磷脂膜合成,补之对精神分裂症有益无害。

  3、适量吃植物油

  植物油如红花油和豆油等富含亚油酸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影响,可以根据病情适当食用。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Efamol胶囊或加用安慰剂,4个月后交叉使用,结果发现,服胶囊比服安慰剂显着改善了精神病理评定量表分20%—30%,而红花油、葵花籽油、豆油和玉米油富含亚油酸的量高,可予补充。不过,据一份跨国研究分析报告,杀人率与ω-6脂肪酸(其母体就是亚油酸)摄入呈正相关,故易感攻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应限制摄入这类油。

    964888